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循华 作品数:110 被引量:3,401 H指数:3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土壤-农作物体系N<,2>O排放系数的观测与模式研究 郑循华 摘要:农田是大气N<,2>O的一个主要来源之一。土壤-农作物体系的N<,2>O排放系数既是估计区域排放量的关键参数,也是评价农田N<,2>O减排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各类农田的土壤-农作物体系N<,2>O排放系数极其不确...关键词:关键词:农田土壤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被引量:1227 2006年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 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丁一汇 任国玉 石广玉 宫鹏 郑循华 翟盘茂 张德二 赵宗慈 王绍武 王会军 罗勇 陈德亮 高学杰 戴晓苏关键词:中国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气溶胶 测定气体样品N<Sub>2</Sub>O浓度中双进样口进样实现反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定气体样品N<Sub>2</Sub>O浓度中实现双进样口进样实现反吹的方法。在不改变硬件条件下于柱端进样口或定量管进样口进样进行反吹操作,从定量管进样口进样转为由柱端进样口进样时通过控制程序控制;其控制程... 徐慧 陈冠雄 于克伟 张颖 荆瑞勇 倪志龙 郑循华文献传递 太湖流域单季稻的甲烷排放研究 被引量:30 1999年 根据1994~1996年太湖流域单季稻的CH4排放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稻田CH4排放的日变化的一些统计特征,对排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相关因子对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单季稻的CH4排放的特征值为007~011g/(m2·d),而且存在巨大的年际变化,其中1995年的排放是1994年和1996年的5~7倍。与NH4HCO3相比,施用尿素使甲烷的排放增加10%~70%。晒田使CH4的排放减少,土壤的扰动则使CH4的排放增加。文中对CH4的排放与水稻的生长的关系及温度的变化对排放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熊效振 沈壬兴 王明星 王明星 王跃思 郑循华关键词:稻田 甲烷 年际变化 太湖流域 茶园生态系统的一氧化氮年排放特征 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法,对亚热带典型茶园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尿素、施有机肥和不施肥对照)条件下的一氧化氮(NO)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周年观测。结果显示:施肥茶园的NO排放量主要集中在3—9月(春夏季)的茶树生长期,占全年排放量的58%~73%;土壤铵态氮含量是茶园在春夏季NO排放通量变化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对照、尿素、有机肥处理的NO年排放量分别为2.85、19.42、17.04 kg N·hm-2,施肥显然大幅度增加了NO排放;与茶农常规施尿素处理相比,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降低了约12%的NO年排放量;在整个观测期内,常规施尿素和施有机肥处理的NO年直接排放系数分别为3.68%和3.15%。这些结果表明,我国亚热带茶园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NO强排放源,对此尚需多地点多年的长期研究进一步证实。 韦云东 姚志生 罗献宝 张丽 郑循华关键词:茶园 施肥 排放因子 青藏高原种植饲草农田一氧化氮周年排放特征 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解农田土壤一氧化氮(NO)周年排放特征,对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东缘种植饲草(燕麦)农田NO排放通量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连续定量研究,施肥(F)和不施肥处理(UF)周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80±0.06 kg N·hm^(-2)?a-1和0.18±0.04 kg N·hm^(-2)?a-1,翻耕施肥期和冻融期NO排放显著贡献了全年累积排放量(F和UF分别为85%和65%)。土壤温度、湿度、无机氮和水浸提有机碳含量显著影响N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采用土壤湿度、铵态氮、硝态氮和水浸提有机碳含量作为指前因子的指数方程拟合这些土壤变量对NO通量的影响,决定系数高达92%,能够很好地表征碳氮底物有效性、微生物活性和氧气有效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对NO排放的协同效应,由此得到NO排放通量对表层(5 cm)土壤温度的敏感性指数(Q10)值为2.4(F)和2.5(UF),这意味着全球增温对NO排放的促进效应将远低于施肥量增加对NO排放的促进作用。该燕麦农田NO直接排放因子为0.93%±0.10%,有别于其他区域、全国和全球的平均状况,因此不宜采用缺省排放因子计算高原气候区粗放管理方式下农田NO排放清单。考虑到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存在巨大的年际变幅,未来应加强典型农田NO排放的多年际连续观测研究。 