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洁明
- 作品数:28 被引量:200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构建一个经济-气候新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1
- 2006年
- 将气候变化研究和农业经济研究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经济-气候新模型,用来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问题。提出在经济模型C-D生产函数中添加气候变化因子,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模型,作为连接气候变化因素和经济变化因素的桥梁,并对该模型的性能及合理性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和验证。
- 丑洁明叶笃正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经济经济评价生产函数
- 用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被引量:1
- 2000年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亟须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 998年下半年以来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 ,中央提出并实施了以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 ,这对刺激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为促进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保证经济快速、持续、高质量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丑洁明
- 关键词: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协调发展
- 关税变化对中国贸易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中国作为世界上产生碳排放最多的国家,正在从多方面制定减少碳排放的计划,并提出了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着贸易全球化,全球其他国家消费的排放越来越多地在中国生产。国家间的贸易条件受政策影响很大,关税的高低会导致商品的贸易出现变化,进而导致进出口商品包含排放的变化。本文结合中美两国的贸易冲突,对中美两国加征关税后的贸易变化进行模拟,结合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的结果与投入产出分析法,定量地研究了关税变动后中国进出口隐含排放的变化。研究发现,在中美加征关税后,中美两国的贸易量大幅减少,并导致两国贸易涉及的排放变少,而中国向世界出口的排放反而有所增加。另外,由于进口市场被冲击,中国从全世界进口的排放明显变少,进而导致中国净出口的碳排放在加征关税后变多,且集中于能源密集型产业。从结果看,中国在贸易受限的情况下依旧向世界出口了大量排放,通过贸易合作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进步或许可以更好地解决减排需求。
- 杨帆丑洁明董文杰孙铭扬
- 关键词:气候变化关税
- 关于新税制运行状况的分析和深化改革的思考
- 1995年
- 关于新税制运行状况的分析和深化改革的思考丑洁明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央在1994年初对税制进行了全面性、结构性的重大调整,试图解决原税制中存在的税种繁多,结构重叠、税负不平衡等问题。从新税制一年来运转的状况看,这项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
- 丑洁明
- 关键词:税制税制改革税收
- 试论西部大开发的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 2001年
- 拓展西部大开发的资金保障空间 ,首要的途径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建立健全财政政策体系 ,加大西部建设投入力度。同时要完善税收体系 ,调整区域税收优惠政策。要充分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筹集建设资金。要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加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入西部地区。
- 丑洁明
-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政投资国债外资利用税收
-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宜播种面积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4年
- 基于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熟制的相互关系,得到农作物潜在播种面积,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和其他因子对其综合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实际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空间差异明显,华中实际播种面积占比最大而新疆最小,西南、华中、东北和新疆实际播种面积增加,西北、华南、华东和华北减少;在≥10℃积温指标下,1986—2009年我国潜在的不可耕地面积平均值相对1961—1985年减少约34.33%,一年一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仍占约50%,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地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综合≥10℃和≥0℃两个积温指标,我国潜在播种面积缓慢增长,与实际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他综合因子则在总体上对潜在播种面积的增长有徽弱抑制作用。
- 付雨晴丑洁明董文杰
- 关键词:气候变化积温熟制农作物
- 中国碳排放的历史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本文首先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的数据,分析了中国60年的经济、能源、CO2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Kaya恒等式构建了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变量的长期协整关系,并结合各类政策报告设定了低排放情景、基准情景和高排放情景,预估了3种情景下中国未来CO2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总是伴随着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的快速升高,1980年之前各变量波动剧烈,之后GDP、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等经济社会变量变动规律明显;3种情景下2013—2020年的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2.94%~3.91%、2021—203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63%~2.60%;3种情景下2030年CO2排放量将分别达到142.68、155.41、170.09亿t.研究表明,在低碳情景下,中国最有可能实现2030年碳排放量达峰的目标.
- 代如锋丑洁明董文杰杨梽永
- 关键词:碳排放协整关系
- 一个经济-气候新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2
- 2006年
- 将气候变化研究和农业经济研究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经济-气候新模型,用来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问题.提出在经济模型C-D生产函数中添加气候变化因子,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模型,作为连接气候变化因素和经济变化因素的桥梁,并对该模型的性能及合理性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和验证.
- 丑洁明董文杰叶笃正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经济经济评价生产函数
- 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归因和责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1
- 2013年
- 首先对2000~2011年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归因和责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归纳总结了中国最近十余年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于现阶段研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我国在气候变化归因与责任领域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大体趋势已经确立,"气候变化原因"研究,应在强化多方全面研究和改进研究工具的同时,注重人为原因的探究,将人为原因的探究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气候变化责任的研究,应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立场的前提下,寻求更有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需要构建"全球有序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体系,开展更为全面的地球系统科学模拟研究。
- 张轶鸥丑洁明董文杰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地表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 2022年
- 自2007年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以来,围绕地表多要素、多尺度和多过程及其资源生态效应,开展了基础性和面向国家需求的系统研究.总结实验室15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地表过程监测与研究,包括风沙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和生态水文过程等的观测系统与大型模拟设施建设,以及理论突破与应用;2)资源生态研究,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植被-环境系统互馈及生态参数测量、景观生态与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实践;3)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包括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2方面的探索;4)区域可持续发展范式,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和综合自然灾害风险2个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面对国家重点实验改革与重组,展望未来,将围绕地表过程与可持续发展,开展更加有组织的、面向系统性解决方案的科学探究,核心目标是研究生态脆弱区和灾害高风险区人-地系统耦合理论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主要任务:1)通过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观测体系,系统开展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要素过程到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研究;2)通过研发实验和模拟装置,揭示水土气生人相互作用的机制与动力学过程,构建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地表动态模型体系,揭示人地系统耦合机制与过程;3)以承接系统性国家级科研任务,解析人与自然系统互馈机制和关联效应,建立区域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服务于制定区域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战略.
- 效存德史培军李小雁张光辉何春阳陈晋丑洁明亢力强刘宝元延晓冬杨晓帆于德永赵传峰赵文武张春来张大勇张强张文生
- 关键词:地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