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今

作品数:12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血管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5篇造影
  • 4篇血管成像
  • 3篇动脉成像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桥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术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肌桥
  • 3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后处理
  • 3篇壁冠状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造影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古今
  • 11篇史河水
  • 10篇韩萍
  • 6篇刘永华
  • 5篇吴爱兰
  • 3篇刁楠
  • 2篇喻杰
  • 2篇李欣
  • 2篇吴晟
  • 2篇周运锋
  • 2篇任宏伟
  • 2篇陈艳
  • 1篇李友林
  • 1篇毛奕
  • 1篇田志梁
  • 1篇雷子乔
  • 1篇毛晓波
  • 1篇曾秋棠
  • 1篇韩萍

传媒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与壁冠状动脉类型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率与壁冠状动脉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185例单纯性心肌桥患者(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肺、纵隔或胸膜病变)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临床资料,比较有、无症状者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深度及狭窄程度的差别,比较完全性肌桥和不完全性肌桥患者的症状出现率的差别。采用t检验比较有、无症状组间壁冠状动脉的长度、深度及狭窄程度的差别,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类型肌桥患者症状出现率间的差别。结果有症状者92例,无症状者93例;不完全性肌桥118例,完全性肌桥67例。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壁冠状动脉长度分别为(2.19±1.11)cm、(1.93±0.90)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9,P=0.089),两组壁冠状动脉深度分别为(0.20±0.08)cm、(0.24±0.19)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P=0.298),两组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率分别为(23.8±15.5)%、(13.1±11.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5.447,P=0.000);完全性肌桥和不完全性肌桥患者的症状出现率分别为61.2%(41/67)和43.2%(51/11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P=0.019);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狭窄时症状出现率最高。结论完全性肌桥患者及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应予以高度重视。
刁楠吴晟古今韩萍史河水陈艳喻杰刘永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肌桥临床症状
胰腺急性损伤及其在随访复查中的MSCT表现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腺急性损伤及其在随访复查中的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胰腺急性损伤后的临床资料和33次MSCT检查资料。结果13例中,首次MSCT检查发现10例胰腺部分断裂,分别为胰体部6例,胰颈部4例,其中2例并血肿形成;1例为胰体部完全断裂。另2例胰腺呈挫伤表现,其中1例于胰头内出现囊肿。随访复查中,8例出现假性囊肿,均位于胰腺实质外,出现囊肿时间为5~38天,平均18天。继续随访复查中,1例患儿经保守治疗15天后,囊肿完全吸收;另1例采用外引流治疗41天后囊肿完全吸收;其余囊肿均缩小。结论MSCT能及时发现胰腺急性损伤并判断损伤程度,通过CT随访复查还能进一步观察胰腺损伤的演变过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古今韩萍史河水吴爱兰李欣田志梁刘永华李友林
关键词:胰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对比分析前瞻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为临床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扫描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双源CT冠脉成像资料,前瞻性门控扫描组55例,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40例,未应用ATCM技术15例。回顾性扫描组50例均采用ATCM技术、ECG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及螺距-心率自动匹配技术。计算所有患者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对所有冠脉节段(直径≥1 mm)进行图像质量评分(采用4分法,1~3分能用于诊断,4分不能用于诊断)。结果:①未应用ATCM前瞻组、应用ATCM前瞻组、回顾扫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6.02±0.61)、(4.46±1.04)和(6.61±2.26)mSv,三组间两两比较,应用ATCM前瞻组与未应用ATCM前瞻组及回顾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未应用ATCM前瞻扫描与回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②前瞻扫描-ATCM组15例患者共评价冠脉197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100%,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95.93%。前瞻扫描+ATCM组40例患者共评价冠脉554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99.27%,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96.93%。回顾扫描组共评价冠脉645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98.76%,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88.99%。结论:前瞻扫描与回顾扫描均可提供优秀的、可供临床诊断的图像。前瞻扫描是减少辐射剂量的最有效方式,但较低且平稳的心率仍是其获得优质图像的有力保证。应用各种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回顾扫描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一样能达到较低的辐射剂量。
古今吴晟史河水韩萍吴爱兰刘永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 对比评价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显示有MB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资料,将其分为不完全MB-MCA组(MCA被心肌部分包绕,至少在1/2以上)和完全MB-MCA组(MCA完全被心肌包绕),分别在其最佳收缩期及舒张期测量MCA及其近远侧血管的管径变化,计算MCA狭窄率,并记录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DSCTA显示58处MB,平均长度为(2.02±1.02)cm,其中不完全MB 23处,完全MB 35处,前降支中段32处(55.2%),前降支远段17处(29.3%),前降支近段1处,第一对角支3处,钝缘支4处,右冠状动脉远段1处.不完全MB-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狭窄率分别为(1.93±0.49)mm、(1.71±0.45)mm和25.21%±21.02%,完全MB-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狭窄率分别为(2.21±0.41)mm、(1.63±0.52)mm和10.38%±20.2%.两型MB-MCA管径变化(t=2.76,P=0.008)及MCA狭窄率(t=2.6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处(34.78%)不完全MB及15处(42.86%)完全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8,P>0.05).结论 DSCTA能够清晰的显示不完全和完全MB,并能准确评价MB-MCA在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形态学变化及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情况.
