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际亮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肝细胞
  • 8篇细胞癌
  • 8篇肝细胞癌
  • 4篇切除
  • 4篇肿瘤
  • 3篇预后
  • 3篇术后
  • 3篇切除术
  • 3篇复发
  • 3篇肝癌
  • 2篇手术
  • 2篇术后复查
  • 2篇随访
  • 2篇微波
  • 2篇微波消融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治疗
  • 2篇基因
  • 2篇复查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邱际亮
  • 8篇元云飞
  • 7篇李斌奎
  • 4篇邹如海
  • 3篇沈静娴
  • 3篇郑云
  • 3篇黄品助
  • 3篇廖亚帝
  • 3篇郑云
  • 2篇李启炯
  • 2篇周凯
  • 2篇何伟
  • 1篇张亚奇
  • 1篇陈规划
  • 1篇洪健
  • 1篇游经宏
  • 1篇李锦清
  • 1篇万德森
  • 1篇徐瑞华
  • 1篇胡泽民

传媒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多个转移瘤的效果分析
2010年
目的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肝内存在多个转移瘤,手术切除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切除大肠癌肝多个ΚΣ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60例,比较肝内单个转移瘤(35例)与多个转移瘤(25例)患者临床和预后资料。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多个转移瘤组和单个转移瘤组相比,手术并发症为12.0%vs11.4%(P=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4.9±5.1)dvs(15.7±5.8)d(P=0.844);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vs35个月(P=0.089);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个月vs19个月(P=0.112);肝内复发率为72.0%vs51.5%(P=0.109)。多个转移瘤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8.4%、30.8%,单个转移瘤组分别为68.6%、57.7%(P=0.165)。结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脏多个转移瘤可取得与单个转移瘤相似的效果。手术切除不应视为肝多个转移瘤的禁忌证。术后辅以全身化疗常可以改善预后。
邱际亮元云飞李斌奎卢灿亮徐瑞华潘志忠李锦清张亚奇万德森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切除术
术前血小板计数在评价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患者术前Plt在评价术后生存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87年1月至1994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肿瘤外科行肝癌肝切除的39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56例,女43例;年龄21~78岁,中位年龄48岁。观察术前Plt与患者性别、年龄、GGT、HBsAg、AFP、肝硬化、肿瘤包膜、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血管侵犯、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根据术前Plt将患者分为G1组(<100×109/L,41例)、G2组(100×109/L^300×109/L,321例)、G3组(>300×109/L,37例),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术前Plt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生存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术前Plt与HBsAg、AFP、肿瘤直径有关(t=2.069,2.222,-3.911;P<0.05)。G1组患者5、10、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1.2%、25.2%、11.8%,G2组分别为33.7%、23.0%、18.1%,G3组分别为11.4%、8.6%、5.7%。G3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G1组和G2组(χ2=5.706,11.361;P<0.05)。术前Plt增多为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3组患者生存预后较G1组和G2组差(HR=1.761,1.845;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前Plt增多为肝癌肝切除术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lt增多的患者预后差。
黄品助刘春红陈规划刘波胡泽民邱际亮廖亚帝李斌奎郑云元云飞
关键词:肝细胞血小板存活率分析预后
CIP2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检测CIP2A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检测4株人肝癌细胞系、1株永生化肝细胞系以及120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20例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中CIP2AmRNA的表达,并结合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CIP2A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MHCC-97H、SMMC-7721、BEL-7402中均表达,而在永生化肝细胞系L-02中无表达。CIP2A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8.3%)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28.3%)和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5.0%)(P〈0.01)。肝癌组织CIP2A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TNM分期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CIP2AmRNA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5%和65.1%,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0.1%和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P2AmRNA在肝癌细胞系及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后预测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游经宏周凯黄品助邱际亮李斌奎洪健元云飞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癌细胞系CIP2A
