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
- 作品数:34 被引量:28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上海陆域古河道分布及对工程建设影响研究
- 上海地区第四纪时期古河道发育,其中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河道对工程建设影响最大。根据大量钻孔及测试资料,研究了晚更新世末期古河道、全新世晚期吴淞江古河道和近代古河道的成因、分布规律及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工程建设特...
- 史玉金严学新李晓俞俊英
- 关键词:晚更新世古河道沉积物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特征被引量:10
- 2012年
- 通过长江河口地区水下表层沉积物样品多种化学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测试数据,综合分析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镉、汞、铅残渣态所占比例均小于50%,锌、砷、铬、铜、镍残渣态占比均大于50%;8个元素的残渣态与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粒径对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具有重要影响。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矿物组成特征、水动力作用与沉积物粒度和物理化学条件等是长江口地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的主要控制因素。
- 何中发方正温晓华张琢王张华赵宝成谢建磊李晓
-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
- 上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22
- 2009年
- 利用多只见及基岩的钻孔,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气候—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上海地区晚新生代松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厘定了区内第四系下限及各内分地层单位的界限。在系统阐述上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前期,由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的陆相环境演化为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的以陆相为主间或为海陆过渡相环境,形成以陆相杂色硬粘土为主的地层序列;后期,晚更新世以来演化为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为主的沉积环境,形成灰色砂、粉土和软粘性土占优势的地层序列。
- 李晓
- 关键词:晚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划分沉积环境
- 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主要方法、成果及其应用被引量:7
- 2009年
-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为地质结构调查,本文在已完成的上海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的基础上,对城市化地区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和评价的方法、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城市地质工作部署、调查方法、成果及其应用等,以期为类似城市和本市后续开展的城市地质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 严学新杨建刚史玉金李晓吴建中谢建磊王治华徐明德
- 关键词:城市地质地质结构
- 上海市工程地质层层序厘定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本文在已完成的上海市三维工程地质结构调查项目基础上,简要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层厘定的新认识、统一全市工程地质层、各工程地质层空间分布规律、工程地质问题及地面建筑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等。
- 史玉金陈洪胜杨天亮李晓夏晨
- 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
- 上海市地质遗迹特征和地学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上海是典型的大河口特大城市,具有全球独特的新构造沉降和河海相互作用及人地相互作用产生的河口海岸地貌遗迹和地面沉降灾害遗迹。基于文献资料、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笔者等筛选确立了上海市12处地质遗迹集中区,系统阐明了上海境内地质遗迹特征及地学意义。按照产生的时代顺序,上海市地质遗迹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地貌、海岸地貌、水体地貌和地质灾害4种类型,分别命名为火山岩残丘遗迹、古海岸遗迹、河口三角洲遗迹和地面沉降遗迹。在补充AMS14C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古岸线遗迹的年代,并根据松散沉积物地质构造剖面,揭示了具有明显年代跨度的3种类型地貌遗迹的演化关系。上海市地质遗迹整体表达了长江河口区0.12 Ga来地貌格局演化,6 ka以来海陆变迁与文明演替,1.5 ka以来长江河口演化以及0.1 ka以来地面沉降灾害的产生与防治。总体而言,上海市地质遗迹蕴含着中国乃至世界大河口区独特的地质演化史和人地关系史。本次研究提出的上海市地质遗迹点多分布在典型、稀有的生态景观区与人文景观区。这样,各类地质遗迹景观及相应的科学解说对于提升区域生态和文化景观价值及地学旅游路线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赵宝成谢建磊李晓陈勇张婧斐
-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学意义
- 现代长江口的形成及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变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在长江口崇明岛获得的一个第四纪钻孔,对中更新世末以来的沉积物进行了OSL、14C测年,在此基础上进行岩性、微体古生物和孢粉分析,以探讨现代长江口形成的基础以及末次冰消期以来在气候-海平面波动控制下河口沉积环境的演变。研究结果显示,本孔所在地中更新世末处于湖沼环境,但晚更新世一直以河流环境为主,且主要发育末次冰期的河道滞留相沉积。在此基础上,随着末次冰消期海平面的上升,先后发育了河口湾和三角洲沉积体系。末次冰消期的海平面快速上升在本孔沉积物记录中体现为微体古生物化石较丰富,潮流作用显著。全新世早期长江口堆积速率明显高于全新世中晚期,应当反映了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条件下入海泥沙非常丰富。
- 张丹王张华李卫康李晓
- 关键词:末次冰期末次冰消期沉积环境长江口
- 上海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应急水源地建设可行性调查研究报告
- 王尧舜王寒梅俞俊英陈远鸣沈伟忠李勤奋李金柱李晓吴建中徐明德
- 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赖以生存的源泉,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历来是上海市政府关注的问题,是《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一五”防治规划》中重点研究、解决的任务之一。目前仍面临进一步控制地面沉降与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地表水资源...
- 关键词:
- 关键词: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上海地区第四承压含水层沉积环境及结构特征被引量:6
- 2009年
- 上海地区第四承压含水层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层次,对其沉积环境、成因、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对上海地区大量钻孔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第四承压含水层形成时期即早更新世中、晚期沉积环境及含水层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含水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为三维地质结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吴建中俞俊英李晓方志雷
- 关键词:沉积环境古河道
- 长江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地貌环境演变被引量:18
- 2009年
- 对长江河口区的三个晚新生代钻孔作了地层对比和粒度分析,据此探讨晚新生代长江河口的沉积地貌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SG6和J18A孔上新世厚层含砾砂质沉积物粒度特征,反映了洪积扇和冲积扇相沉积环境,沉积物搬运距离短;而SG13孔缺失上新世沉积,反映古地势较高,以剥蚀为主。因此上新世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地势高差较大,侵蚀区和沉积区共存。早更新世,本区继承了上新世的冲、洪积扇沉积环境,但SG6孔泥质沉积明显变厚,J18A孔此时则以厚层含砾砂沉积为主,SG13孔也开始接受泥质沉积,反映在构造沉降作用下,冲、洪积扇体向西、南部迁移,沉积盆地范围扩大。中更新世,沉积物普遍变细且以悬浮沉积为主,显示了曲流河或曲流河冲积平原的沉积环境。晚更新世初,本区又发育含砾砂层,特别是SG13孔出现厚层含砾砂,但是粒径显著小于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沉积物,反映本区再次发生显著构造沉积,河流地貌广泛发育。晚更新世中晚期和全新世沉积物以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为主,悬浮沉积占优,说明本区已演变为滨、浅海沉积环境。因此在构造沉降、剥蚀和沉积的共同作用下,本区的地貌演变经历了自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和自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两次准平原化过程。
- 战庆王张华王昕李晓
- 关键词:粒度分析长江口晚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