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斌
- 作品数:62 被引量:256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肌电位干扰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与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肌电位干扰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与单极心房感知的双腔起搏器的不同影响及感知过度的发生率 ,分析两种起搏器不同的感知方式 ,提高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的认识。方法 对导线均经右侧植入的 30例复合双极心房感知和 30例单极心房感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 ,活动右上臂 ,行上肢等张运动时肌电位的干扰试验。结果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感知灵敏度 0 .5 m V时 ,无感知过度。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感知灵敏度 1.0 m V时 ,感知过度发生率 2 1.7% ;0 .5 m V时 ,感知过度发生率 81.7%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发生率 5 0 %。 结论 与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相比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具有更强的抗肌电位干扰能力 ,且导线使用寿命长 。
- 许原郭继鸿刘肆仁李学斌黄卫斌楚英杰
- 关键词:肌电位起搏器
- 兔肺静脉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TRPC3类通道电流特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兔心房和肺静脉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与TRPC3非常相似,本实验通过对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PVC)和心房肌细胞(LAC)动作电位及TRPC3类通道电流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TRPC3类通道在早后除极(EAD)中的作用及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PVC和LAC的动作电位及非特异性阳离子流,同时加用胰岛素,观察胰岛素对动作电位及电流的影响。结果 PVC动作电位时程较LAC的明显延长,并可以诱发第二平台反应,加用胰岛素后PVC和LAC动作电位时程均明显缩短。通过加用GdCl3,我们在PVC和LAC上可记录到非选择性阳离子流,且PVC的电流密度较LAC的小;而如果我们加用胰岛素,PVC和LAC的电流密度均增加,且PVC的电流密度较LAC增加的少。结论 PVC较LAC的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延长,表明其具有产生EAD的明显倾向,进而可能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胰岛素可明显的缩短动作电位时程。PVC的电流密度较LAC的明显减小,PVC和LAC存在的复极离子流的差异构成了两者动作电位差异的基础;胰岛素可使电流密度增加,可初步判定PVC和LAC上存在的TRPC3类通道为TRPC3。
- 戴增欢黄卫斌李源刘泰槰
- 关键词:胰岛素
-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Langendroff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Western blot观测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相应信号传导通路阻滞剂干预下,左室舒张末压(LVEDP)、梗死面积、MMPs及胶原Ⅰ/Ⅲ表达的变化。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LVEDP[(19.8±0.2)mmHgvs(35.9±0.2)mmHg,IR组vsEPO+IR组,P<0.05],减少梗死面积(35.26%±7.1%vs62.70%±7.2%,EPO+IR组vsIR组,P<0.05)。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MMP2及MMP9表达均显著升高,而TIMP-4则显著减低。外源性EPO可逆转MMPs的激活。此外EPO则可促进胶原Ⅲ、Ⅰ的表达,并且这一保护作用可被MEK-Erk信号通路阻滞剂所阻断。结论EPO通过MEK-Er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胶原Ⅰ/Ⅲ的合成,抑制MMPs的激活,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郭晋村黄卫斌王挹青谢良地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外基质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主动脉球囊反搏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s, IABP)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 infarction,AMI)行急诊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前或术中放置IAB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IABP置入前、IABP置入后不同时间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栓弹力图中血小板功能,分析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变化。结果:IABP置入后血小板数量减少,置入48 h时最低,与置入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置入后,MA呈升高趋势,R时间呈下降趋势。结论:IABP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并非仅是血小板机械破坏,还因存在血小板功能增强,活化消耗所致。
- 李枚娟杨亚莉黄卫斌
-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血小板减少血栓弹力图
- 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肾功能和血压的改变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肾功能及血压的改变。方法对135 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术后行肾动脉造影、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随访观察。结果 135例患者植入147枚支架均获成功。术后肾动脉造影随访率70%,平均随访时间为(7.2±5.6)月,再狭窄率为7.4%。血压及肾功能随访率为95%,平均随访时间(22±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分别为 [(172±23)比(159±20)mm Hg,P<0.05,(93±16)比(85±13)mm Hg,P<0.05]。但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Scr和GFR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较低,PTRAS有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
- 王焱巩燕叶涛郑剑涛王挹青黄卫斌陈炳煌陈水龙何世华
- 关键词:动脉硬化肾动脉梗阻血压再狭窄
- 希氏束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总结希氏束旁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射频消融的方法、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因希氏束旁心律失常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消融靶点的分布和消融的方法、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393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中,电生理检查提示希氏束旁心律失常71例(1.8%),其中,隐匿性房室旁道13例,显性房室旁道(B型预激)24例,房性心动过速10例,室性早搏21例,室速3例,均在Carto3或Ensite Velocity v4.0三维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71例患者中14例未消融成功,其中,10例因消融无效或距离希氏束太近,术者放弃;1例因家属不接受风险而拒绝手术;3例因手术并发症中止手术。71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32±8)个月,1例房性心动过速复发;56例消融成功,成功率78.9%;1例术中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并发症发生率4.2%。56例消融成功的患者中,术中于右侧消融成功者36例(64.3%),于左侧消融成功者16例(28.6%),左侧+右侧联合消融成功者4例(7.1%)。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希氏束旁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可以消融成功,且安全有效。
- 李枚娟黄卫斌
- 关键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 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上的TRPC3样离子流
- 戴增欢李煜李源刘泰槰黄卫斌
- 心房纤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机制以及三磷酸腺苷对肺静脉电隔离后左房-肺静脉电传导的影响
- 2011年
- 心房纤颤(房颤)系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据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
- 夏云兵黄卫斌
- 关键词:心房纤颤电隔离三磷酸腺苷
- 左胸廓切口心外膜起搏下双心室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 目的探讨经左胸廓切开左室心外膜起搏实现双室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男, 49岁,因劳力性气促伴间歇下肢水肿3年,加重4天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
- 黄卫斌蔡彬妮陈江华陈超
- 文献传递
- 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
- 2011年
- 目的探索在药物诱导下经食管高频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对照组一(n=15)、对照组二(n=15)。对照组一经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氯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经食管置入电极(冠状窦10极电极)但不予Burst刺激。对照组二单纯经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实验组通过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并经食管电极Burst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房颤模型。根据心室率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当心室率控制为基础心室率1/3时,经食管电极行S1S11000次/min的Burst刺激,观察房颤情况,将>30min的房颤视为诱发成功。统计食管电极深度及诱发房颤时药物浓度,监测房颤发生情况、持续时间、房颤前后心室率及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结果实验组15只兔中11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时间>30min的房颤,诱发率73%;两对照组均未诱发出房颤。房颤持续时间(44±10)min,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时心室率(133±7)次/min明显快于Burst刺激诱发前(经静脉应用混合药物将心室率控制于基础心室率1/3,未行Burst刺激前)心室率(109±5)次/min,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后AERP(75±8)ms明显短于基础(未应用药物时测定)AERP(116±8)ms,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房颤混合药物剂量(18.6±1.7)ml/h,食管电极深度(16.8±0.5)cm。结论经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并结合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方法构建兔急性房颤模型成本低、诱发率高、重复性好、创伤小、建模周期短、操作简单,运用微创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房颤模型的制作方法。
- 张荣君黄卫斌李源李煜林晨晖戴增欢
- 关键词:心房颤动动物模型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