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仙

作品数:30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地震
  • 9篇M
  • 5篇余震
  • 5篇强震
  • 4篇信息法
  • 4篇强震预测
  • 4篇PI
  • 4篇ETAS模型
  • 3篇地震带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地震科学
  • 3篇信息方法
  • 3篇图像
  • 3篇南北地震带
  • 3篇触发地震
  • 2篇地震短临预报
  • 2篇地震序列
  • 2篇地震序列特征
  • 2篇地震预测
  • 2篇地震预测研究

机构

  • 30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天津市地震局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海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30篇张永仙
  • 5篇张小涛
  • 2篇余怀忠
  • 2篇尹祥础
  • 2篇张晓东
  • 2篇刘月
  • 2篇刘静
  • 2篇徐小远
  • 2篇王辉
  • 1篇孙路强
  • 1篇郑怡
  • 1篇邵志刚
  • 1篇黎明晓
  • 1篇余素荣
  • 1篇刘文兵
  • 1篇许忠淮
  • 1篇吴永加

传媒

  • 8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地震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地震科学进展
  • 2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新方法和新技...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2年6月1日芦山MS6.1地震序列特征及余震概率分析
张盛峰张永仙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的PI热点特征回溯性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研究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前后的热点特征变化。以8 a预测窗长、0.8°×0.8°网格尺度为主要参数,获取2009—2028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分布图像。结果显示:(1)在2009—2020年的5个连续回溯性预测窗口中,玛多地震的震中所在网格及其摩尔邻近网格持续存在密集热点,对发震地点指示作用较强。(2) 2014—2028年,多数预测窗口内玛多地震震中或摩尔邻近网格出现过PI热点;在最后3个连续预测窗口内(2019—2026年、2020—2027年、2021—2028年),震中附近出现密集深色热点且呈逐渐收缩的趋势,对发震紧迫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综合2009年以来的热点演化图像可知,巴颜喀拉地块、柴达木地块、祁连地块和羌塘地块内都出现过热点,出现在巴颜喀拉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交界玛多县附近的热点频次高、颜色深、覆盖面较大,表明青藏块体内部巴颜喀拉地块中北缘地震活动性较强、相对发震风险较高。
宋程张永仙周少辉毕金孟徐小远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短临预报专群结合模式探索
2022年
1研究背景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工作,大规模群测群防工作始于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大关M_(S) 7.1地震后。1974年8月,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大关地震现场会议,局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局属研究所和各省市区地震局办的主要领导专家、震区灾区县市区公社领导和测报点人员等近200人,在交通闭塞且尚有余震的震灾区现场开展震害灾情考察,统一了群测群防和专群结合地震预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现场会后各省地震管理部门均召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国务院[1974]69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地震局云南昭通地震现场会议精神,总结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开展情况及安排部署工作。
张永仙琚长辉刘静张盛峰
关键词:专群结合地震短临预报
CSEP 2.0阶段工作研究进展及中国测试区设计与模型试验
2025年
由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共同支持的RELM工作组以及由此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地震可预测性国际合作研究”(CSEP)计划开始之后,研究人员围绕地震预测模型和统计检验方法内容的不同测试中心对地震可预测性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在前期针对CSEP 1.0阶段介绍的基础上,介绍CSEP 2.0阶段的相关内容,包含该阶段发起的背景、发展的总体设计、主要进展以及不同测试区的重点关注内容。针对我国当前的参与情况,初步设计了参与该阶段工作的中国CSEP 2.0测试区范围以及使用图像信息学(PI)算法开展的预测试验。
张盛峰张永仙李莎
关键词:PI算法
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在CSEP计划中的应用和预测效能检验
2025年
为了更好地评估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实用性,对基于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MMEP的2018—2023年全国5级以上地震的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采用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R值评分模块对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近几年MMEP年度预测结果的R值评分均值在0.3~0.4,年度预测效能波动较小;(2)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的预测结果优于东部地区,其中2019年四川长宁6.0级、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和于田6.4级地震的年度预测以及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测的“时、空、强”三要素基本正确。
