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莉

作品数:17 被引量:322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共振瑞利散射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药物
  • 3篇苄酯
  • 3篇光度
  • 3篇光度法
  • 3篇核酸
  • 3篇氨酸
  • 3篇白质
  • 2篇药物分析
  • 2篇依文思蓝
  • 2篇散射法
  • 2篇天冬氨酸
  • 2篇雷洛昔芬
  • 2篇环己基
  • 2篇己基
  • 2篇共振瑞利散射...
  • 2篇光度法测定
  • 2篇光谱

机构

  • 17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翰宇生...

作者

  • 17篇范莉
  • 10篇刘绍璞
  • 8篇杨大成
  • 6篇胡小莉
  • 3篇龙秀芬
  • 2篇江虹
  • 2篇秦宗会
  • 2篇罗红群
  • 1篇陈粤华
  • 1篇钟裕国
  • 1篇王新波
  • 1篇胡庆红
  • 1篇阮建海
  • 1篇刘忠芳
  • 1篇陈旭东
  • 1篇彭敬东
  • 1篇孔玲

传媒

  • 7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分析化学
  • 2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些变色酸双偶氮染料-蛋白质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40
2002年
在pH3.4~4.0的缓冲溶液中,偶氮胂M(AAM)、偶氮氯膦Ⅲ(CPAⅢ )和氯磺酚S(CSPS)等变色酸双偶氮染料及蛋白质本身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均十分微弱,但这些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能使RRS急剧增强,在400~470nm的范围内呈现高的散射强度。其最大散射波长均位于470nm处。并且散射强度分别在0~3.6mg/L(CPAⅢ体系)、0~3、8mg/L(AAM体系)和0~4.8mg/L(CSPS体系)的范围内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对于 BSA的检出限(σ=3时)分别为18.5 μg/L(CPA Ⅲ)、13.6 μg/L(CSP S)和 27.9 μg/L(AA M)。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此法可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
范莉刘绍璞龙秀芬胡小莉
关键词:共振瑞利散射蛋白质人血清
依文思蓝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雷洛昔芬被引量:5
2002年
在pH 1 .4~ 2 .5的NaAc HCl缓冲介质中 ,雷洛昔芬 (raloxifene)与依文思蓝 (evansblue)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 ,使依文思蓝溶液褪色 ,最大褪色波长位于 61 0nm。雷洛昔芬在 0~ 1 .4× 1 0 - 5mol/L的浓度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 1 0 为 1 .76× 1 0 4L·mol- 1 ·cm- 1 。
秦宗会范莉刘绍璞江虹
关键词:雷洛昔芬依文思蓝药物分析
O-苄基丝氨酸苄酯盐酸盐的制备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研究O 苄基丝氨酸苄酯盐酸盐的制备方法。方法从L Ser(Bzl) OH与Boc2 O/NaOH反应制备Boc Ser(Bzl) OH(Ⅱ )后 ,试用 4种方法合成关键中间原料Boc Ser(Bzl) OBzl(Ⅲ )。用HCl/EtOAc法或HCl/EtOH法脱Boc ,得到目标化合物Ⅰ。结果L Ser(Bzl) OH和Boc2 O反应 ,以 83 7%的收率制得Ⅱ。Ⅱ与PhCH2 Br/Et3N或PhCH2 OH/CDI或DCC/HOBt反应 ,得中间产物Ⅲ ,Ⅲ再脱去Boc合成目标化合物 (Ⅰ ) ,收率 6 0 %~ 84%。结论由L Ser(Bzl) OH出发制得Boc Ser(Bzl) OH后 ,在Bzl Br/Et3N/EtOAc/reflux反应条件下顺利得到Ⅲ ,进一步脱Boc得到目标化合物Ⅰ。HCl/EtOAc法较HCl/EtOH法更快、更安全。
姚志勇杨大成范莉
关键词:化学合成
用新洁尔灭测定核酸的共振瑞利散射方法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在酸性BR缓冲溶液中 ,新洁尔灭 (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 ,BB)与小牛胸腺DNA (ctDNA)鲱鱼精DNA (hs DNA)、鲑鱼精DNA (sDNA)和酵母RNA (yRNA)反应 ,产生强烈的共振瑞利散射 (RRS)增强 ,其最大散射峰位于 470nm处 .由此建立测定微量核酸的新分析方法 .ctDNA ,hsDNA ,sDNA和yRNA的测定范围分别为 0~ 4 2 μg/mL ,0~4 0 μg/mL ,0~ 4 6 μg/mL ,0~ 12 0 μg/mL ;检出限 (3σ)分别为 8 6ng/mL ,9 2ng/mL ,9 9ng/mL和 2 7 9ng/mL .研究发现RRS强度变化与核酸构象转变有密切联系 。
刘绍璞胡小莉范莉罗红群彭敬东
关键词:新洁尔灭核酸共振瑞利散射
蛋白质对铬蓝SE的褪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27
2002年
在pH1.0~2.0的 Clark-lubs缓冲溶液中,铬蓝 SE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铬蓝 SE褪色。吸光度的降低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建立了测定多种蛋白质的分光光度分析法。不同蛋白质在0-50mg/L至0~80mg/L浓度范围内服从Beer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在 8.4 × 104~9.0 ×105L·mol-1·cm-1之间。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例研究了离子强度和共存物质的影响。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质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胡庆红刘绍璞范莉
