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岩 作品数:18 被引量:4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经济管理 更多>>
密闭式物质通量自动观测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闭式物质通量自动观测箱,包括:基座;箱体,其上部和下部均开口,所述下部放置于基座上;箱盖;以及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电动推杆与箱盖上的箱盖横臂连接,通过电动推杆控制箱盖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刘春岩 刘广仁 郑循华一种生态系统HONO通量模拟的过程模型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HONO通量模拟的过程模型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涉及土壤氮循环过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当前版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CNMM‑DNDC),在源代码层面设计土壤中HONO产生和消耗以及HONO在土... 李思琪 张伟 郑循华 李勇 韩圣慧 陈笑 王睿 王凯 姚志生 刘春岩青藏高原种植饲草农田一氧化氮周年排放特征 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解农田土壤一氧化氮(NO)周年排放特征,对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东缘种植饲草(燕麦)农田NO排放通量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连续定量研究,施肥(F)和不施肥处理(UF)周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80±0.06 kg N·hm^(-2)?a-1和0.18±0.04 kg N·hm^(-2)?a-1,翻耕施肥期和冻融期NO排放显著贡献了全年累积排放量(F和UF分别为85%和65%)。土壤温度、湿度、无机氮和水浸提有机碳含量显著影响N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采用土壤湿度、铵态氮、硝态氮和水浸提有机碳含量作为指前因子的指数方程拟合这些土壤变量对NO通量的影响,决定系数高达92%,能够很好地表征碳氮底物有效性、微生物活性和氧气有效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对NO排放的协同效应,由此得到NO排放通量对表层(5 cm)土壤温度的敏感性指数(Q10)值为2.4(F)和2.5(UF),这意味着全球增温对NO排放的促进效应将远低于施肥量增加对NO排放的促进作用。该燕麦农田NO直接排放因子为0.93%±0.10%,有别于其他区域、全国和全球的平均状况,因此不宜采用缺省排放因子计算高原气候区粗放管理方式下农田NO排放清单。考虑到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存在巨大的年际变幅,未来应加强典型农田NO排放的多年际连续观测研究。 林菲 刘春岩 胡晓霞 付永锋 张伟 王睿 姚志生 郑循华关键词:一氧化氮 燕麦 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CNMM-DNDC三维模型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CNMM-DNDC模型是本文作者团队研发的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维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建模背景和理念、核心过程和模型特点、模拟功能和观测验证、多尺度区域或流域初步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自2018年刊发首个版本以来,该模型经过了多方面科学过程改进和模拟功能扩展,在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相变和机械迁移等基本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层面,完成了对陆地表层系统碳氮磷水循环全耦合的精细刻画。迄今开展的观测验证表明,CNMM-DNDC模型基本普适于不同生物气候带(从热带到寒区多年冻土地带)的流域或区域长时间序列“三高”(时间、空间和过程高分辨率)综合模拟,实现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磷、水三维运移、水土流失、水力驱动溶解态和颗粒态碳氮磷横向迁移、碳氮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分蒸散发和水分能量平衡等众多可持续发展目标表征变量的预测。该模型广泛推广应用于多尺度区域或流域的复杂过程虚拟科学试验研究和服务于面向生态环境建设与减污降碳的优化调控决策,可望为协同落实联合国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支撑。 郑循华 李思琪 张伟 张伟 刘春岩 姚志生 韩圣慧 王睿 王凯 李勇箱式法物质通量自动观测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式法物质通量自动观测的系统,包括:主管路、N个测量通路、主控单元、分析单元以及信息单元。在N个测量通路中,对于每一测量通路,包括:观测箱,放置在待测区域,其中,N≥1,通过管路连接至测量主管路中;主控单... 刘春岩 郑循华草地退化与开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的影响 高寒草甸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以嵩草属为优势种的草甸又是高寒草甸的主体,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高寒嵩草草甸不仅支撑高原畜牧业发展,维系农、牧民生活,对于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缓气候变化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春岩 付永锋 张伟 胡晓霞 林菲关键词:放牧 开垦 高原鼢鼠 温室气体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晋南地区裸地土壤——大气间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26 2012年 采用静态暗箱采样—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大气间CH4、CO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μ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2(42%和12%)、N2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1.6%和43.3%±1.0%(CO2)、0.37%±0.01%和0.17%±0.00%(N2O)、0.06%±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O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O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蒙世协 刘春岩 郑循华 梁旺国 胡荣桂关键词:秸秆 裸地 温室气体 基于熵值法的四川省综合气候舒适度订正 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近50 a四川省33个国家地面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熵值法、距离法和百分位法,针对不同台站的海拔差异,对四川省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有效订正,并建立了气候舒适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从未订正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看,除川西高原部分地区外,春、秋季四川省均为较舒适或舒适;除盆地东部部分地区外,夏季四川省由于天气凉爽,气候舒适度较好;冬季四川省气候普遍偏冷,大部分地区较不舒适;春、秋和冬季舒适地区多集中在四川盆地。(2)海拔高度对气候舒适度影响较大,海拔订正后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总体呈由高原山地向盆地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即人体感觉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变得逐渐舒适,达州万源市为四川省春、夏、秋季人体体感最舒适地区。(3)不同季节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必须对应选取适宜的物理因子构建预报模型。 孙文慧 韩琳 刘春岩关键词:气候舒适度 熵值法 地理信息系统 一种微量气体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微量气体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包括中心控制计算机、工业控制模块组、采样部和气体采集分析部,其中:中心控制计算机通过工控组态软件编写程序,生成并发送箱盖、气路和气体分析的指令;接收并存储工业控制模块组发来含有环境... 刘广仁 王迎红 王跃思 刘春岩 郑循华放牧草地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020年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长寿命、高辐射效率的温室气体,草地是其重要的自然排放源,放牧活动和气候变化剧烈影响草地排放特征与强度,排放通量测量误差、研究对象的局限、关键过程影响不清等因素限制了对草地排放总量和氮气候反馈效应的准确评估。本文讨论了差异化的观测方案包括N2O浓度分析方法和采样频率可能给草地排放量估算造成的影响;指出研究放牧草地N2O排放,应综合考虑放牧相关排放源的贡献,定量整个放牧系统的排放量;提出气候变化影响程度取决于气候因子是否能够缓解放牧草地土壤“贫氮”对N2O生产的限制。未来应加强观测方法的误差评估和非生长季通量观测的频率,明确土壤冻融过程触发和主导N2O排放的机制以及冻融期脉冲排放对国家尺度排放的贡献,了解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N2O排放水平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探明大气氮干沉降增加及干沉降组分变化对草地排放的影响。 黄俊翔 刘春岩 姚志生 郑循华 倪长健关键词:多年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