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品助

作品数:18 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预后
  • 7篇细胞癌
  • 7篇肝细胞
  • 6篇肝细胞癌
  • 5篇切除
  • 5篇肿瘤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术后
  • 4篇切除术
  • 4篇肝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肝癌细胞
  • 3篇癌细胞
  • 3篇OCT4
  • 3篇肠肿瘤
  • 2篇胆管
  • 2篇蛋白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江西省人民医...
  • 2篇监利县人民医...

作者

  • 18篇黄品助
  • 7篇元云飞
  • 7篇刘波
  • 6篇李斌奎
  • 5篇姚志成
  • 4篇洪健
  • 4篇黄河
  • 4篇胡昆鹏
  • 3篇游经宏
  • 3篇杨培生
  • 3篇陈新桂
  • 3篇邱际亮
  • 3篇王莉
  • 2篇周凯
  • 2篇周家铭
  • 2篇黄亮
  • 2篇张颖
  • 2篇黄美近
  • 2篇卢灿亮
  • 2篇谭淑云

传媒

  • 6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5例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0~78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患者均有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胆管炎表现。根据患者临床表现、TACE治疗史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癌TACE术后胆汁瘤10例、肝脓肿4例、缺血性胆管炎l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利胆及护肝等基础治疗。10例胆汁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汁瘤置管引流、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后治愈。4例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置管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后治愈。1例缺血性胆管炎患者经放置3条PTCD管引流,血清胆红素由500μmol/L降至300μmol/L,但最终因并发严重胆道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放弃治疗。结论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TACE治疗史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利胆、护肝等基础治疗,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PTC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等引流对症治疗。
胡昆鹏汤照峰姚志成林继宗黄品助邓美海许瑞云刘波
关键词:介入性肝脓肿胆管炎穿刺抽液术
肝细胞癌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脾酪氨酸激酶(SYK)有两种蛋白异构体的存在,全长型SYK(L)和缩短型SYK(S),两者在恶性肿瘤中功能不同;肝癌中SYK(L)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定制的SYK(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YK(L)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方法】定制SYK(L)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2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SYK(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定制SYK(L)抗体的特异性良好;肝癌组织中SYK(L)阳性率为64.8%(105/162),低于癌旁肝组织98.1%(159/162)(P<0.001);SYK(L)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有无卫星结节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肿瘤中SYK(L)蛋白阳性表达肝癌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与总体生存明显长于阴性表达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SYK(L)表达状态是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与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01)。【结论】肝癌组织中SYK(L)蛋白表达减低,与肿瘤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SYK(L)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洪健邹如海杨龙君李斌奎黄品助元云飞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预后
稳定表达RFX6基因肝癌细胞株的建立
2013年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RFX6基因的肝癌细胞株。方法:构建人源RFX6基因的重组质粒(pLNCX2-RFX6),pVSV-G质粒分别与pLNCX2-RFX6和空载体pLNCX2共转染至GP2-293细胞中进行包装,并用包装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肝癌QGY-7703细胞株,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稳定细胞株RFX6基因表达情况。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比较两株细胞系的差异。结果:在QGY-7703-pLNCX2-RFX6和QGY-7703-pLNCX2细胞中,RFX6/18SmRNA电泳条带灰度比值分别为5.044 0±1.384 0和0.357 2±0.407 9,QGY-7703-pLNCX2-RFX6细胞RFX6/18S是QGY-7703-pLNCX2细胞的1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3,P<0.05;而在两细胞株中,RFX6/GAPDH的蛋白质印迹条带灰度值分别为1.391 4±0.141 3和0.127 8±0.037 3,QGY-7703-pLNCX2-RFX6细胞RFX6/GAPDH是QGY-7703-pLNCX2细胞的10.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6,P<0.05。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RFX6基因的肝癌细胞株,为研究RFX6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王莉黄品助邱际亮廖亚帝李斌奎元云飞
关键词:肝肿瘤逆转录病毒印迹法蛋白质
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7例IC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累积存活率,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77例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44.4%、27.6%、23.6%,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45例行根治性R0手术病人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69.4%、50.0%和42.5%,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乙肝、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方式和病理分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χ2=36.091,P<0.001)和肿瘤数目(χ2=9.496,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方式和肿瘤数目是影响I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R0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存活率。
王庆亮叶小鸣胡昆鹏黄品助刘波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因素根治性切除
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和SOX2评价肝细胞癌术后预后的意义
目的OCT4和SOX2是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维持的重要因子,两者可协同作用。本研究旨在检测这两个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肝癌干细胞的研究提供证据。
