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初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0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冶金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 GB/T l2763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基本内容、方法、资料整理及调查成果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环境基础要素调查,一些专业、专项调查亦可参照使用。
- 李家彪柯长志康寿岭于晓果王小波张富元宋连清华祖根陈建芳钱江初钱翼鹏吕文正李全兴谭帆徐家声丛友滋等
- 关键词:海洋学地质学地球科学物理学
- 太平洋CC区的沉积间断与多金属结核的关系被引量:1
- 1997年
- 根据对取自东北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两断裂带之间的430号柱状岩芯的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该岩芯中至少存在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间断。这四个沉积间断分别处于岩芯的表层,28cm,215cm,和320cm处,其年代分别为全新世,中更新世,上上新世和中中新世-上上新世。南极底层流的发育则是造成上述沉积间断的主要原因。
- 钱江初
- 关键词: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
- 海南岛近海海域7个沉积岩芯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18
- 2008年
- 利用多道α能谱仪,对2005年8~9月在海南岛近海采集的7个沉积岩芯进行了^210Pb的沉积速率测定,探讨了海南岛近海陆架上现代沉积速率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位于港湾内的B1168站位由于沉积物供应充足,有最高的沉积速率,达2.9cm/a;位于河口海湾附近且受沿岸流影响的B289站位,有很高的沉积速率.可达1.6cm/a,沉积环境较稳定;位于西南海底沙脊区北缘且靠近昌化江河口的B97、B135、B10站位也有较高沉积速率,分别达到1.0、0.89和0.47cm/a,在表层都出现了^210Pb放射性活度倒置的现象,表明所处区域有较强混合作用;处于西南外陆架的C4站位受北部湾环流影响,沉积速率为0.6cm/a;位于东部外陆架的B377站位处于上升流区,沉积速率较低,为0.21cm/a。可见,海南岛近海陆架上的现代沉积速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布:在物质来源丰富的沿岸流作用区和河口区附近,现代沉积速率很高;在陆架环流沉积作用区,现代沉积速率也较高;在水深较大的外陆架上,由于沉积物供应相对匮乏,沉积速率一般较低;在近岸潮流沙脊区,由于水动力很强,无法形成现代细粒沉积。同时,在陆架上,沉积速率有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由此可见,海南岛近海海域的沉积速率与该区的物质供应、水动力条件和海底地形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许冬龙江平钱江初席鹏
- 关键词:沉积速率物质输运
- CJ19区块海底底质调查与研究
- 初凤友龙江平张富元章伟艳杨克红许冬杨海丽李秀珠刘子琳汪东军杨逢春张玉兰李保华李胜荣钱江初于晓果雷吉江刘春秋刘毅飞
- 2005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908专项办签订了专项合同任务书,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承担“CJ19区块海底底质调查与研究”课题,要求在2005年至2006年间完成CJ19区块的底质、悬浮体等项目的调查,并完成...
- 关键词:
-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悬浮体
- 大洋多金属结核中几种常见锰矿相的特征及其相关性被引量:8
- 2006年
- 大洋多金属结核中的1 nm锰矿相常以陆上钡镁锰矿命名,但两者在晶体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并不属同一种矿物,1 nm锰矿相与人工合成的布塞尔矿却有更多的相似性。1 nm锰矿相会因干燥失水而相变成0.7 nm锰矿相,因此结核中的大多数0.7 nm锰矿相很可能不是原生矿物,而仅仅是1 nm锰矿相的相变产物。水羟锰矿和1 nm锰矿相是多金属结核中最主要的两种锰矿物,它们两者均有0.24 nm和0.14 nm这两条特征X射线衍射峰,因此在对结核进行锰矿物相的鉴定中要注意把它们区分开。
- 钱江初初凤友冯旭文
- 关键词:锰矿相多金属结核
- lnm锰矿相的人工合成及其特性研究
- 钱江初冯旭文张培志韩喜球王星福
- 该项目采用较为新颖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用人工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大洋多金属中的 Inm锰矿相的特性。具体方法为:首先在实验室内用人工模拟方法来合成Inm锰矿相,然后用它来替代多金属结核中天然Inm锰矿相,进行诸如离子交换能...
- 关键词:
- 富钴结壳高分辨率定年: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法与^(230)Th_(ex)/^(232)Th测年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由于海山富钴结壳的生长速率十分缓慢,长期以来,对其年代和生长速率的高分辨率准确测定一直是个难题.利用电子探针原位提取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样品号:CB14)的元素含量变化剖面,运用功率谱分析方法识别结壳第一亚层(0~3mm)Al元素含量变化曲线中存在的显著周期,通过与米兰柯维奇周期的匹配,获得结壳的高分辨率生长速率.同时,利用数控微钻对该结壳的第一亚层以0.1mm为间隔进行高分辨率连续取样,并利用230Thex/232Th法对其进行测年.结果表明利用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法得到结壳的第一亚层生长速率为2.14mm/Ma,与利用230Thex/232Th测年法获得的结壳的生长速率(2.15mm·Ma?1)相吻合,同时得到结壳第一亚层(0~3mm)底界的年龄约为1.4Ma.认为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在结壳的生长剖面上打下了烙印,利用地球轨道周期印记法确定富钴结壳的生长速率是一个有效而且可靠的新方法,可应用于为世界海域富钴结壳建立高分辨率长序列的年代框架.
- 韩喜球邱中炎马维林钱江初
- 关键词:海山富钴结壳中太平洋
- 有机质对S1nm锰矿相金属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张培志冯旭文钱江初
-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锰矿相隧道结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
- 1nm锰矿相结构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8年
- 对在潮湿状态和经室温干燥后的人工合成Slnm锰矿相进行X衍射测定结果显示:1nm锰矿相与0.7nm锰矿相之间存在某种相变关系,那些结构不稳定的S1nm锰矿相,由于干燥等原因而失去层间一OH-H2O层,而使原先的1nm相“崩塌”成为0.7nm锰矿相。1nm锰矿相结构稳定性主要是由被结合进层间的Cu、Co、Ni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特性与数量所决定的,其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数量与其锰矿相的结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不同的金属阳离子在稳定1nm锰矿相的结构的能力的大小可排列为:Ni>Cu>Co>Zn>Ca≥Mg>Na.
- 钱江初
-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锰矿相相变锰结核
-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成因与生物-化学二元成矿机制初探被引量:22
- 1997年
- 从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构造特点、生物矿物特点等方面论述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成因,通过人工合成1nm锰矿相的金属阳离子交换能力实验,认为多金属结核的成矿也有无机化学作用的参与,即多金属结核的成矿是二元的,在生物成矿的基础上有化学成矿作用的参与.同时阐述了结核的成矿机制,提出在海底形成多金属结核必需同时满足4个基本条件:(1)氧化环境;(2)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极低并存在沉积间断;(3)有充足的成核物质;(4)适合建造结核的超微生物生存.
- 韩喜球沈华悌陈建林钱江初张富生林承毅边立曾
-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生物成因成矿作用锰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