于晨韩盈张永仙张小涛余怀忠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
于田地区强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强震复发间隔被引量:5
2023年
21世纪以来,于田地区发生了4次MS≥6.0地震,包括两次MS7.3地震,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基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LURR),以地震目录(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资料,对2008-2020年于田地区4次强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次地震前,均在震源区及附近检测到LURR异常,且震前LURR异常空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类似.强震发生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2008年MS7.3、2014年MS7.3及2020年MS6.4地震,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1~2 a;2012年MS6.2地震发生于LURR异常峰值后半年.相邻的民丰地区,1924年发生了MS7.3和MS7.2地震,于田-民丰地区强震较为活跃.我们基于地震导致的地壳介质损伤的平板模型,探索于田及周边地区的强震复发特征.得到于田-民丰地区长期的损伤-愈合速率为3.86×10^(-4)/a.基于单次M 7.5地震造成的损伤,估算这一区域7.5级左右地震的复发间隔约50 a.本文对于田地区强震前介质特征的变化,及区域强震复发间隔提出新的认识.
刘月田勤俭张永仙王辉尹祥础
关键词:于田地震加卸载响应比阿尔金断裂带
区域选取对图像信息法可预测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图像信息(PI)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因其对中长期地震预测有较好的效果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PI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对选取区域的所有网格参量进行了归一化,因此不同的区域选取会产生PI热点结果的变化。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1970年以来的全国M_(S)≥3.0地震目录,采用5年尺度的“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以及1年尺度的滑动时间步长,以南北地震带2016年以来发生的M_(S)≥6.0地震的回溯性预测检验为例,研究了不同空间范围的选取对PI方法地震预测效能的影响。地震预测效能检验采用R值评分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检验方法。结果显示:①在其它计算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区域选取对PI预测结果有较大影响;②利用R值评分和ROC检验方法对不同研究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时,区域内部地震活动性差异小的区域预测效果较好,而对于地震活动性存在较大差异的区域,地震活动性高的区域内发生的地震更容易被预测,推测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区域出现的异常更显著,而算法里的归一化过程会抑制地震活动性较低区域出现的异常,从而造成漏报;③对于具体的目标地震,震中附近的PI热点图像会经历演化,因此利用PI方法向前预测时要结合多个时间窗口进行综合预测;④不同于其它天然构造地震的热点演化趋势,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和2021年四川泸县M_(S)6.0地震震中附近热点反复出现、消失,可能与人工活动有关;⑤滇西南地区、海原断裂中东部附近、小江断裂中部地区、龙门山断裂南部和小江断裂东北部地区存在持续出现的PI热点,这些区域为值得关注的M_(S)≥6.0地震发震区域。
田唯熙张永仙张盛峰张小涛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强震预测ROC
孕震过程中岩石膨胀、断层蠕动及其地震前兆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永仙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余震预测及效能检验
2021年
1研究背景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地区发生M_(s)7.4地震,中国地震局针对此次地震快速组织开展了科学考察工作。根据科考阶段性成果交流形成的统一认识,玛多M_(s)7.4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地表破裂段为该断裂东段,即江错断裂段。
张盛峰张永仙
基于PI方法的华北2019年以来3次M_(S)≥5.0地震回溯性预测研究
2024年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0.5°和1.0°×1.0°且预测窗长为5 a的两组参数模型下,获取2019—2027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当网格尺度为1.0°×1.0°时,PI热点效果优于0.5°×0.5°网格,且对平原地震和大丰海域地震的发震位置指示作用较好。当时间窗长和归一化阈值绝对值同时增大,个别窗口存在古冶地震的有效热点,但未找到热点能同时覆盖3个地震震中所在网格的参数模型。不同参数模型下的PI热点显示,未来3~4 a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存在发生M_(S)≥5.0地震的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华北局部地区M_(S)≥5.0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宋程张永仙夏彩韵毕金孟张小涛吴永加徐小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