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愎
- 作品数:55 被引量:2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基因重组腺病毒镇痛疫苗的构建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构建携带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镇痛疫苗。方法以携带NR2B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DC515-NR2B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frt(del)E1,3FLP共转染腺病毒包装细胞293细胞,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取形成病毒空斑的293细胞,分别采用PCR、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从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对病毒空斑筛选和鉴定,对鉴定正确的病毒空斑进行扩增和纯化。结果转染后12d可观察到细胞病变效应,15d后形成病毒空斑。NR2B基因不仅正确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而且可在293细胞正确表达NR2B蛋白。鉴定正确的病毒空斑命名为NR2B基因重组腺病毒5型镇痛疫苗,滴度为5×10^11VP/ml,纯度100%。结论成功地构建了NR2B基因重组腺病毒镇痛疫苗,可用于疫苗镇痛的研究。
- 王公明陈建平杨少兵田学愎高峰杨辉安珂田玉科
- 关键词:受体腺病毒科疫苗镇痛
- 不同药物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2
- 2011年
- 目的比较芬太尼、曲马多、布托啡诺和帕瑞昔布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治疗作用,探讨患者术后躁动治疗的合理化用药方案。方法全麻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ASAⅠ或Ⅱ级成年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芬太尼组(F组)、曲马多组(T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帕瑞昔布组(P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曲马多1mg/kg、布托啡诺20μg/kg和帕瑞昔布40mg进行治疗。各组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后进行VAS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RSS躁动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记录患者可能的术后躁动诱发因素和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疼痛与导尿管刺激是引起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T组躁动缓解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与用药前比较,四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和Prince-Henry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而用药后T组VAS评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用药后四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较用药前均明显升高,其中B组患者高于其他三组(P<0.05)。B组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长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是治疗苏醒期躁动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芬太尼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布托啡诺可延长患者在PACU的停留时间,而曲马多对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欠佳。
- 高峰杨辉曹菲田学愎许爱军田玉科
- 关键词:曲马多布托啡诺帕瑞昔布躁动
- 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5
- 2017年
- 在治疗中至重度疼痛的药物中,阿片类镇痛药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许多患者,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需要长期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要同时实现临床疗效以及对治疗方案的耐受,阿片类药物耐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吗啡耐受的定义、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等方面。
- 赵诗雯田学愎
- 关键词:吗啡耐受阿片耐受药物治疗
- 永生化小鼠小胶质细胞P_2X_4siRNA靶点的筛选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筛选永生化小鼠小胶质细胞特异性P2X4siRNA。方法转染FAM-siRNA16h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永生化小鼠小胶质细胞转染效率;将3条特异性siRNA经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永生化小鼠小胶质细胞;72h后半定量RT-PCR观察干扰前后P2X4基因mRNA水平表达,比较对应不同位点的三对siRNA片段对P2X4基因的干扰效果,分析RNA干扰的特异性,从中筛选出特异性最高的一条siRNA;转染该序列72h后Western blot检测P2X4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转染效率达80%;三对siRNA片段中siRNA-F1的沉默效率最高,最大干扰效率达72.2%;Western blot显示转染siRNA-F1后P2X4基因蛋白表达下调。结论siRNA-F1可有效下调永生化小鼠小胶质细胞中P2X4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且能明显下调P2X4蛋白表达。
- 彭伟张咸伟田学愎邓乾姚文龙曹菲田玉科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RNA干扰
- rAd5/NR2B镇痛疫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基因重组腺病毒(rAd5/NR2B)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rAd5/NR2B镇痛免疫组(rAd5/NR2B组)、神经病理性痛组(SP组)和rAd5/NR2B镇痛疫苗+神经病理性痛组(rAd5/NR2B+SP组)。C组和rAd5/NR2B组分别胃内灌注生理盐水0.1ml和rAd5/NR2B镇痛疫苗1×10^8 PFU,2周后重复灌注。SP组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1周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rAd5/NR2B+SP组胃内灌注rAd5/NR2B镇痛疫苗1×10^8 PFU,2周后重复灌注,再1周后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MWT)。