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
- 作品数:24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新疆地震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前LURR异常时空演化特征
- 2017年
-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6.6级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和异常区的孕震积分时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精河6.6级地震前,研究区出现了明显的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异常区域,异常区呈现环状特征;而且,异常区域随时间逐渐向震源附近迁移,异常演化过程中异常区域内部和周围发生了6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2次6级地震发生在异常高值减弱过程中,异常峰值到发震的时间分别为11、22个月,大于以往研究的理论发震时间,这可能是受构造应力区域性特征影响的缘故。
-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王海涛张永仙刘月唐兰兰魏芸芸
-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
- 阿克陶M_S6.7地震前LURR异常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描述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一种地震预测方法。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和异常区的孕震积分时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前,研究区出现了多个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区域,异常区呈现为环状或片状,随着地震孕育过程,异常区往震源附近迁移,发震地点在异常区边缘和内部,地震发生在异常高值减弱过程中,异常峰值到发震时间为1个月,远小于理论发震时间,这表明了研究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短的特征。
-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王海涛刘月唐兰兰魏芸芸温少妍阿衣仙姑.买买提
-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
- 2014年云南景谷MS6.6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基于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使用震前约6a和15a的地震目录定量检验了2014年景谷MS6.6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研究时段近6a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13年初在震中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空间异常分布在22.5°~24.5°N,99°~102°E内,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随时间由小变大再变小;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RTL面积分——I(RTL)从2013年8月开始上升,达到峰值点后回落,峰值点至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9个月。研究时段近15a时,研究区内发生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结果表明:宁洱地震前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景谷地震前,先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后于震前1a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分布在22.5°~25°N,99.5°~101.5°E范围内,I(RTL)峰值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7个月。这说明即使发震位置相距较近且震级相当的地震,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也会明显不同。对于景谷MS6.6,不同研究时段检测到的结果虽有不同,但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区的分布和参数I(RTL)出现峰值的时间较一致,所以探索RTL空间分布和参数I(RTL)与发震位置和时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刘月邵志刚
-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分析
- 于田地区强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强震复发间隔被引量:5
- 2023年
- 21世纪以来,于田地区发生了4次MS≥6.0地震,包括两次MS7.3地震,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基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LURR),以地震目录(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资料,对2008-2020年于田地区4次强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次地震前,均在震源区及附近检测到LURR异常,且震前LURR异常空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类似.强震发生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2008年MS7.3、2014年MS7.3及2020年MS6.4地震,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1~2 a;2012年MS6.2地震发生于LURR异常峰值后半年.相邻的民丰地区,1924年发生了MS7.3和MS7.2地震,于田-民丰地区强震较为活跃.我们基于地震导致的地壳介质损伤的平板模型,探索于田及周边地区的强震复发特征.得到于田-民丰地区长期的损伤-愈合速率为3.86×10^(-4)/a.基于单次M 7.5地震造成的损伤,估算这一区域7.5级左右地震的复发间隔约50 a.本文对于田地区强震前介质特征的变化,及区域强震复发间隔提出新的认识.
- 刘月田勤俭张永仙王辉尹祥础
- 关键词:于田地震加卸载响应比阿尔金断裂带
- 余震预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震预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发生预设等级地震的待预测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地震目录、待预测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潮汐应力;将待预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根据地震目录、潮汐应力以及多个子区域,确定第...
