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文彬 作品数:11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横断山区马先蒿属植物的繁育策略 横断山区是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植物的多样化中心和分布中心之一.本研究选择丽江玉龙雪山为主要研究地点,通过对马先蒿属植物同域物种间的生殖隔离机制和高海拔分布的绒舌马先蒿(pedicularis lach... 郁文彬关键词:马先蒿属 孢粉学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第五届国际生命条形码大会在昆明举行 2013年 2013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和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国际生命条形码中国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国际生命条形码大会”(Fifth International Barcode of Life Conference)在云南昆明成功举行。 郁文彬 高连明关键词:条形码 生命 Franchet 1891年发表的十六种植物名称的模式指定(英文) 被引量:1 2014年 在澄清Pedicularis stenantha的分类学地位时,查阅Pedicularis stenantha和其他一同发表的16个种(Cyananthus petiolatus、Gentiana crassuloides、Gentiana rosularis、Primula vialii、Salvia brevilabra、Salvia tatsienensis、Salvia tricuspis、Saussurea caudata、Saussurea scabrida、Saussurea souliei、Saussurea tatsienensis、Saxifraga longistyla、Senecio plantaginifolius、Senecio setchuenensis、Senecio souliei和Tanacetum myrianthum),其模式材料保存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P)。这些种是Franchet基于J.A.Soulié采集的材料于1891年发表,但是Franchet在原文中只引证了产地信息("Se-tchuen,circa Ta-tsien-lou"),没有提供具体的材料采集号。Pedicularis stenantha的后选模式在早期的研究中已指定,本研究对其他16个名称的原始材料进行了讨论,并对后选模式进行指定。 郁文彬 王红 李德铢关键词:后选模式指定 圆叶唇柱苣苔的组织快繁和离体保存研究初探 被引量:1 2014年 云南特有圆叶唇柱苣苔Henckelia dielsii(Borza)D.J.Middleton&Mich.Mller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适宜岩石造景和庭院盆栽。研究比较8种不同培养基对外植体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1/2MS+NAA 0.2 mg·L-1+6-BA 2.0 mg·L-1的增殖效果最好,可作为圆叶唇柱苣苔组织快繁的培养基;不添加激素的MS培养均不发生增殖,生根效果均较好,其中1/10MS可作为圆叶唇柱苣苔的离体保存培养基。 江南 何俊 周庄 鲁元学 管开云 郁文彬关键词:离体保存 有花植物触敏柱头的闭合行为及其适应意义 2007年 有花植物触敏柱头的闭合行为一直是传粉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植物花的多裂片柱头在传粉者接触后迅速闭合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玄参目的一些类群中。早在上个世纪初,植物学家就对花的柱头闭合现象进行过初步的研究,认为柱头闭合主要是由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柱头细胞膨压降低而引起的;并对柱头闭合的适应性提出了一些假说。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证实柱头闭合能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或减少花粉散出与柱头接受花粉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传粉者访问过程中花粉的散播量,并且柱头的状态会直接影响传粉者的取食行为。到目前为止,对柱头闭合的机制及其避免自交的假说还存在许多争议。关于触敏柱头的闭合行为,尤其是其适应机制及其生态学意义还有待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触敏柱头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艾洪莲 郁文彬 王红关键词:有花植物 中国植物DNA条形码研究 李德铢 杨俊波 李洪涛 高连明 葛学军 王红 郁文彬 引领中国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组织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团队,通过集体攻关与合作,完成中国种子植物75科141属1757种6286个样本(国际上获得数据量最大)的DNA条形码比较研究,自主提出将ITS/ITS2作为种子植物...关键词:关键词:植物DNA条形码 种子植物 植物分类学 马先蒿属植物花冠分化与繁殖适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08年 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和作者近年来的工作,对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的花冠多样化成因与繁殖适应特性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通过对该属4种进化花冠型的花器官发生和分化的研究发现,花部各器官在发生和发育初期基本一致,后期上唇形态的分化是导致成熟花形态结构产生较大差异的重要阶段。孢粉学研究认为,花冠类型与花粉萌发孔类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萌发沟的演化可能与繁殖适应有一定的关系。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多样化的花冠类型在不同的谱系内经过若干次的独立进化而表现出了高度的平行演化(parallelism)。传粉生物学研究证实,该属植物花冠多样化与其主要传粉者熊蜂属(Bombus)昆虫的传粉行为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具有相同(似)花冠类型的马先蒿可能被同种或不同种的熊蜂以相同的方式访问,但在花粉落置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有助于同域分布重叠的物种间在生殖上的机械隔离,而花冠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物种形成。 郁文彬 蔡杰 王红 陈建群关键词:花器官发生 生殖隔离 桃儿七属的命名学考订(英文) 被引量:1 2014年 桃儿七属(Sinopodophyllum)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单型属,仅桃儿七(S.hexandrum)一种。桃儿七的根茎和果实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类的过度采挖和种群恢复较慢使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论文中,学名S.hexandrum和S.emodi常被混用,这使得有必要考证桃儿七学名的命名学历史,确认正确的学名使用。查阅原始文献发现,S.hexandrum的基名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发表于1834年,而S.emodi的基名Podophyllum emodi Wall.ex Honigberger到1852年才合格发表(大多数学者认为是Hooker和Thomson在1855年合格发表),因此,名称S.hexandrum比名称S.emodi具有优先权。名称的混乱起于1979年应俊生建立桃儿七属时,他提出组合"S.emodi(Wall.)Ying"作为桃儿七的学名。另外,由于他未引证Honigberger或Hooker和Thomson的文献信息,所以组合"S.emodi"没有被合格发表(规则41.5)。随后,1985年出版的《西藏植物志》桃儿七属中,应俊生发现之前的错误并采用名称"S.hexandrum"取代了"S.emodi"。遗憾的是他虽然意识到该名称是新组合,但未引证基名P.hexandrum合格发表的文献信息,使得组合"S.hexandrum(Rolye)Ying"没有被合格发表。近年来出版的《云南植物志》、《青海植物志》、《中国植物》和《Flora of China》均未发现该错误,一直认为"S.hexandrum(Rolye)Ying"合格发表时间是1985。实际上,在1993年由于编写格式要求,应俊生在王文采和武素功主编的《横断山区维管束植物》中引证了基名合格发表的文献信息。因此,该名称的合格发表时间是1993年,而不是常认为的1985年。 郁文彬关键词:小檗科 桃儿七 高山植物花的向日运动及其适应意义 被引量:5 2008年 花的向日性是一种花部运动的行为,通过花梗的弯曲或转动使花冠或花序能够追踪太阳,从而有效改善花内或花序温度,有利于吸引传粉者和促进其生殖器官的发育,以提高繁殖成功率。花的向日性是高山植物热量适应行为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花的向日性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花部运动对植物雌雄功能的影响。而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运动机制和进化过程的认识仍存在着许多疑问,如植物是如何平衡向日增温和蒸腾失水,花的哪些部位对追踪太阳起主导作用等。主要概述了植物(尤其是高山植物)的花向日性生物学特性、运动行为及其生态适应意义,并结合作者已开展的工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花的向日运动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张舒 郁文彬 王红关键词:高山植物 iFlora系列进展之一:基于DNA条形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鉴定信息平台”建设完成 被引量:1 2013年 新一代植物志iFlora是融入新一代测序技术、DNA条形码、地理信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元素的智能植物志或智能装备(李德铢等,2012)。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发起的iFlora计划的阶段性目标是构建中国维管植物和重要大型真菌的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郁文彬 王雨华 王红关键词:条形码 信息平台 计算机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