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下肢
  • 6篇静脉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静脉功能不全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静脉血栓形成
  • 2篇动脉闭塞
  • 2篇药物疗法
  • 2篇造影
  • 2篇制剂
  • 2篇制剂治疗
  • 2篇溶栓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手术

机构

  • 15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5篇黄晓钟
  • 12篇张柏根
  • 10篇张纪蔚
  • 7篇张皓
  • 3篇蒋米尔
  • 3篇梁卫
  • 2篇景在平
  • 2篇王鹏
  • 2篇王玉琦
  • 1篇吴志勇
  • 1篇周兆熊
  • 1篇曹贵松
  • 1篇杨志晖
  • 1篇沈峥嵘
  • 1篇安峥
  • 1篇李维敏
  • 1篇陆伟根
  • 1篇符伟国
  • 1篇施娅雪
  • 1篇金云法

传媒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咯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针剂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方法 ,同步开放给药 ,应用丁咯地尔针剂治疗 83例( 130侧肢体 )下肢动脉缺血症病人。剂量2 0 0mg·d- 1,连续静滴 3wk。结果 :治疗末期 ,患肢间隙性跛行、静息痛、皮肤麻痹症状及溃疡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 ,有效率分别为 61% ,91% ,80 %和55% ,总有效率为 80 %。用药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 ,疗效显著 。
黄晓钟张柏根符伟国王玉琦蒋米尔景在平曹贵松奚九一
关键词:药物疗法丁咯地尔疗效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4例报告被引量:1
1997年
总结1988年1月~1995年9月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24例共25次发病。其中,Fogarty导管取栓术19次,旁路转流术4次,溶栓治疗2次。肢体存活率88%,截肢3例占12%。作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恢复肢体血供,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保存肢体的根本方法。
黄晓钟张纪蔚张柏根
关键词:肢体动脉栓塞取栓术
微创技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
2005年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灼闭术(EVLT)、光照下动力旋切抽剥曲张静脉术及内窥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等微创技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4年1月,112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共123条肢体,施行微创技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皮肤曲张静脉消失,手术切口一期愈合,7例足靴区溃疡2-8周内愈合,术后住院天数平均6d。随访2-19月,均恢复良好,无行走障碍,局部无复发。Duplex超声检查,EVLT后残留静脉主干管腔均闭塞,SEPS后交通静脉闭塞。结论微创手术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的治疗中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适应证和疗效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梁卫张纪蔚张皓黄晓钟
关键词: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微创技术
微粒化纯化黄酮制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评价微粒化纯化的黄酮制剂(爱脉朗)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3年11月,48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腿部沉重感、夜间腿部痉挛及疼痛等各项症状,并测定溃疡最大径。结果6周和12周,治疗组腿部沉重感、夜间腿部痉挛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症状与入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6周后溃疡最大径平均缩小(0.53±0.94)cm,12周时缩小(1.02±0.96)cm,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其中3例观察期内溃疡愈合;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微粒化黄酮制剂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肢体溃疡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梁卫李维敏黄晓钟蒋米尔张纪蔚张柏根
关键词: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溃疡
通脉化栓胶囊对兔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机理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为探讨通脉化栓胶囊 (由垂盆草、紫草、车前草、甘草、金银花组成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 ,将 14只新西兰兔采用凝血酶直接注入法 ,制成兔颈外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其中治疗组以通脉化栓胶囊灌胃 ,每天 1次 ,连续 3 0天。造模后第 1、3、5、7、14、3 0日 ,测定两组动物的血t-PA、PAI含量 ,并于第 3、5日分别在两组中各随机选取 2只 ,以电镜观察兔颈外静脉血栓段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内皮细胞损害较对照组轻 ,静脉壁无白细胞粘附、浸润 ;血t-PA/PAI比值在造模后 14日和 3 0日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脉化栓胶囊治疗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 ,可能与其能抑制炎症反应及保护内皮细胞 ,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PA 。
王鹏黄晓钟张皓张柏根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中药疗效细胞形态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动物实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合理的动脉重建术,讨论动脉硬化 X 线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结果。方法全组107例患者经皮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根据动脉病变范围,选择手术和介入治疗。结果 107例176侧患肢(双侧69例,单侧38例)。单节段、2个动脉段、多节段动脉病变分别为38.6%、50%、11.4%。2个节段以上动脉病变的腘动脉远端病变率达72.7%。本组手术治疗72例,术后病死率4.2%,截肢率6.9%。各术式随访时间及通畅率分别为:内膜剥脱术3.8年,75%;主髂动脉旁路转流术3年,76.9%;自体大隐静脉股腘旁路转流术膝上吻合2.4年,71.4%;膝下吻合2.3年,72.7%;人工血管股腘旁路转流术膝上吻合1.2年,87.5%。膝下吻合2年,40%;多平面分段重建术1.8年,72.7%;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5例,2.8年,63.6%。结论动脉造影可明确动脉硬化病变范围,有利于选择不同的动脉重建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张纪蔚张柏根张皓黄晓钟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管造影术重建术下肢
多发性颅外颈内动脉瘤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施娅雪张皓黄晓钟周兆熊张纪蔚张柏根
关键词:颈内动脉瘤多发性瘤体神经系统症状动脉造影
内膜剥脱治疗髂-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1994年
1987~1992年,9例髂总动脉至股浅动脉上端内膜粥样化闭塞患者施行内膜剥脱术,除1例失访外,其余8例经6月~5年的随访,通畅率87.5%。内膜剥脱术治疗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避免了因植入人造材料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而重新受到重视。股浅动脉以上部位的节段性粥样化闭塞病变,在远端流出道良好的情况下,正确应用内膜剥脱术,可以得到和旁路转流术同样的效果。
黄晓钟金云法张柏根张纪蔚
关键词:内膜剥脱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闭塞
复合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症复合动脉重建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全组21例通过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和动脉造影,确定动脉病变范围。复合近远端动脉重建19例,股-胫后动脉旁路转流2例。结果:术后病死率48%,截肢率95%。术后1个月,病人静息痛缓解,肢端溃疡愈合,踝臂指数平均值095。平均随访244个月,近端动脉重建通畅率100%,远端动脉重建通畅率824%,平均踝臂指数值085。结论:复合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闭塞症是安全而有效的。
张纪蔚张柏根张皓黄晓钟
关键词:动脉缺血下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5例的治疗分析被引量:26
2002年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患者手术取栓和药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 16 5例 (175侧 )下肢DVT患者进行总结。其中 6 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 ,10 1例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结果 全组 96例患者得到随访 ,随访率为 5 8 2 % ,随访时间 7~ 2 18个月 ,平均 71个月。 44例为手术取栓 ,5 2例为药物溶栓。随访发现症状完全消失取栓组占 2 0 5 % (9/4 4) ,高于溶栓组 13 5 %(7/5 2 ) ,溶栓组肢体发生浅静脉曲张和皮肤色素沉着占 5 0 5 % ,取栓组为 31 8%。结论 手术取栓可以保护部分患者下肢的主干深静脉瓣膜 。
黄晓钟王鹏张皓张纪蔚张柏根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外科手术药物疗法DVT手术取栓药物溶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