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燕萍
- 作品数:26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微RNA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影响肿瘤转移被引量:8
- 2014年
- 肿瘤细胞向远处转移受多因素调控,涉及多个基因,需要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可选择的级联事件。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肿瘤细胞转移中的关键步骤,但肿瘤发生EMT的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可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EMT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就EMT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影响EMT的转录因子,以及miRNA通过靶向EMT相关的转录因子影响肿瘤转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杨丽华沈星凯李静秋杨杰乐燕萍龚朝辉
- 关键词:微RNA肿瘤转移上皮间质转化
- 寻常型银屑病一家系9例报告
- 2003年
- 毛薇张咸宁乐燕萍苏婧左伋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家系调查
- 长Q-T综合征一家系6例报告
- 2003年
- 张咸宁钱华芬徐来荣乐燕萍左伋
- 关键词:家系调查遗传病长Q-T综合征
- 一种肺癌DNA质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肺癌DNA质粒疫苗,包括质粒载体,质粒载体中含有肺癌抗原MAGE-3和NY-ESO-1的四表位的融合基因MAGE-NY-ESO,融合基因MAGE-NY-ESO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
- 龚朝辉乐燕萍龙香娥
- 探究式课程设计在医学生临床决策能力培养中的探索被引量:4
- 2023年
- 临床决策能力是一个医生的必备能力之一,是医学教育中必要且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目前对医学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一般安排在高年级阶段进行,为时较晚。如何把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融入低年级基础课中,以尽早开展能力训练值得探索研究。本研究以医学遗传学课程为例,结合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特点,模拟临床决策思维过程的各细分模块,优化了课程设计,探索在低年级课程中融入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结果提示:探究式课程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增加学生分析、思考的投入;在教师引导下,促使学生依循临床决策思维的过程得到有效地训练。最后,整理分析了探究式课程设计及实践的思路,总结了设计原则和要点,反思了教学中的经验得失。
- 李庆宁龚朝辉龚朝辉尹小斌乐燕萍
- 关键词:医学教育探究式教学课程设计
-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易感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1年
-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ADHD)是一种多基因疾病 ,它的发病与环境心理和遗传因素有关 .目前的关联研究认为 ,与ADHD最有可能相关的基因为多巴胺系统的DAT1、DRD4和DRD5基因 .全基因组扫描、实验动物模型和DNA芯片技术的应用 ,将为寻找ADHD易感基因开辟新的通路 .
- 阮列敏卢长江乐燕萍张咸宁
- 关键词:ADHD易感基因多巴胺系统DNA芯片儿童多动症多基因疾病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组织中NO和MCP-1表达的影响
- 韦登明乐燕萍王琳焦效兰王一凡孟丹
- 该研究在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基础上,通过应用0.1-0.4mg/kg的雷公藤内酯醇,观察其对佐剂性关节炎病变组织细胞NO和趋化因子MCP-1表达变化的影响,通过对病变关节组织普通病理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应用,观...
- 关键词:
-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佐剂关节炎NOMCP-1
- DNA错配修复与肺癌
- 2011年
-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但其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DNA错配修复作为一种重要的复制后修复系统,在确保DNA复制保真性、控制基因突变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DNA错配修复系统与肺癌的发生、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DNA错配修复系统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钟智伟潘琳龙香娥乐燕萍龚朝辉
- 关键词:DNA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基因多态性肺癌
-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分子医学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3
- 2012年
-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创建分子医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新体系: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学科整合、科研探索和联系临床等方式,建立以主体实验、前沿技术讲座和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机械操作为主的单一方式,建立以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为主体,辅以多层面的教学手段为支撑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能及时地联系医学实践联系。这些措施实施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其科研创新能力。
- 乐燕萍郭俊明沈其君龚朝辉
- 关键词:分子医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汉族患儿与儿茶酚 - O-甲基转移酶 (catechol- O- 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第 15 8位密码子 G→ A点突变所引起的缬氨酸→甲硫氨酸 (Val15 8Met)的错义突变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分析了 117例符合 DSM- 诊断标准的上海汉族 ADHD患儿与 10 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COMT基因的 Val15 8Met多态性位点频率。结果 ADHD组的 A等位基因频率为 2 5 .2 1% ,而对照组为2 3.81%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5 197,P>0 .0 5 )。 COMT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 ADHD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也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汉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COMT基因 Val15 8Met多态性可能与 ADHD无关联。
- 张咸宁阮列敏乐燕萍张野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多态性病因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