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兴建

作品数:56 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12篇消融
  • 9篇心脏
  • 8篇导管消融
  • 8篇血管
  • 7篇导管
  • 7篇心肌
  • 7篇静脉
  • 6篇原发性
  • 6篇消融术
  • 5篇心肌梗死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压
  • 5篇起搏
  • 5篇起搏器
  • 5篇梗死
  • 5篇房室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机构

  • 52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台州市第一人...
  • 2篇解放军第10...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武警河南总队...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56篇顾兴建
  • 31篇吴宗贵
  • 24篇廖德宁
  • 21篇张家友
  • 14篇杜荣增
  • 12篇任雨笙
  • 10篇赵亮
  • 9篇潘晓明
  • 9篇黄高忠
  • 7篇黄佐
  • 7篇赵学
  • 6篇赵伟
  • 5篇牛晓萍
  • 5篇桂燕萍
  • 5篇张亚文
  • 4篇钱建英
  • 4篇夏阳
  • 4篇陈懿
  • 4篇陈金明
  • 4篇薛迪中

传媒

  • 17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疑难病杂志
  • 3篇高血压杂志
  • 3篇上海医学
  • 3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据QT间期优化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的探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 ,男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起搏时心排量 (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舒张末期内径 (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 ,同时单盲测量不同AVD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心房起搏频率预设为 75次 /min ,AVD自 90ms起以 30m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0ms。结果 随着AVD的递增 ,心功能和QT间期随之改善和延长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超声心功能最佳时所对应的AVD与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AVD的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15 8.80± 13.6 4)ms和 (16 3.30± 30 .41)ms,P >0 .0 5 ];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心功能各参数与最佳超声心功能各参数相似 [CO分别为(6 .2 9± 1.75 )L/min和 (6 .5 0± 1.5 4)L/min ;LVEF分别为 (6 5 .89± 10 .80 ) %和 (6 7.0 4± 11.19) %;P值均 >0 .0 5 ];QT间期值与CO呈显著正相关性 (r =0 .70 ,P <0 .0 5 )。结论 QT间期随不同AVD时的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可进行AVD优化。
廖德宁薛迪中牛晓萍王小涛张家友顾兴建杜荣增黄佐黄高忠吴宗贵
关键词:QT间期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心功能体表心电图
复方尼群洛尔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复方尼群洛尔片(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共入选4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3∶1),分别服用复方尼群洛尔片(每片含尼群地平5mg和阿替洛尔10mg)每日2片或阿替洛尔片(每片25mg)每月1片,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DBP分别下降(15.0±6.6)、(11.7±5.8)mmHg(P<0.01),2组SBP分别下降(18.8±10.4)、(15.8±10.1)mmHg(0.010.05),大多轻微,可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复方尼群洛尔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黄高忠汤晔华顾兴建吴宗贵蔡乃绳魏盟戴秋艳徐标宫剑滨洪小苏吴小庆
关键词:高血压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初步观察
2008年
张家友廖德宁赵学顾兴建杜荣增任雨笙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恶心、呕吐、胸闷、气急、脉压缩小伴窦性心动过速
2004年
廖德宁顾兴建潘晓明黄佐杜荣增任雨笙吴宗贵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恶心呕吐胸闷气急窦性心动过速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致大鼠血管的收缩作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收缩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灌流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标本,观察不同浓度的PDGF-BB对其收缩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比,并观察异搏定、吲哚美辛、酚妥拉明和普萘洛尔等药物对PDGF-BB缩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PDGF-BB对大鼠胸主动脉有明显的收缩作用,阈浓度为2×10-10mol/L,且呈现出浓度效应关系;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PDGF-BB对血管的收缩幅度低于去甲肾上腺素,但其收缩血管的活性高于去甲肾上腺素。吲哚美辛、酚妥拉明对PDGF-BB的收缩血管反应无明显影响,异搏定及普萘洛尔可明显抑制PDGF-BB的收缩血管反应。结论:PDGF-BB对大鼠胸主动脉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且呈现浓度效应关系,异搏定及普萘洛尔可抑制PDGF-BB的收缩反应。
任雨笙吴宗贵黄佐潘晓明杜荣增顾兴建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主动脉血管收缩
心电图教学现状分析及信息化心电图教学与考核题库的构建被引量:24
2010年
文章主要探讨了心电图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目前心电图的临床教学及应用的现状、考核与评估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构建信息化心电图教学与考核题库,并进一步对如何结合临床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更新题库、以便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讨论。
李玫李蓓蕾张家友顾兴建吴宗贵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信息化教学题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88例)和左心室正常组(112例),收集空腹血液样本的用于血常规、血脂、血糖、胰岛素等检测,并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在冠心病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收缩压、BMI、NC、NLR、FBG、FINS、HOMA-IR和LVMI均高于左心室正常组,而淋巴细胞计数(LC)低于左心室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舒张压、TC、TG、LDL-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LVMI与NLR呈正相关(r=0.319,P<0.001);校正收缩压、BMI、HOMA-IR等危险因素后, NLR仍然是冠心病患者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876(95%CI:2.001~4.245,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LVH者NLR升高,NLR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文华顾兴建杨建广
关键词:左心室肥厚冠心病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或扑动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或房扑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筛选18~80岁、持续时间≤ 3个月(3 h 至3个月)、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或房扑患者共25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为13和12例.伊布利特组体质量≥60 kg者首剂1 mg、体质量<60 kg者首剂0.01 mg/kg,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或0.01 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 mg,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35 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或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无差别;转复例数为伊布利特组9例,普罗帕酮组3例;普罗帕酮组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6例改用伊布利特,其中2例转为窦性心律,而伊布利特组转复失败的4例改用普罗帕酮后均未转复.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12.8±10.9) minvs (36.3±9.1) min,P<0.01].不良反应: 伊布利特组1例合并有左室功能不全者用药后即刻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普罗帕酮组1例出现左心衰竭,另1例出现头晕、手麻.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或房扑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杨敏廖德宁张家友顾兴建杜荣增赵伟赵学吴宗贵
关键词:伊布利特普罗帕酮静脉内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延迟间期及VVI模式起搏时心功能的变化
2003年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 (AVD)及 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 方法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 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DDD起搏时不同 AVD及 VVI起搏时二尖瓣前向血流图 (E、A峰 ) ,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 (AFV)及速度时间积分 (AFVTI)、左心室收缩 /舒张末期内径 (L VESd/ L VEDd)、左室射血分数 (L VEF)、每搏输出量 (SV)、心排血量 (CO)等。预设心房起搏频率为 75次/ min,AVD自 90 ms以 30 m 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 0 ms,最后程控为 VVI模式。结果 :(1) DDD起搏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随 AVD变化而变化 ,当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E、A峰 ,AFV,AFVTI达最大 ;当 AVD为 2 4 0 ms时 ,部分患者 E、A峰融合呈单峰 ;当以 VVI起搏时 ,E峰高低不等 ,A峰间断、不规则出现 ,AFV、AFVTI较 DDD起搏时明显减小。 (2 ) DDD起搏时心功能各参数随 AVD的递增而改善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CO达最大 [(6 .5 0± 1.5 4 ) L / m in],较 AVD为 90 ms [(5 . 83± 1. 6 1) L / min ]、 2 4 0 ms [(5 . 85± 1. 2 8) L / min ]时分别增加 11. 5 %、 11. 1% ,较
薛迪中廖德宁王小涛牛晓萍陈金明顾兴建钱建英陈懿吴宗贵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塞利洛尔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血脂的影响
2002年
黄高忠顾兴建陈金明黄佐吴宗贵张国元
关键词:高血压塞利洛尔药物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