- 刘月尹祥础张永仙余怀忠
- 尼科亚半岛俯冲带强震破裂对震中位置的依赖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断层震间闭锁分布常被用来定性分析未来强震危险性,为了进一步评估地震和海啸灾害,定量分析地震破裂分布则是更有效的手段。本文基于哥斯达黎加尼科亚半岛的断层震间闭锁模型,通过地震动力学破裂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地区的地震情景破裂。首先根据断层闭锁程度估算初始应力分布,然后在不同部位成核进行动力学自发破裂数值模拟,分析情景地震的震级和断层面滑动分布特征。本研究基于两种断层闭锁模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约40%的震中位置最终发展成MW>7.2的大地震,我们发现震中位置越深,断层浅部的滑动量越大,这表明俯冲带强震的发震位置越深,引发海啸的风险也越大。此外,模拟事件中没有检测到MW6~7的中等强度破裂,这与尼科亚地区的实际观测结果一致。本研究揭示了震中位置决定地震震级和破裂分布,继而影响海啸的发生能力,这对基于闭锁模型分析断层破裂特征提出了挑战,也强调了定量评估俯冲带地震灾害和海啸灾害的重要性。
- H.F.YangS.L.YaoB.HeA.V.Newman刘月杨宏峰姚素丽(校)
- 加卸载响应比与量纲分析相结合——地震预测的新探索被引量:4
- 2012年
- 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精髓在于通过能够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参数,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进程,从而预测地震。近30年来,人们对加卸载响应比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地震预测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区与地震发生的位置有较好的对应性。但是预测效果仍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预测中对当地的地球物理情况考虑得不够。我们想到了加卸载响应比与量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球物理情况,例如剪应变率和平均地震耗散能量等因素的影响。文中选取发生在中国大陆的34个震例资料,通过分析选取与发震震级和时间相关的无量纲量π1和π3,根据对实际数据的拟合,π1和π3均与震级成指数关系。在应用于地震预测实践时,首先根据LURR空间扫描结果选取异常区,然后确定异常区的地球物理参数,再根据LURR时空扫描结果得到Ipp,Tpp和π1和π3,通过π1确定震级M,再由π3确定发震时间Tp,从而形成了系统地预测地震三要素(震源位置,震级和发震时间)的思路。由于该项新方法的数值模拟对于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并行计算的引入非常必需,从而为地震预测工作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工具。
- 尹祥础刘月聂宁明袁帅张浪平唐兰兰
- 关键词:量纲分析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
- 地震导致地壳块体损伤的平板模型和加卸载响应比新定义被引量:2
- 2013年
- 地震孕育的实质是孕震区介质的损伤程度不断增加,最后导致突然失稳(破坏)。研究地块的损伤演化是研究地震孕育过程的科学方法。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思路,把地壳块体看作平板,断层看作平板中的裂纹,建立了地壳块体的平板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地震形成的断层导致的地块损伤,损伤程度用刚度的减少来刻画。研究了地块在地震影响下弹性性质的变化及损伤,并把它们作为加载与卸载响应量,进一步得到新的LURR解析式,赋予LURR以新的、更为确切的物理意义。
- 刘月尹祥础
- 关键词:LURR
-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的区域地震活动与强震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本文以汶川M_S8.0、于田M_S7.3、芦山M_S7.0、鲁甸M_S6.5及景谷M_S6.6地震为例,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地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新提出的物理参数区域-时间-长度的面积分I_(RTL)探索区域地震活动水平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次M_S≥7.0强震前均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2次M_S>6.0地震前均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这些地震活动平静和增强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附近潜在发震断裂带及周边,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随时间由小到大再到小.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平静主体区的I_(RTL)曲线在震前1—3年从零值下降至低谷后回升,低谷点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9—18个月;鲁甸M_S6.5和景谷M_S6.6地震前,I_(RTL)曲线分别在震前1年和1.8年由低值开始上升,达到峰值后回落,峰值点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别为3个月和9个月.本文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平静的I_(RTL)低谷点和地震活动增强的I_(RTL)峰值点对地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刘月吕晓健
-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 静态应力扰动对走滑断层阶区附近地震破裂传播影响的二维数值模拟
- 2024年
- 动态破裂在走滑断裂带上阶区附近的传播能力控制了地震破裂的可能规模,而非均匀应力场对动态破裂的传播有显著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整合动态破裂模型和静态应力扰动模型,构建了走滑断层上的非均匀应力场,对走滑断层阶区附近前次动态破裂所产生的静态应力扰动对后续破裂传播行为的影响进行了二维动态破裂模型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考虑到走滑断层上的地震复发行为时,即使前序地震破裂传播被阶区所阻挡,其所产生的静态应力扰动也可显著提升下次地震跨该阶区传播的能力。另外,不同的初始均匀应力使得动态破裂能够跨大致相同宽度的阶区传播。较大的应力降或者较小的断层强度比(S)能够使得动态破裂在相对较宽的阶区上传播。因此,在研究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级联破裂模式时,需要考虑前序地震所造成的静态应力扰动影响。
- 王辉曹建玲姚琪石玉涛刘月
- 关键词:走滑断裂带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