钱晓波
- 作品数:24 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6-0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常规的术前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观察组良好率64.86%,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4.34±0.44)分,对照组为(3.89±0.43)分。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18,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颅内压下降快,值得推广。
- 孙晓峰刘惠祥高嵘蒋锋倪海波钱晓波李建季东凯
-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颅脑损伤GOS评分
- 探讨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 2021年
-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马蹄形切口,注意避免对重要血管区以及功能区造成损伤,将硬膜星状切开,借助显微镜观察,对血肿进行清除;微创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根据B超结果确定骨窗,剪开硬脑膜并悬吊,选择合适脑沟进入血肿腔,采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以B超检查血肿清除效果,根据需求决定是否再次实施血肿清除。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颅内压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与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钱晓波邱耀忠孙晓峰刘惠祥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预后
-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外伤后血清谷氨酸、TNF-α及IL-10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血清谷氨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兼顾病情需要,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亚低温治疗、依达拉奉治疗以及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所有病人均治疗14d。治疗后第1天、第7天检测4组病人血清中谷氨酸、TNF-α及IL-10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后第7天联合组谷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依达拉奉组、亚低温组的谷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依达拉奉组和亚低温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依达拉奉组和亚低温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较二者单独使用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病人GCS评分、血清谷氨酸、TNF-α及IL-10水平。
- 刘惠祥叶经纬张立钱晓波邱耀忠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治疗依达拉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及CRP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检测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分为轻型组(9~15分,n=17)与重型组(3~8分,n=13);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n=25)与死亡组(n=5)。对所有患者血清NSE、CRP水平进行检测,统计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NSE、CRP水平。结果重型组患者血清NSE、CRP水平分别为(34.58±4.86)μg/L、(6.28±1.69)mg/L,轻型组患者分别为(22.78±4.44)μg/L、(4.59±1.15)mg/L,重型组明显比轻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5、3.260,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NSE、CRP水平明显比存活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SE、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且死亡患者NSE、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有着一定的评估价值。
- 钱晓波季东凯倪海波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骨癌痛大鼠NKCC1/KCC2的表达及其对疼痛的影响
- 第一部分:骨癌痛大鼠NKCC1和KCC2的表达变化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及DRG中NKCC1和KCC2的表达变化。方法体重约18000g的雌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n=9):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
- 钱晓波
- 关键词:骨肿瘤疼痛NKCC1
-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破裂脑动脉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发病原因尚不特别清楚,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因此,病人一旦出血,未经及时处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死亡。
- 徐中刘惠祥钱晓波沈鸟松
- 关键词:显微手术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GOS评分
- 颅内外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颅内外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6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加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估神经功能,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及脑梗死的不良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显示,吻合血管均通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术后1周mRS评分(2.84±1.46)分,术后3个月为(1.38±1.13)分,低于术前1d的(3.08±1.31)分(P<0.05)。结论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 蒋锋高嵘刘惠祥赵旦徐平钱晓波张立孙晓锋李建
- 关键词:血管重建术烟雾病
- 以颅脑损伤就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与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以颅脑损伤就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与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以颅脑损伤就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按照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8例,中残1例,重残3例,死亡4例。其中误诊4例,误诊率25%。结论对于以颅脑损伤就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和临床医师定势思维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尽早行CTA、DSA检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徐中刘惠祥沈鸟松徐平钱晓波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误诊
-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冲洗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冲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经气管切开套管支气管镜肺泡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周围血象、胸片、血气分析等。结果冲洗组有效12例,好转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6例,好转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缩短带管时间。
- 沈鸟松肖柯张立钱晓波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颅脑损伤支气管镜检查
- 骨癌痛大鼠NKCC1和KCC2的表达及其对疼痛的影响
- 第一部分:骨癌痛大鼠NKCC1和KCC2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及DRG中NKCC1和KCC2的表达变化。 方法:体重约180~200g的雌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n=9):正常对照组(C组)、假...
- 钱晓波
- 关键词:骨癌痛鞘内注射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