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文海

作品数:3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1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手术
  • 12篇切除
  • 12篇内镜
  • 11篇入路
  • 7篇血管
  • 7篇显微手术
  • 5篇细胞
  • 5篇脑干
  • 5篇鼻蝶
  • 5篇垂体
  • 4篇血管瘤
  • 4篇神经内镜
  • 4篇手术入路
  • 4篇中枢神经
  • 4篇细胞瘤
  • 4篇腺瘤
  • 4篇疗效
  • 4篇脑干海绵状血...
  • 4篇海绵状
  • 4篇海绵状血管瘤

机构

  • 33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3篇吕文海
  • 32篇贺世明
  • 18篇陈隆
  • 18篇赵兰夫
  • 14篇郑涛
  • 13篇赵天智
  • 12篇邬迎喜
  • 10篇王元
  • 9篇高国栋
  • 8篇薛亚飞
  • 8篇张玉富
  • 4篇屈延
  • 4篇陆丹
  • 2篇侯芳
  • 1篇陈磊
  • 1篇王樑
  • 1篇赵继培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家庭医学(上...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入路策略
贺世明赵天智赵兰夫吕文海陈隆
神经外科术后加速康复(ERAS)方案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随机对照研究
贺世明王元赵兰夫赵天智吕文海张玉富郑涛陈隆薛亚飞刘柏麟屈延高国栋
颅底与颈椎脊索瘤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颅底及颈椎脊索瘤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例颅底及颈椎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特点,包括原发及复发病例,颅底脊索瘤分别采用经鼻蝶入路7次、经鼻蝶联合经口入路2次、翼点入路1次和乙状窦后入路2次;颈椎脊索瘤采用颈椎后路切除及内固定术4次。结果 13例病人术后随访2~60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首次手术后全切除7例(53.8%),次全切除4例(30.8%),部分切除2例(15.4%)。术后行放射治疗7例。术后复发4例,3例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行放射治疗。结论 依据肿瘤的生长部位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底和颈椎脊索瘤手术成功的关键,经鼻蝶入路鼻内镜辅助下手术为颅底脊索瘤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全切除肿瘤的方法,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的复发。
邬迎喜薛亚飞赵兰夫赵天智吕文海陆丹
关键词:脊索瘤颅底颈椎显微手术鼻内镜
经口切除齿状突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齿状突畸形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口切除齿状突同期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齿状突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口齿状突切除、同期后路内固定枕颈融合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稳定性等指标评价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术后病人症状均有所改善,1例喉头水肿病人行气管切开后痊愈。影像学显示:畸形齿状突完全切除14例,齿状突部分残留1例。钉棒内固定系统位置良好。随访15例,时间3个月-2年,颅颈交界处稳定。结论经口齿状突切除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症状,同期枕颈内固定融合技术能维持颅颈交界处的稳定性。
张玉富赵兰夫吕文海贺世明
关键词:齿状突切除内固定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11例,其中出血位于桥脑中脑4例、桥脑5例、桥脑延髓2例;术前GCS评分3。5分6例,6。8分4例,9。12分1例。结果出血位于桥脑延髓2例住院期间死亡,其余9例生存患者出院后随访3~18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良好4例、中度功能障碍2例、重度功能障碍1例、完全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能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出血部位、术前GSC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玉富贺世明吕文海赵兰夫邬迎喜陆丹高国栋
关键词:显微手术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临床分析及回顾
吕文海王元陈隆郑涛贺世明
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复杂肿瘤(附20例报道)
吕文海郑涛陈隆王元贺世明
脑室内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30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侧脑室脑膜瘤26例中,19例采用顶枕入路,2例经颞中部入路,5例经胼胝体入路;4例第四脑室脑膜瘤采用枕骨下入路。结果 28例(93.3%)肿瘤全切除,2例(6.7%)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头痛18例中,术后仅2例有头痛;术前神经功能缺损20例中,术后18例基本治愈;术前视力下降的3例术后均明显改善。术后发生脑积水4例、癫痫5例。术后随访9~226个月,平均65.2个月。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表明5例(16.7%)复发,再次手术治疗;术后2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为84.6%,随访期间保持在78.2以上。结论对于脑室内脑膜瘤,手术入路需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肿瘤偏向来选择。
邬迎喜赵天智赵兰夫吕文海王元薛亚飞贺世明
关键词:脑室内脑膜瘤显微手术手术入路疗效
别把腔隙性脑梗塞不当回事
2010年
62岁的老王退休后返聘到一家私营企业当会计,每天事情都排得满当当,早出晚归,很是辛苦。这天上午整完一笔账,站起来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两条腿沉得挪不动。勉强走到门口,遇到老板的司机小何,感觉说话也有些含糊。小何赶忙把他扶上车,送到医院,脑CT检查发现有多处小梗塞灶,诊断为腔隙,陛脑梗塞。
贺世明张玉富吕文海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脑CT检查退休后梗塞灶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
贺世明陈隆吕文海郑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