古今史河水韩萍周运锋吴爱兰任宏伟刘永华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硬化
肺动静脉畸形的CT与临床表现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胸部CT检出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5例PAVM患者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依据患者有无相关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n=31)与无症状组(n=64),对比分析两组间的CT表现。结果 95例患者中男33例,女62例。年龄15~83岁,平均(49±15)岁。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724,P=0.948)。95例PAVM中CT分类单发型83例(87.4%),多发型10例(10.5%),弥漫型2例(2.1%)。有、无症状组间的病灶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同时,单发、单侧多发、双侧多发及弥漫型分布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158)。PAVM最常见于右肺下叶(25.3%)。畸形血管瘤囊直径平均(7.3±10.5)mm,有症状组PAVM瘤囊、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直径均显著大于无症状组PAVM(P<0.05)。结论 PAVM患者的相关症状与病灶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管径有关,本研究未发现病灶分布特点及数量与患者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王南薇古今韩萍史河水
关键词:肺动静脉畸形CT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图像后处理
几代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性的单中心研究
2008年
Pugliese FNico RMMyriam-Hunink MG古今史河水
关键词:多层CT诊断冠状动脉成像单中心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的价值: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均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CTCA对心肌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同时行CTCA及CAG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及两位介入科医师分别在不知道CTCA及CAG诊断结果的前提下协商作出心肌桥的诊断,计算CTCA及CAG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83例患者中CTCA显示41例共48处心肌桥,检出率为49.40%,CAG显示19例共19处冠状动脉"挤牛奶"效应,检出率为22.89%。与CTCA对照,CAG显示的19处心肌桥与其位置一致,其中15处为完全性心肌桥,4处为不完全心肌桥。CTCA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于CAG(χ2=12.633,P<0.001)。结论 CTCA能多方位、直观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对心肌桥的显示优于CAG,且具有无创检查的优点。
古今史河水韩萍刁楠曾秋棠喻杰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68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DSCTC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在我院先后接受DSCTCA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应用双盲法对其DSCTCA与CAG图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冠脉影像。DSCTCA显示970(99.28%)节段可用于评估,与CAG对照,共有899(92.68%)节段诊断结果一致。DSCTCA与CAG两组间配对χ2检验结果:①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06段(21.2%,206/970)与200段(20.6%,200/970)(P>0.05),其中178段(19.8%,178/899)结果一致;②轻度狭窄分别为179段(18.5%,179/970)与156段(16.1%,156/970)(P<0.05),其中142段(15.8%,142/899)结果一致。Kappa检验表明,DSCTC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与CAG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DSCTCA不仅可以用于冠脉中重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检查与临床随访复查,而且可以作为冠脉轻度狭窄患者的无创性筛查与随访观察。
任宏伟史河水古今韩萍吴爱兰陈艳刘永华雷子乔毛奕毛晓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及血管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隔离症患者的资料,对异常供血血管进行后处理重建。结果40例患者中26例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18例经外科手术证实(17例为叶内型肺隔离症,1例为叶外型肺隔离症)。40例中,39例病灶位于肺下叶,1例位于左肺上叶舌段;27例异常供血动脉起自胸主动脉,6例起自腹主动脉,6例起自腹腔干动脉,1例由主动脉及肺动脉双重供血;异常供血动脉血管管径<2 mm组1例(2.5%),2~5 mm组24例(60.0%),5~10 mm组9例(22.5%),>10 mm组6例(15.0%);MIP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的供血动脉,异常供血动脉血管管径<5 mm组以MIP技术显示更佳,>10 mm组VR技术显示效果较好,5~10 mm组二者差异不大。结论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的多元运用能清晰显示病灶与肺组织的关系及其内异常供血动脉,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及相关治疗方式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提示价值。
王南薇刁楠刁楠陈慢慢韩萍韩萍
关键词:肺隔离症CT血管成像
生理盐水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强化的影响
2008年
目的:前瞻性探讨加注生理盐水的注射流率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强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00个连续病例(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8±11岁)因冠状动脉疾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根据注人生理盐水的流率(3、4、5、6和7ml/s)将所有病例分成5组(每组20例)。首先以4ml/s的注射流率经静脉注人碘对比剂60m1,接着根据组别分别以3~7ml/s的注射流率经静脉加注60ml生理盐水。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CT值,应用Scheff6方差分析,
Dae Jung KimTae Hoon KimSang Jin Kim古今史河水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主动脉根部生理盐水冠状动脉前降支注射流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