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认知功能,记录潜伏期和游泳速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NR2B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C组比较,rAd5/NR2B组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和rAd5/NR2B+sP组MWT降低(P〈0.05);与SP组比较,rAd5/NR2B+SP组MWT升高(P〈0.05)。(2)各组游泳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Ad5/NR2B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和rAd5/NR2B+SP组潜伏期延长(P〈0.05);与SP组比较,rAd5/NR2B+SP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C组比较,rAd5/NR2B组和rAd5/NR2B+SP组海马NR2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海马NR2B表达上调(P〈0.05);与SP组比较,rAd5/NR2B+SP组海马NR2B表达下调(P〈0.05)。结论rAd5/NR2B疼痛疫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 杨少兵王公明杨辉高峰田学愎刘希江罗婷田玉科
- 关键词:腺病毒科神经痛
- 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p38α和p38β的细胞定位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 观察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p38d和p38B的分布及细胞定位,探讨其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对照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 Hanks液;B组(模型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 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3/μl)。术前及术后14d,各组大鼠隔日观察机械痛及辐射热痛阈值变化。第14d,取大鼠脊髓L4~6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荧光双标法观察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p38α和p38β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变化和细胞定位。结果 A组大鼠对机械、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对辐射热痛刺激缩爪阈值在术后的前6d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d,与A组大鼠对机械痛刺激缩爪阈值和辐射热痛阈值相比,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患侧腰段脊髓背角Ⅰ~Ⅳp38ct和p38B免疫反应吸光值明显高于A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双标显示患侧腰段脊髓背角p38d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标志物NeuN有共表达,p38B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有共表达。结论 脊髓p38d和p38B参与了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p38d主要在脊髓神经元表达,而p38B则在脊髓小胶质细胞中表达。
- 董航田玉科项红兵田学愎金小高
- 关键词:骨肿瘤脊髓
- 不同途径注射含人脑啡肽原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 2013年
- 目的构建含人前脑啡肽原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PPE),将此病毒载体通过不同途径注射至慢性疼痛模型大鼠体内,观察rAAV介导的hPPE体内转染的镇痛作用。方法将阳性对照质粒rAAV/hPPE分别经蛛网膜下、尾静脉和骨骼肌3种途径注射至慢性挤压伤疼痛模型大鼠体内,观察注射后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变化,8周后,处死大鼠,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大鼠组织hPPE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器官组织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结果行为学结果说明3种给药方式均可在5d-8周内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CCI)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显著升高;L—EK在脊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的是鞘内注射组而在血管和心肌组织中表达最高的是静脉注射组;PCR结果表明3种给药方式导致不同组织hPPE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将rAAV/hPPE注射到CCI大鼠体内,rAAV能将hPPE导入易感细胞,并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 杨辉高峰安珂田学愎王鹏田玉科江辉
- 关键词:腺相关病毒疼痛
- 不同剂量氯胺酮对骨癌大鼠痛行为学及腰段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对骨癌大鼠痛行为学及腰段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氯胺酮治疗骨癌痛的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A组(对照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 Hank液;B组(模型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 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9/L);C组(氯胺酮10 mg/kg);D组(氯胺酮20 mg/kg);C、D两组造模同B组.从第14天开始,A、B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ml,C、D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氯胺酮10 mg/kg(1 ml)及20 mg/kg(1 ml),1次/天,连续4d.术前及术后22 d,各组大鼠隔日观察机械痛及辐射热痛阈值变化.第22天,取大鼠脊髓L4~6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癌痛大鼠腰段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及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阳性产物分布及变化.结果 A组大鼠对机械、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大鼠对辐射热痛刺激缩爪阈值在术后的前6d与A组比较升高(P<0.05),术后14~ 22 d,与A组大鼠对机械痛刺激缩爪阈值和辐射热痛阈值比较,B、C组降低(P<0.05),而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腰脊髓背角Ⅰ~ⅣGFAP、OX42免疫反应吸光度值B组(57.05&#177;2.03、72.04 &#177;2.25)、C组(52.02&#177;2.08、69.32 &#177;2.14)比A组(30.62&#177;1.06、42.34 &#177;3.16)升高(P<0.05),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被广泛激活,20 mg/kg氯胺酮可以显著抑制其激活.
