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作品数:63 被引量:273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ICD治疗的指南意见 2024年 原发遗传性心律失常是一组存在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异常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但心脏结构正常的疾病。其中因诱发室速室颤而导致心脏性猝死发生的疾病包括长QT综合征(LQTS)、短QT综合征(SQT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Brugada综合征(Br S)、特发性室颤(IVF)、过早复极综合征(ERS)。对于这些疾病中高危猝死风险的人群和已发生室速室颤和猝死患者ICD治疗的策略. 张媛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 遗传性心律失常 过早复极综合征 短QT综合征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酒精戒断综合征相关急性冠脉缺血事件临床特征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icwithdrawalsyndrome,AWS)相关急性冠脉缺血事件病例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酒精戒断状态下发生急性冠脉缺血事件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该病例在我院的诊疗经历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结果截至目前,已发表的AWS相关急性冠脉缺血事件的个案报道共11篇,其临床症状不甚典型,多存在动态心电图演变及不同程度的心肌酶谱升高。结论AWS相关急性冠脉缺血事件的发生可受交感神经异常激活、心脏小血管病变等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方面尚无统一观点,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对症支持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心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 来丹 李轶雯 祖凌云 张媛 张燕辉 冯新恒 高炜 郭丽君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机理和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011年 临床上常用的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抗菌素和抗组胺类药物也可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主要机理与抑制心肌细胞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相关。正常情况下发生概率极低,但当存在各种危险因素时发生率明显增高。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基因的易感性如存在亚临床型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或基因的变异、合并用药、老年、女性、低血钾、严重心动过缓、基础心脏疾病和肝肾功能异常等。正确认识其发生机理和相关危险因素,可保证临床医师有效而安全地使用药物。 侯静波 李海燕 高炜 张媛关键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QT延长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6例心脏表现及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类罕见的由核苷酸序列不稳定扩增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文旨在就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心脏受累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类疾病临床表现的认知和标准化的诊断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的6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临床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肌酸激酶的检测、肌电图检查、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电镜检查等)了解患者心脏受累情况。结果:临床表现及心脏基础疾病:6例患者中4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1例既往有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2例存在间断心悸伴头晕。电生理检查提示,4例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心脏结构方面:除1例患者外余均未见心脏结构明显异常;心脏功能方面:5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正常,但3例患者存在舒张功能减退。6例患者均予改善代谢、营养肌肉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离院。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易合并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及传导系统阻滞。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健康宣教,定期进行全面的心脏筛查,及早发现心脏异常,预防猝死的发生。 徐玲 王方芳 冯新恒 张媛 唐熠达关键词: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一例 2013年 患者 女,71岁。因3年内发作晕厥10余次入院。每次晕厥发作时均无明显诱冈,自述持续时间10~30min不等,无抽搐和大小便失禁。多次于发作后送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左束支传导阻滞。多次动态心电图发现夜间最慢心率39次/min,超声心动图和脑CT检查未发现异常。 汪宇鹏 张媛 刘书旺 郭丽君 高炜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 晕厥 大小便失禁 脑CT检查 发作时 房颤抗凝治疗的新发展 张媛胺碘酮规范应用专家建议 被引量:41 2019年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随着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胺碘酮的临床地位在不断变化。临床实践中也有诸多不规范应用的情况。本专家建议从适应证、药理学与临床、使用剂量、随访和副作用等方面介绍了胺碘酮,重在规范应用。同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表达了专家组的观点。 胺碘酮规范应用专家建议专家写作组 郭继鸿 郭涛 胡大一 蒋文平 李莉 李树岩 梁岩 刘启明 刘元生 孟旭 秦俭 秦俭 吴书林 杨艳敏 殷跃辉 张媛 周胜华关键词:胺碘酮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处方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治疗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且依据房颤管理指南分析处方的合理性。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18014例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基线或随访中是否应用AAD,分为AAD组7788例(43.23%)和非AAD组10226例(56.77%),并对在AAD组中占绝大多数的胺碘酮4129例(53.02%)和普罗帕酮3211例(41.23%)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法探讨AAD应用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依据房颤管理指南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纳入的18014例房颤患者中,男性10895例(60.48%),≥75岁的老年患者4081例(22.65%)。与非AAD组相比,AAD组≥75岁[13.74%(1070/7788)比29.44%(3011/10226)],持续性房颤[28.90%(2250/7788)比45.80%(4683/10226)],合并心力衰竭[8.29%(646/7788)比21.95%(2245/10226)],卒中/TIA[12.15%(946/7788)比19.95%(2040/10226)],肾功能异常[16.36%(1274/7788)比29.37%(3003/10226)],血栓栓塞风险为高危[60.17%(4748/7788)比76.40%(7813/10226)]的患者比例较低(P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级医院(OR=3.72,95%CI:3.17~4.37)的患者更倾向于应用AAD,老年(OR=0.47,95%CI:0.39~0.55)、持续性房颤(OR=0.66,95%CI:0.60~0.72)、以及合并心力衰竭(OR=0.54,95%CI:0.47~0.63)、卒中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OR=0.77,95%CI:0.68~0.87)、肾功能异常(OR=0.75,95%CI:0.59~0.95)及血栓栓塞风险为高危(OR=0.70,95%CI:0.58~0.84)的患者更倾向于不应用AAD,P均<0.05。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是最常用的AAD,分别占AAD组的53.02%(4129/7788)和41.23%(3211/7788)。多因素分析显示,持续性房颤(OR=4.57,95%CI:3.94~5.29)、合并冠心病(OR=4.14,95%CI:3.03~5.64)、心力衰竭(OR=2.07,95%CI:1.48~2.89)、非缺血性心肌病(OR=4.84,95%CI:2.41~9.73)的房颤患者更倾向于应用胺碘酮,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OR=0.31,95%CI:0.15~0.65)、血栓栓塞风险为低危(OR=0.78,95%CI:0.63~0.97)的患者更倾向于应用普罗帕酮,P均<0.001。不遵循指南建议的AAD治疗的 孙丽杰 杜昕 刘书旺 何榕 曾辉 孙超 李蕾 张媛 马长生 高炜关键词:心房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 依从性 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机制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发生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 按AMI后12h内和大于12h发生Af者,将106例有Af的AMI患者分为早期组(48例)和后期组(58例),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心房颤动发生者的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CAG),急诊经皮腔内冠动脉成形术(PTCA)和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统计学显示两组的年龄(65.7±12.6岁vs 68.1±10.2岁)、左心房内径(38.1±3.26mm vs 39.O±4.35mm)无显著性差别(P>O.05)。早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O.58±O.12 vs O.40±O.10,P 张萍 郭静萱 毛节明 陈凤荣 葛堪忆 张媛 张福春 李海燕 牛杰 陈明哲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AMI AF 发病机制 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及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17年 心源性脑栓塞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类型。认识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预防脑栓塞发生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国际学会发布了多项相关指南,现结合指南和最新研究,综述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诊断和预防进展。 张浩然 张媛关键词:脑栓塞 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