关键词:蛋白质分光光度法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核酸反应的共振Rayleigh散射光谱特性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107
2002年
在近中性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和核酸本身的共振Rayleigh散射(RRS)十分微弱,但当两者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时,则观察到RRS急剧增强.研究了5种CS,当它们与核酸反应时,具有相似的反应条件和RRS光谱特征,但灵敏度差异较大,其中含芳基且分子量大的氯化十六烷基苄铵(CDBAC)最灵敏,而不含芳基分子量又较小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灵敏度最低,前者对于ctDNA和yRNA的检出限分别为6.6和29.4ng·mL-1,后者则为13.3和53.6ng·mL-1.方法对于核酸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微量核酸的测定.研究还发现RRS强度不仅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分子量有关,而且其强度变化还与核酸构象转变有密切联系,因此RRS法有望成为研究核酸构象的有用手段.
刘绍璞胡小莉罗红群范莉
关键词:核酸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分子量摩尔吸光系数
偶氮氯膦Ⅲ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蛋白质被引量:28
2001年
研究了偶氮氯膦Ⅲ蛋白质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考察了体系的光谱特征 ,适宜的反应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 .蛋白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 ,对于不同的蛋白质检出限在 8 2 4~ 10 4 0ng·mL-1之间 .考察了共存物质对测定的影响 ,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此法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 。
刘绍璞范莉龙秀芬胡小莉
关键词:蛋白质共振瑞利散射
测定新药雷洛昔芬的曲利本红共振瑞利散射法被引量:33
2003年
在 pH1.4的醋酸钠 -盐酸缓冲溶液中,曲利本红和雷洛昔芬自身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均很微弱,只在470nm处有很弱的散射信号,但当它们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后,RRS大大增强,而且产生了新的散射峰,在310~530nm范围内呈现高的散射强度,且以396nm处的散射信号最强 ;RRS强度在0~6.3mg·L-1的范围内与雷洛昔芬的质量浓度成正比 ;方法灵敏度高,对雷洛昔芬的检出限(σ=3)为10.9μg·L-1,而且选择性、稳定性俱佳,由此建立了一种用RRS法测定痕量雷洛昔芬的方法 ;方法用于Evista片中雷洛昔芬含量的测定。
范莉刘绍璞杨大成
关键词:共振瑞利散射雷洛昔芬药物分析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4-甲基-3-戊烯-2-酮合成方法的改进
1995年
以市售碱石灰代替传统缩合剂氢氧化钡,恒压滴液漏斗代替Soxhlet提取器,改进了丙酮缩合生成4-甲基-4-羟基-2-戊酮的实验方法。后者在碘催化下脱水得4-甲基-3-戊烯-2-酮。当碱石灰为5g,I_2为5mg,缩合回流3~5h的最佳条件下,两步反应总收率为58%。该方法反应装置简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时间较短,收率中等,适于基础有机实验采用。
杨大成范莉罗必奎阮建海
关键词:丙酮甲基羟基戊酮甲基戊烯
N-叔丁氧羰基-β-环己基天冬氨酸苄酯的合成被引量:5
2003年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enzyl Ntertbutyloxycarbonylβcyclohexylaspartate(Ⅰ)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Starting from cheap and accessible Laspartic acid,the key intermediate of βcyclohexyl Ntertbutyloxycarbonylaspartate(Ⅱ)was prepared by esterification of aspartic acid via cyclohexanol catalyzed by sulfuric acid and further acylation via Boc2O.The synthesis of the title compound of(Ⅰ)was performed by benzylization of(Ⅱ)through benzyl bromide.The method is facile and the yield is higher than that in literatures.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verified by1H NMR and mp.,or by the corresponding authentic compounds.The discussion of the preparative conditions of Ⅰ and Ⅱ was also given.
杨大成范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