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7年
-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李辉梁智选任玉红任彬杨刚
-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
- 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体外培养鉴定被引量:8
- 2013年
- 旨在探讨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建立羊驼皮肤黑素细胞系奠定基础,也为毛色基因功能和体细胞克隆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生物材料。采用DispaseⅡ酶和胰酶/EDTA两步消化法获取羊驼皮肤黑素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各个阶段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等手段研究羊驼皮肤黑素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多巴(Dopa)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电镜、及RT-PCR等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多巴染色、电镜、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表明培养黑素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正常,保持了正常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体外成功建立了羊驼皮肤黑素细胞培养体系。
- 白瑞于志慧范瑞文杨刚董彦君贺俊平董常生
- 关键词:羊驼黑素细胞体外培养
- 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旨在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Melano-cyte,MC)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体外培养正常羊驼皮肤黑素细胞,观察不同浓度α-MSH(0、10-9、10-8、10-7mol·L-1)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含量、表皮黑皮素-1受体(Melanocortin1receptor,MC1R)基因、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α-MSH处理羊驼皮肤黑素细胞3d后,羊驼皮肤黑素细胞增多,黑素含量、MC1R和TYR基因表达量都明显增加(P<0.05),以10-8mol·L-1组最为显著,MITF基因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5),以10-7mol·L-1组最为显著。α-MSH能诱导羊驼皮肤黑素细胞增殖、树突增长、黑素合成增加、MC1R、MITF和TYR基因表达量增高。
- 于志慧白瑞范瑞文杨刚董彦君贺俊平董常生
- 关键词:Α-MSH羊驼黑素细胞MC1R
- 不同消化酶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分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羊驼皮肤黑素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色素沉积提供合适的细胞模型。取1~3岁的青年羊驼皮肤,用胰酶、胰酶∶EDTA、DispaseⅡ酶3种不同的消化酶消化羊驼皮肤,再用胰酶∶EDTA消化,分离得到羊驼黑素细胞,接种于多种促进黑素细胞生长的营养成分DMEM/F12培养基中,通过观察黑素细胞的生长、细胞接种数和细胞贴壁数检验黑素细胞的纯度。结果表明,DispaseⅡ组处理的羊驼皮肤,分离得到的黑素细胞明显多于其它2个组(P<0.01)。综上所述,选用DispaseⅡ酶作为分离羊驼皮肤的消化酶,可获得较纯的黑素细胞。
- 白瑞于志慧杨刚王海东范瑞文董常生
- 关键词:羊驼黑素细胞
-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都呈阳性着色。在棕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在白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MC1R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35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差异极显著(P<0.0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不同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任玉红杨刚范瑞文朱芷葳董常生
- 关键词:免疫印迹羊驼皮肤
- 羊驼视网膜组织学结构
- 2010年
- 用光镜观察了羊驼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以及3级神经元的细胞胞核层数及胞核特点。结果表明:羊驼视网膜结构与昼行性的哺乳动物的视网膜结构相似,但米勒细胞较明显、水平细胞为一层、内网层细胞很厚等形成了羊驼视网膜结构的特性,显示了羊驼视网膜结构和机能与其行为学特性的一致性。
- 范瑞文张俊珍杨刚董常生
- 关键词:羊驼视网膜
- 羊驼胎儿毛囊结构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选择8月龄的羊驼胎儿,颈部取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羊驼胎儿期毛囊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羊驼胎儿期毛囊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结构形态,包括生长期、退化期、静止期以及各期之间的过渡形态结构。生长期的特点是毛球细胞快速增殖,毛乳头包被在毛球内;退化期毛囊底部密封,形成上皮束;静止期整个毛囊的组织结构变短,毛球细胞接近干细胞。
- 杨刚范瑞文李辉高磊任玉红
- 关键词:毛囊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