门静脉高压症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对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15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否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将患者分为门静脉高压症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症组。其中门静脉高压症组76例,男6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11)岁。非门静脉高压症组76例,男6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1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入院后患者接受常规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Z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肝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32/76),其中肝功能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6%(27/76);非门静脉高压症组为20%(15/76),其中肝功能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7.760;P〈0.05)。Ⅰ~Ⅱ级并发症在门静脉高压症组占75%(24/32),在非门静脉高压症组占73%(1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门静脉高压症组患者术后90 d死亡率为7%(5/76),非门静脉高压症组为3%(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9,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门静脉高压症(OR=3.376,95%CI:1.564~7.287,P〈0.05)和肿瘤数量〉2个(OR=1.984,95%CI:1.248~3.154,P〈0.05)是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OR=3.231,95%CI:1.431~7.298,P〈0.05)、肿瘤数量〉2个(OR=1.832,95%CI:1.137~2.952,P〈0.05)和术中输血量〉400 ml(OR=2.776,95%CI:1.123~6.864,P〈0.05)是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可增加肝癌切除术�
陈淼陈梅先何伟周凯李启炯邱际亮廖亚帝李斌奎元云飞郑云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两种不同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021年
比较肝癌切除术联合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与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前瞻性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癌切除术,n=24)和研究组(肝癌切除术联合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n=24)。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复发生存情况。结果:①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研究组术后1年复发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③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有利于提高肝癌患者术后1的生存率,且术后1年复发率低,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杨斌李财胜周小青邱际亮何小红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肝细胞癌复发率生存率
替吉奥(S-1)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5月间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的31例老年患者给以口服S-1胶囊,40 mg/次,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均2次/d,连服2周,休息1周,3周为1个周期。6个周期后观察疗效、患者生存质量与不良反应,以及D二聚体、CEA、CA19-9水平变化。结果:31例患者缓解率64.5%,疾病控制率87.1%;患者的KPS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较前改善,肿瘤导致的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不适均较化疗前明显减轻(均P<0.05)。化疗后D二聚体、CEA、CA19-9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食欲下降及恶心呕吐,均经对症处理缓解。结论:S-1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D二聚体、CEA、CA19-9水平,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许湘宁李永浩赵炳端邱际亮鲁伟群刘海鹰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生活质量
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肝细胞癌的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
刘文武郑云何伟邹如海邱际亮沈静娴杨志文张远萍汪晨伟王勇进左定兰李斌奎元云飞
稳定表达RFX6基因肝癌细胞株的建立
2013年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RFX6基因的肝癌细胞株。方法:构建人源RFX6基因的重组质粒(pLNCX2-RFX6),pVSV-G质粒分别与pLNCX2-RFX6和空载体pLNCX2共转染至GP2-293细胞中进行包装,并用包装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肝癌QGY-7703细胞株,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稳定细胞株RFX6基因表达情况。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比较两株细胞系的差异。结果:在QGY-7703-pLNCX2-RFX6和QGY-7703-pLNCX2细胞中,RFX6/18SmRNA电泳条带灰度比值分别为5.044 0±1.384 0和0.357 2±0.407 9,QGY-7703-pLNCX2-RFX6细胞RFX6/18S是QGY-7703-pLNCX2细胞的1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3,P<0.05;而在两细胞株中,RFX6/GAPDH的蛋白质印迹条带灰度值分别为1.391 4±0.141 3和0.127 8±0.037 3,QGY-7703-pLNCX2-RFX6细胞RFX6/GAPDH是QGY-7703-pLNCX2细胞的10.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6,P<0.05。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RFX6基因的肝癌细胞株,为研究RFX6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王莉黄品助邱际亮廖亚帝李斌奎元云飞
关键词:肝肿瘤逆转录病毒印迹法蛋白质
超声造影引导复发性肝细胞癌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引导复发性肝细胞癌(HCC)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肝胆科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复发性HCC并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80个肿瘤灶)行超声造影引导复发性HCC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39例,58个肿瘤灶)同期行普通超声引导复发性HCC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检查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无瘤生存期。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增强CT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5.7%(66/69)、82.1%(32/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无瘤生存期分别为(11.3±10.8)个月、(12.6±10.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常规超声显示不清的复发性HCC病灶,顺利实施引导消融的过程,提高肿瘤的完全消融率,但并不能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李启炯郑云邹如海邱际亮王俊元云飞李安华
关键词:超声造影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查随访间隔与预后的前瞻性研究
何伟郑云邹如海沈静娴杨军平邱际亮陶强刘文武杨志文张远萍李斌奎元云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