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爱芹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种群
  • 3篇螅状独缩虫
  • 3篇RAPD
  • 2篇生态学
  • 2篇同工酶
  • 2篇分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研究
  • 1篇种群分化
  • 1篇种群生态
  • 1篇种群生态学
  • 1篇自然种群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座
  • 1篇基因座位
  • 1篇分子生态
  • 1篇分子生态学
  • 1篇RAPD-P...
  • 1篇DNA多态性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王爱芹
  • 4篇余育和
  • 2篇冯伟松
  • 2篇龚迎春
  • 2篇刘志新
  • 1篇王启烁
  • 1篇张文静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湖螅状独缩虫(纤毛门:寡膜纲)的异质性被引量:3
2006年
以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Linne,1785)为研究对象,利用RAPD技术对武汉市南湖、沙湖和东湖3个湖区的螅状独缩虫样本进行了DNA多态性比较分析,以确认种群并期望促进微型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如下:(1)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31条有清晰扩增条带的,其中20条引物扩增出172条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条带,片段大小为100~1600bp,而其余11个引物扩增出59条相对多态性差的清晰条带,片段大小为100~1500bp;(2)扩增产物经SPSS12.0与RAPDistance 1.04分析显示,东湖世纪钟(Z)、水果湖(H)和南湖(N)3个样点构成一个分支,而东湖风光村样点(F)或独自形成一支,或与沙湖样点(S)构成相对的姊妹分支.东湖3个样点样本被其它湖泊样本所分隔,表明:东湖水体中螅状独缩虫个体集合为多个种群.这一发现不仅将推动同一水体中微型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更有意义的是可启动关于水体微型生物种群间过渡区本质及物种扩散行为的研究,以期为阐明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的机制积累基础资料.
王爱芹余育和张文静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种群种群生态学RAPD
东湖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种群的离散分化
2007年
利用筛选的12条10 bp的随机引物对采自武汉市东湖(3个样点)、南湖(3个样点)、月湖(1个样点)和关桥(1个样点)四个水体的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种群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所得清晰条带显示不同样点样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异,其遗传距离在0.076-0.416之间.用Rapdistance 1.04构建聚类图并探讨不同样点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近.结果显示南湖的3样点的遗传距离较近,在聚类图上聚成一枝,应该为同一个种群;而东湖的3个样点可能是由于地理隔离原因,在聚类图上有2个样点聚成一枝,而另1个样点被其他样点所分隔,不属于同一个种群.这种现象的发现从实例上支持了生物地理学关于物种形成的离散假说.更有意义的是本研究可启动水体微生物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及过渡的研究,并期望促进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和谱系生物地理学及离散分化生物地理学的发展.
刘志新龚迎春王爱芹王启烁余育和冯伟松
关键词:RAPD种群
利用RAPD-PCR探讨天蓝喇叭虫生物群系分化被引量:1
2007年
选择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作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市南湖、月湖、关桥3个水体共5个样点天蓝喇叭虫(S.coeruleus)样本的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聚类分析,以检测各个样本的遗传相似性和趋异程度,借以评估样本间的遗传变异度。结果如下:(1)从9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12条引物共扩增出89条大小为100~1500bp的清晰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4条片段。(2)用Rapdistance1.04分析显示,不同样点样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异,其遗传距离在0.076~0.416之间。(3)构建的聚类图中,南湖3个样点的遗传距离较近,在聚类图上聚成一枝,应该为同一个种群。本试验将为探讨水体原生动物迁徙能力对生物群系分化的影响积累实例资料,更希望可以促进水体原生动物的研究和种间过渡区本质及物种扩散行为的研究。
刘志新龚迎春王爱芹余育和冯伟松
关键词:RAPD
螅状独缩虫同工酶及DNA多态性研究
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Linne,1785)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原生动物。20世纪4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相继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对其形态结构,包括整体、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王爱芹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分子生态学同工酶种群分化DNA多态性
螅状独缩虫自然种群同工酶的研究
2005年
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武汉沙湖螅状独缩虫自然种群的酯酶 (EST)、苹果酸脱氢酶 (MDH)、乳酸脱氢酶 (LDH)和酸性磷酸酶 (ACP)四种同工酶酶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EST同工酶酶系由六个基因座位(Est 1—Est 6 )控制 ,其中Est 1、Est 2、Est 3和Est 5为杂合基因座位 ,而Est 4和Est 6为纯合基因座位。螅状独缩虫物种中EST同工酶四级结构既有单体也有二聚体 ;MDH同工酶酶系由五个基因座位 (Mdh 1—Mdh 5 )控制 ,其中Mdh 2和Mdh 3为杂合基因座位 ,而Mdh 1、Mdh 4和Mdh 5为纯合基因座位。螅状独缩虫苹果酸脱氢酶存在明显的上清液型 (s MDH)和线粒体型 (m MDH)酶带 ;LDH同工酶酶系较其他原生动物发达 ,由 5条明显酶带组成。与高等动物研究结果比较分析认为 ,螅状独缩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系可能为一个杂合基因座位AB控制 ;ACP同工酶酶系简单 ,为一个纯合基因座位编码。取得的结果为揭示螅状独缩虫酶学特征及其自然种群的遗传特征等问题提供了基础资料。
王爱芹余育和
关键词:螅状独缩虫基因座位自然种群EST同工酶MDHLDH同工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