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脏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心脏再同步
  • 4篇再同步
  • 4篇衰竭
  • 4篇埋藏式
  • 4篇除颤
  • 4篇除颤器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病
  • 3篇心血管病学
  • 3篇心脏再同步化
  • 3篇心脏再同步化...
  • 3篇心脏转复除颤...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血管病学
  • 3篇再同步化
  • 3篇再同步化治疗
  • 3篇同步化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1篇陈超
  • 11篇黄卫斌
  • 10篇蔡彬妮
  • 5篇周法光
  • 4篇陈江华
  • 4篇万发银
  • 4篇曾昭萍
  • 4篇王焱
  • 3篇王挹青
  • 1篇郭继鸿
  • 1篇林春艺
  • 1篇郭晋村
  • 1篇陈炳煌
  • 1篇苏茂龙
  • 1篇王炎

传媒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不应期的变化
目的观察并探讨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利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观察PAF患者服用稳心颗粒前后,AERP的变化。结果 40 例PAF患者,服用稳心...
陈超黄卫斌王焱曾昭萍蔡彬妮王挹青陈炳煌
文献传递
左胸廓切口心外膜起搏下双心室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经左胸廓切开左室心外膜起搏实现双室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男, 49岁,因劳力性气促伴间歇下肢水肿3年,加重4天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
黄卫斌蔡彬妮陈江华陈超
文献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晚期扩张型心肌病13例的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例接受CRT,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27.4±9.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72.8±9.6)mm,QRS时限为(137.8+30.4)ms。术后观察QRS时限的变化,随访左室电极起博阈值、心功能分级、LVEF及LVEDD。结果:术后QRS时限减少为(123.8±17.1)ms。所有患者随访3~38月,左室电极慢性阈值为(1.1±0.6)V/0.4 ms。与术前相比,NYHA心功能分级从(3.4±0.5)降低为(1.5±0.9);LVEF从(27.4±9.7)%上升至(43.5±18.5)%(P<0.05);LVEDD从(72.8±9.6)mm缩小为(65.5±11.6)mm(P<0.05)。结论:CRT可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并可逆转左心室重构。
蔡彬妮黄卫斌王挹青陈超万发珢王炎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
高除颤阈值的处理(附三例报道)被引量:2
2012年
3例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其中1例术中未测试除颤阈值(DFT),术后随访发现ICD多次电复律失败,经过调整除颤脉宽、关闭上腔静脉线圈等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电极并调整电极位置得到解决。2例术中测试DFT大于20 J,1例改变除颤极性后DFT降至20 J以下,另1例通过调整除颤脉宽及电极位置得到解决。
蔡彬妮陈超周法光黄卫斌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除颤阈值晕厥心室颤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晚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
黄卫斌蔡彬妮王挹青陈江华苏茂龙万发银陈超曾昭萍周法光王焱
心脏再同化治疗(CRT)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针对顽固性心衰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具有疗效肯定、微创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开展及推广该项技术社会意义重大。但以下问题限制了CRT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1)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2...
关键词: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入选标准,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0—66岁,平均(61.4±4.6)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
蔡彬妮黄卫斌陈超陈江华
文献传递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的随访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报道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6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植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4个月,平均23.7个月,ICD共检测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2 129次,心室颤动(VF)6次。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VT的成功率为91.9%,ATP未能终止的VT经低能量转复(CV)治疗95.3%转为窦性心律,少数VT经治疗后加速为VF。高能量除颤(DF)终止VF的成功率为100%。4例12次误将室上性心动过速误判断为室性事件而启动治疗,其中2次心房颤动,10次窦性心动过速,经调整VT的识别参数及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2例随访期间出现晕厥,ICD存储的信息显示发生了VF并复律成功。2例出现焦虑症,经心理治疗改善。结论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对提高ICD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蔡彬妮黄卫斌王焱陈超万发银周法光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随访
目的:报道4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 方法:对3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置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
蔡彬妮黄卫斌王焱陈超万发银曾昭萍
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速的发生机制与消融
2013年
目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速与首次消融术式的关系,并观察再消融的效果。方法入选12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VI组、阵发性房颤CPVA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三组,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速再次行射频消融术,分析术后房速的发生机制,比较与首次消融术式的关系。结果 19例再消融患者经标测证实存在25种房速,其中17个(68%)为大折返机制,8个(32%)为局灶机制。多数房速(84%)与首次消融线的传导间隙(GAP)有关;所有房速患者经再次消融后,95%的房速经消融终止转为窦律;三组患者间术后房速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速的主要机制为折返机制,大多数折返环是依赖GAP所形成的,部分为局灶机制,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速再次消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林春艺黄卫斌陈超曾昭萍周法光郭晋村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速折返
左胸切口心外膜起搏下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2006年
患者男性,49岁.因劳力性气促伴间歇下肢浮肿3年,如重4d入院,有高血压病史8年,发现Ⅱ型糖尿病4个月。查体:血压130/80mm Hg(1 mm Hg=0.133kPa),高枕卧位,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类搏动位于第六肋间左锁骨中线外4m处,心界明显向左下扩大,心率96次/min,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1-2级收缩期杂音,肝脏肋下1指,剑突下3指,双下肢膝以凹陷性浮肿。
黄卫斌蔡彬妮陈江华陈超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收缩期杂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