林菲 刘春岩 胡晓霞 付永锋 张伟 王睿 姚志生 郑循华关键词:一氧化氮 燕麦 农田NO排放的时间变异性 被引量:4 1999年 在采用基于箱法的自动观测技术对苏州地区一个完整的冬小麦生育期的麦田NO排放进行全天候连续观测的基础上,讨论了NO排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其温度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观测实验研究发现,苏州地区冬小麦田的NO排放具有极其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性,冬季以前的小麦苗期和返青至淹水种稻之前的春季,NO排放量分别为0.156—0.758mg·m-2·h-1和1.229—10.802mg·m-2·h-1,前者是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1.5%—10.5%,后者为83.0%—93.8%.温度是决定其季节变化格局的首要因素,虽然施氮肥可以使NO排放增大5—7倍,但却不能改变其季节变化格局.在植物生长活动较弱的阶段,NO排放的日变化格局与温度一致,即日排放极大值发生在午时左右.但是,在植物旺盛生长的季节,由于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竞争土壤NH+4-N,导致与温度完全相反的NO排放日变化格局,即日排放极大值发生在夜间18—24时,午时左右出现的却是日排放极小值. 郑循华 王明星 王跃思关键词:农田 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CNMM-DNDC三维模型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2024年 CNMM-DNDC模型是本文作者团队研发的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维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建模背景和理念、核心过程和模型特点、模拟功能和观测验证、多尺度区域或流域初步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自2018年刊发首个版本以来,该模型经过了多方面科学过程改进和模拟功能扩展,在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相变和机械迁移等基本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层面,完成了对陆地表层系统碳氮磷水循环全耦合的精细刻画。迄今开展的观测验证表明,CNMM-DNDC模型基本普适于不同生物气候带(从热带到寒区多年冻土地带)的流域或区域长时间序列“三高”(时间、空间和过程高分辨率)综合模拟,实现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磷、水三维运移、水土流失、水力驱动溶解态和颗粒态碳氮磷横向迁移、碳氮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分蒸散发和水分能量平衡等众多可持续发展目标表征变量的预测。该模型广泛推广应用于多尺度区域或流域的复杂过程虚拟科学试验研究和服务于面向生态环境建设与减污降碳的优化调控决策,可望为协同落实联合国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支撑。 郑循华 李思琪 张伟 张伟 刘春岩 姚志生 韩圣慧 王睿 王凯 李勇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被引量:63 2006年 将一个比较成熟的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和GIS空间化数据库结合,模拟估计了中国大陆2000年水稻生长季稻田甲烷的排放。模型的空间输入参数包括:逐日气温、耕层土壤砂粒含量、外源有机质施用量、稻田水分管理模式、水稻移栽期与收获期、水稻种植面积与单产,空间分辨率为10km×10km。模拟结果表明:2000年稻田甲烷排放量为6.02Tg,其中:早稻生长季排放1.63Tg、晚稻1.46Tg、单季稻2.93Tg。提高区域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精度的进一步目标应放在减小输入参数误差和提高空间数据精度上,在现有数据库基础和模型———GIS技术下探讨我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的不确定性范围是必要的。 黄耀 张稳 郑循华 韩圣慧 于永强关键词:GIS 稻田 甲烷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草甸CH_4地-气交换特征 被引量:8 2004年 用密闭不透明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草甸进行了为期2a的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湿草甸全年CH4排放呈明显的双峰型变化。在非冰冻期(5月至10月)CH4排放通量为0.297~18.914mg·m-2·h-1,排放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9月;冰冻期(11月至次年4月)CH4排放通量为0.048~2.921mg·m-2·h-1,排放低值出现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3月之间,以及发生季节性干旱的7月。冰雪覆盖下的小叶章湿地依然有CH4排放,冰冻期CH4排放量约占全年排放总量的4.94%。在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环境中,小叶章湿草甸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主要由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共同控制,其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排放通量大,夜间则小。 王毅勇 宋长春 郑循华 王德宣 闫百兴 赵志春 娄彦景关键词:三江平原 CH4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