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血
  • 7篇急性
  • 6篇溶栓
  • 6篇静脉溶栓
  • 5篇血性
  • 5篇溶酶
  • 5篇溶酶原激活剂
  • 5篇卒中
  • 5篇纤溶
  • 5篇纤溶酶
  • 5篇纤溶酶原
  • 5篇纤溶酶原激活
  • 5篇纤溶酶原激活...
  • 5篇激活剂
  • 5篇急性缺血
  • 5篇急性缺血性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缺氧
  • 4篇重组组织型
  • 4篇重组组织型纤...

机构

  • 13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晋江市医院
  • 1篇福建省安溪铭...
  • 1篇福建省安溪县...

作者

  • 13篇许盈盈
  • 9篇蔡若蔚
  • 9篇黄银辉
  • 8篇杨美丽
  • 6篇张碧月
  • 4篇陈雅芳
  • 3篇李隽静
  • 2篇叶励超
  • 2篇陈振杰
  • 1篇杨滢霞
  • 1篇曾奕明
  • 1篇张金英
  • 1篇李明媚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4月到2012年11月连续收集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前有无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将上述患者分为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组和未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组。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181例患者中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溶栓治疗组34例,未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溶栓治疗组147例。两组在90 d内溶栓预后良好率(47.06%vs 57.82%,P=0.25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1.76%vs 6.12%,P=0.251)、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8.82%vs 4.08%,P=0.252)及病死率(8.82%vs 4.76%,P=0.35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溶栓前头颅CT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症状性颅内出血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结论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黄银辉李明媚林友榆杨美丽许盈盈卓识途陈振杰李隽静张碧月蔡若蔚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疗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血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血压及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7例的资料,按治疗后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及预后不良组(2~6分),比较这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h血压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在溶栓前基线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治疗后2和24h,预后不良组收缩压分别为(147.4±18.5)和(147.7±17.7)mm Hg,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40.9±17.5)和(135.9±21.1)mm Hg;溶栓后24h预后不良组收缩压降低幅度小于预后良好组[(-0.54±18.02)比(9.60±17.33)mm Hg,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既往有糖尿病、溶栓前血糖、溶栓后2h及24h收缩压、溶栓后24h收缩压变化与溶栓预后独立相关。结论 溶栓后2h及24h收缩压较低者的溶栓预后好。
黄银辉林友榆陈振杰杨美丽许盈盈陈雅芳卓识途杨滢霞李明媚李隽静张碧月蔡若蔚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变化预后
小剂量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及溶栓后7d的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病死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4.0±4.9,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9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9±7.7,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5.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14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mRS评分为2.4±1.6,UK组mRS评分为2.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天rt-PA组mRS≤2分的患者有13例,UK组mRS≤2分的患者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A组发生SICH的患者有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周内死亡的患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静脉溶栓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
张恒姚力陈振杰黄银辉杨美丽许盈盈
关键词:脑梗塞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室旁白质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对大鼠认知功能、脑室旁白质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CIH预实验,每只大鼠缺氧前后均查血气分析,以判断是否达到低氧血症及低氧的程度。造模成功后,将剩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CIH组20只、空白对照组(UC组)15只、空气模拟对照组(AC组)15只。CIH组每日间歇缺氧8 h,连续8 w。AC组与CIH组共用控制系统,不同的是所有吹入气体均为空气。UC组正常饲养,未加干扰。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脑室旁胶质细胞GFAP和S100B表达水平变化,用光镜观察大鼠白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定位航行实验:第5天训练结束时,CIH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同期的UC组和AC组(P值分别为0.009,0.004),UC组与AC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803)。空间搜索实验:CIH组的穿越平台次数较UC和AC组显著减少(P分别为0.031,0.010);CIH组明显比UC组及AC组穿越平台次数少(P值分别为0.007,0.004)。而UC组与A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H大鼠脑室旁白质区GFAP、S100B较UC、AC组表达升高(P<0.05)。CIH大鼠脑室旁白质区GFAP、S100B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r=-0.121,-0.015,P=0.028,0.015)。结论 CIH导致的认识功能损害可能与脑室旁白质病变有关。
许盈盈黄银辉陈雅芳林有榆蔡若蔚
关键词:慢性间歇性缺氧胶质细胞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室旁白质GFAP、S100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脑室旁白质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变化及胶质细胞GAFP、S100B表达的变化,并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认知功能损害及脑白质损害的作用机制。   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
许盈盈
关键词:慢性间歇性缺氧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NF-κB及其靶基因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皮质炎症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及其靶基因TNF-α的表达,探讨慢性间断缺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影响。方法将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间断缺氧组、线栓组、慢性间断缺氧+线栓组,每组6只。建立SD大鼠慢性间断缺氧联合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皮质中NF-κB p65、TNF-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IH、CIR、CIH+CIR均可促使NF-κB p65及TNF-α的表达增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IH与CIR存在交互作用(P<0.05),CIH+CIR与CIH及CIR比较可促使NF-κB p65及TNF-α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脑皮质NF-κB p65与TNF-α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慢性间断性缺氧可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NF-κB p65及其靶基因TNF-α的表达显著增多。
杨美丽黄银辉姚力曾奕明卓识途李明媚许盈盈张碧月蔡若蔚
关键词:慢性间断性缺氧缺血再灌注核转录因子-ΚB
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白质脑病与认知功能改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白质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为OSAS认知功能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OSAS患者63例,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成轻度、中度、重度3组,同时选取20例非OSAS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观察脑白质的头颅MRI表现,并进行MMSE评分。结果 63例OSAS患者,头颅MRI显示44例脑白质改变,轻度组8例(50.00%)、中度组13例(68.42%)、重度组23例(82.14%),与对照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5);MMSE评分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5,P<0.05)。结论 OSAS可以影响脑白质改变的发生发展,并且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因此干预OSAS可能减轻脑白质改变,进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许盈盈蔡若蔚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脑白质病
缩短院内延迟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MRS、NIHSS评分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缩短院内延迟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MRS、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18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的不同,将18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非延误组65例(DNT≤60 min),B组延误组123例(DNT>60 min)。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的MRS、NIHSS评分。结果:A组溶栓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6.26分和2.97分,均显著低于B组的10.31分和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溶栓后14 d的MRS分级3级、4级、5级占比均显著低于B组,1级、2级占比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溶栓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院内延迟,尽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减少溶栓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许盈盈叶励超蔡乾坤
关键词:NIHSSMRS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形态结构、细胞凋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gene,Bcl-2)、Bax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能的神经损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制CIH系统对SD大鼠进行干预,然后采用Zea Longa等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动物模型。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12)、CIH 4周组(n=12)、CIH8周组(n=12),光镜观察受损脑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TUNEL染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坏死灶的周边和皮质区。CIH8周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细胞凋亡数高于模型组和CIH 4周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CIH8周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增强(P<0.05),Bcl-2/Bax比值降低(P<0.05),CIH4周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亦较模型组降低(P<0.05)。而CIH8周组和CIH4周组间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CIH可增加脑缺血再灌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2)随CIH时间延长,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半暗带的细胞凋亡增加,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的变化可能参与了CIH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
姚力蔡若蔚何剑波李会琪杨美丽黄银辉许盈盈张恒陈振杰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BCL-2相关X蛋白质细胞凋亡
抗抑郁治疗在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中应用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17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将其按照自主意愿选择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抗抑郁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单一常规基础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程度、疼痛程度、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NPI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时的NP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及疼痛程度,对空腹血糖及HbA1c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的推广。
许盈盈叶励超蔡乾坤
关键词:抗抑郁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抑郁焦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