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栓
- 作品数:30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硫酸钙人工骨负载唑来膦酸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 2014年
-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硫酸钙人工骨复合物体外释放规律.方法 分别制备不同浓度梯度唑来膦酸/硫酸钙人工骨复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药物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B-E组0至24 h有明显突释相,累计释放度均值分别达19.11%、23.45%、35.93%、26.88%,48 h以后出现缓释效应,C、D、E组3-21 d溶出率曲线出现波动,D、E组波动明显.随着唑来膦酸载药量的增加,硫酸钙结构逐渐不稳定.结论 载药量不超过硫酸钙人工骨最大载药量时,唑来膦酸在硫酸钙人工骨释放体系中能够持续、稳定的释放.
- 李甲振张鹏飞张岩张怀栓卢新昌刘源
- 关键词:硫酸钙人工骨唑来膦酸药物释放
- 颈脊髓损伤手术延迟因素分析
-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颈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后24小时内进行手术,术后的神经恢复结果明显优于损伤24小时后进行手术的患者。但是,损伤后进行手术的时机,不同类型颈脊髓损伤对于延迟手术产生的结局尚不十分清楚。
- 张怀栓孟庆勇郭小伟潘玉林
-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
- 椎间孔高度改变与退变性腰4椎体滑脱症术后根性神经痛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退变性L_4椎体滑脱症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改变与术后L_4根性神经痛的关系。方法 47例退变性L_4椎体滑脱症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发生L_4根性神经痛者23例为根性疼痛组,无根性神经痛者24例为无症状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根据手术前、后X线平片检查结果,应用PACS系统测量侧位片上椎间孔高度,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2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根性疼痛组手术时间[(97.0±11.0)min]、术中出血量[(235.0±19.0)mL]与无症状组[(95.5±12.1)min、(230.2±21.0)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滑脱复位良好;根性疼痛组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21.79±2.09)、(18.93±1.53)mm]与无症状组[(20.87±1.12)、(19.55±1.10)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根性疼痛组椎间孔高度改变值[(2.86±1.00)mm]大于无症状组[(1.32±0.76)mm](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发生根性神经痛与术后椎间孔高度改变有关,手术应尽可能恢复椎间孔高度。
- 张猛张怀栓潘玉林郭小伟李宝田杨广辉毛克政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根性神经痛
- 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仿生骨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近端病变患者(病变27处)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性质。采用病变刮除、化学药物清理瘤壁、仿生骨植入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 X 线检查评估植骨情况、内固定情况及颈干角,应用改良 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及 Enneking 肢体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肢功能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骨囊肿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2例,多发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巨细胞瘤2例,成软骨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均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病变刮除植骨 PFN 内固定术,术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变复发,行特制肿瘤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X 线评估 PFN内固定优良率96%;仿生骨评估优良率92%,颈干角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7.5°。Harris 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90分,优良率为92%;Enneking 肢体功能评估系统优良率为90%。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仿生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 张怀栓张猛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李保田王顺利张林峰
-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良性病变植骨
- 皮质骨轨迹椎弓根钉在腰椎骨折翻修术中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椎弓根钉在腰椎AO Spine C型骨折翻修术中的应用优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皮质骨轨迹(CBT)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翻修术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二次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翻修术后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8.55±36.7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22.71±51.34)ml。1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渗漏。所有患者随访平均(17.86±4.6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疼及下肢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获得缓解,躯体功能改善满意。[结论]皮质骨轨迹(CBT)椎弓根钉应用于腰椎AO Spine C型骨折翻修术有其特有的技术优势,获得了良好术后效果。
- 郭亮兵潘玉林梅伟郭小伟李宝田张猛焦云龙张怀栓杨广辉刘晓曦
- 关键词:翻修术CBT
- 成人脊柱畸形手术后远端交界区失败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
- 2023年
- 目的 系统性回顾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 ASD)手术后远端交界区失败(distal junctional failure, DJF)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成人脊柱畸形手术文献,对文献质量评价后,观察DJF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共获得13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英文文献12篇,中文1篇。13篇文献的NOS得分7~8分。13篇文献均描述了DJF发生率,发生率为1.52%~15.56%不等,总体DJF发生率为3.47%(83/2393)。12项研究描述了翻修率,范围为7.61%~42.11%,总体翻修率13.22%(304/2299)。DJF的发生原因从低到高分别为:过渡综合征(4.82%)、邻近节段疾病(12.05%)、远端交界性后凸(18.07%)、假关节形成(22.89%)、器械因素(28.92%)。不同年龄和手术技术组别之间的DJF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和L5融合的患者DJF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ASD术后的总体DJF发生率为3.47%,椎间融合和L5融合可能是术后发生DJF的风险因素。
- 张猛张怀栓杨广辉潘玉林郭小伟熊森
- 骨巨细胞瘤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骨巨细胞瘤(GCT)是原发髓内肿瘤,好发于特定的年龄与部位,由多核巨细胞、基质细胞和CD68+单核细胞组成^[1]。在WHO骨肿瘤分类中,将GCT描述为“一种侵袭性的潜在恶性病变”。GCT占原发骨肿瘤的4%~8%,发病高峰在20~55岁,
- 张殿红张怀栓李甲振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多核巨细胞髓内肿瘤细胞组成恶性病变发病高峰
- 后路截骨矫形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
-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加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经由后路扩大式经椎弓根截骨(mPSO)加仿生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例胸腰...
- 焦云龙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李宝田张猛张怀栓杨广辉郭亮兵郭营
- 关键词:胸椎腰椎截骨术后凸畸形
- 文献传递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钢板外露的原因,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1诊治的17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钢板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钢板外露的原因;钢板外露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应用、清创、VSD技术、减压缝合或皮肌瓣移植等。结果 手术时间、骨折类型、合并糖尿病及术后血红蛋白在钢板外露的主因子中占有较大的权重。本组获得平均10.3(8-19)月随访,17例经治疗切口均愈合,随访中2例发生钢板再次外露,1例发生膝关节强直;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 完善的术前计划、有效的软组织损伤控制、缩短手术时间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发生钢板外露的概率;彻底清创,VSD负压持续吸引并冲洗,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创口缝合是钢板外露有效的治疗措施。
- 刘寒江张怀栓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外露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双侧放置引流管在腰椎PLIF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侧放置引流管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1-01—2015-08间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Ⅱ接受PLIF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引流管组)和B组(双引流管组),每组50例。记录术后硬膜外血肿及感染发生情况。比较2组:(1)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引流量及总引流量。(2)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的拔管病例数。(3)留置引流管期间患者切口疼痛程度。结果 A组出现4例有神经症状的硬膜外血肿,B组无1例。2组均未发生术后感染。2组总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B组引流量多于A组,第2天B组引流量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均无拔管指征的病例。术后第2天和第3天,B组拔管病例均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内2组均全部拔管。带管期间2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根引流管比较,双侧放置引流管能有效减少术后硬脊膜外血肿的发生率,且不显著增加总引流量和切口疼痛程度,并能缩短留管时间。
- 郭亮兵李宝田焦云龙潘玉林郭小伟张怀栓
- 关键词:引流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硬膜外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