- 董航田玉科项红兵田学愎
-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胶质细胞脊髓骨癌痛
- 大鼠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干扰效率鉴定
- 2011年
- 背景:最近研究发现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多种生理病理功能,慢病毒载体可感染分裂期细胞或非分裂期的细胞,并能在细胞内高效稳定的表达。目的:构建大鼠源性NG2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干扰效率。方法:选择大鼠NG2基因RNA干扰的靶序列,合成Oligo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HpaⅠ和XhoⅠ双酶切后的pFU-GW-RNAi载体连接产生pLV-NG2-RNAi,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将重组载体与pHelper1.0载体、pHelper2.0载体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LV-NG2-RNAi,收集病毒上清并浓缩。采用孔稀释滴度测定法计算病毒滴度。将LV-NG2-RNAi慢病毒感染C6细胞,于感染后96h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检测NG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PCR和测序证实构建片段大小及DNA序列与目的序列一致,实验成功构建大鼠NG2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LV-NG2-RNAi。包装浓缩慢病毒的滴度为8×1011TU/L。Westernblot检测显示在感染复数为50时,感染LV-NG2-RNAi慢病毒的C6细胞较感染对照慢病毒及未感染细胞NG2的表达明显降低,干扰效率可达100%(P<0.05)。结果证实了实验成功构建大鼠NG2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且该载体能够在细胞水平有效沉默靶基因。
- 王萍刘成方岩杨凯田学愎田玉科
- 关键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RNA干扰慢病毒细胞
- 鞘内移植人前脑啡肽原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对大鼠慢性神经痛的镇痛作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鞘内移植人前脑啡肽原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IAST/hPPE)对大鼠慢性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未处理组、SNI组、SNI+IAST组和SNI+IAST/hPPE组;除未处理组外,建立右侧下肢保留性神经损伤模型(SNI);1周后于脊髓L4-6水平鞘内移植与5′溴-2-脱氧尿苷(B rdU)共培养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IAST)或IAST/hPPE细胞株;每周测定各组大鼠左右两侧50%缩足阈值(PWT)的差值及腹腔注射纳洛酮对其镇痛效应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脊髓组织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变化以及移植细胞B rdU的表达。结果SNI后1周大鼠右足即出现痛觉异常现象,与未处理组相比,其余三组的左右侧50%PWT的差值明显增大(均P<0.01);SNI+IAST/hPPE组痛觉异常症状明显减轻,而SNI组和SNI+IAST组未见明显变化;SNI+IAST/hPPE组左右侧50%PWT差值与SNI组和SNI+IAST组相比明显减小,P<0.01;SNI+IAST/hPPE组的镇痛效应可被纳洛酮拮抗;与未处理组相比,其余3组每毫克脊髓L-EK的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SNI+IAST/hPPE组(108.1 pg/mg±12.5 pg/mg)明显高于SNI组和SNI+IAST组(均P<0.01),而SNI组和SNI+IAS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6周后,脊髓背角移植细胞的B rdU免疫染色阳性,表明细胞仍然存活。结论鞘内移植IAST/hPPE细胞可以抑制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异常行为,该效应与移植细胞持续分泌的脑啡肽作用于阿片受体有关。
- 安珂田玉科杨辉王贤裕金小高高峰徐颖田学愎王鹏
- 关键词:脑啡肽类星形细胞神经痛慢性神经痛前脑啡肽原移植细胞星形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