黄品助元云飞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微波消融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后肝内复发和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影响肝转移灶消融后肝内复发和总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随访12.5~47.4个月,其中有26例发生肝内复发,其中6.1%(7/114)原消融灶出现局部肿瘤进展;11例出现肿瘤相关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和肝转移灶最大直径≥2 cm是患者术后发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BsAb阳性和消融后至肝内复发前有化疗是患者术后发生肝内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灶个数≥3个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转移灶微波消融治疗后,年龄≥60岁、HBsAb阴性和肝转移灶最大直径≥2 cm的患者更容易再发肝内转移,而消融后的积极化疗则可有效降低再发肝内转移,肝转移灶个数≥3个提示总体预后不良。
谭淑云黄品助彭绍勇周家铭刘广健李拓阳黄美近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微波消融
术前血小板计数在评价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患者术前Plt在评价术后生存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87年1月至1994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肿瘤外科行肝癌肝切除的39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56例,女43例;年龄21~78岁,中位年龄48岁。观察术前Plt与患者性别、年龄、GGT、HBsAg、AFP、肝硬化、肿瘤包膜、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血管侵犯、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根据术前Plt将患者分为G1组(<100×109/L,41例)、G2组(100×109/L^300×109/L,321例)、G3组(>300×109/L,37例),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术前Plt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生存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术前Plt与HBsAg、AFP、肿瘤直径有关(t=2.069,2.222,-3.911;P<0.05)。G1组患者5、10、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1.2%、25.2%、11.8%,G2组分别为33.7%、23.0%、18.1%,G3组分别为11.4%、8.6%、5.7%。G3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G1组和G2组(χ2=5.706,11.361;P<0.05)。术前Plt增多为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3组患者生存预后较G1组和G2组差(HR=1.761,1.845;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前Plt增多为肝癌肝切除术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lt增多的患者预后差。
黄品助刘春红陈规划刘波胡泽民邱际亮廖亚帝李斌奎郑云元云飞
关键词:肝细胞血小板存活率分析预后
CIP2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检测CIP2A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检测4株人肝癌细胞系、1株永生化肝细胞系以及120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20例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中CIP2AmRNA的表达,并结合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CIP2A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MHCC-97H、SMMC-7721、BEL-7402中均表达,而在永生化肝细胞系L-02中无表达。CIP2A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8.3%)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28.3%)和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5.0%)(P〈0.01)。肝癌组织CIP2A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TNM分期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CIP2AmRNA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5%和65.1%,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0.1%和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P2AmRNA在肝癌细胞系及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后预测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游经宏周凯黄品助邱际亮李斌奎洪健元云飞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癌细胞系CIP2A
外源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小鼠肝脏增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对小鼠肝脏增生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雌性C57BL/6小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A、B组小鼠分别按每公斤体重10、5μg经腹腔内注射外源性T3 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 ml。3组分别于处理后0、7、14、21、42 d时各处死3只小鼠。处死后测量小鼠全肝脏重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增殖情况。实验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7、14、21、42 d A组的肝脏重量明显增加(t=3.298,6.760,7.119,6.128;P<0.05),处理后14、21、42 d B组的肝脏重量明显增加(t=4.188,4.570,2.978;P<0.05)。处理后7、14、21、42 d A组增加的肝脏重量均比B组明显多(t=4.935,4.303,4.033,4.480;P<0.05)。其中处理后21 d,A、B组的肝脏重量增加至高峰(F=21.480,11.244;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0、7、14、21、42 d A组肝细胞数明显增加(t=28.383,23.842,40.194,31.059,15.841;P<0.05),B组的肝细胞数也明显增加(t=9.097,7.680,20.597,42.192,14.415;P<0.05);且A组增加的肝细胞数均比B组明显多(t=8.016,4.872,10.719,9.514,7.831;P<0.05)。其中处理后14 d,A组的肝细胞数增加至高峰(F=169.190,P<0.05);处理后21 d,B组的肝细胞数增加至高峰(F=90.460,P<0.05)。处理后A、B组肝细胞均发生广泛性增殖。结论外源性T3可有效促进小鼠肝脏增生,随着T3浓度的升高,增生更为明显。
姚志成胡昆鹏黄品助陈新桂黄河王庆亮杨培生刘波
关键词:增生肝再生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小鼠
NADPH氧化酶DUOX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DUOX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株人HCC细胞系及1株人正常肝细胞系、30例正常肝组织及103例肝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⒚RT-PCR的方法研究DUOX1 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DUOX1 mRNA在MHCC-97H、MHCC-97L及BEL7402细胞系中表达,在HepG2、Hep3B、SMMC-7721、Chang liver和LO2中无表达。3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4%(55/103)和14.5%(15/10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统计分析提示肝癌组织中DUOX1 mRNA表达状态与性别、年龄、有无卫星结节及术前AFP水平相关。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卫星结节、有无门静脉癌栓、TNM分级以及DUOX1 mRNA表达状态。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直径、有无门静脉癌栓及DUOX1 mRNA表达状态。结论肝癌组织DUOX1 mRNA表达状态是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DUOX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卢灿亮黄品助李斌奎洪健黄亮王莉张颖元云飞
关键词:NADPH氧化酶肝细胞癌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