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继红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25例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临床发病特点,探讨预防、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3月~2006年12月该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其中25例年轻女性患者(≤40岁)为病例组,以248例50岁以上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月经不调15例(60%),不孕8例(32%),对照组既往月经不调38例(15.3%),不孕6例(2.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病例组子宫内膜样腺癌占96%,其中细胞高分化13例(52%),中分化11例(44%),低分化1例(4%)。ER(+)19例(79.1%),PR(+)21例(87.5%)。对照组子宫内膜样腺癌占68.4%,细胞高分化23例(13.6%),中分化114例(67.4%),低分化32例(18.9%)。ER(+)86例(50.8%),PR(+)92例(54.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病例组中Ⅰ期患者20例(80%),对照组Ⅰ期患者125例(50.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年轻患者更多有月经不调、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期别早,细胞高分化,主要为激素依赖型。临床治疗效果好,预后好,早期低危型年轻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积极治疗月经失调应该对年轻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 詹雪梅杨爱莲房昭魏继红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年龄因素卵巢功能
- 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在临床特征、手术方式、预后等方面相同及差异点。【方法】将1999~2000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组,回顾分析确诊时间、CA125、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细胞分化程度、宫颈受累、淋巴转移、附件受累、雌孕激素受体(ER、PR)、合并症、预后等在绝经前后的同异点。【结果】绝经前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确诊时间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绝经前后CA12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前后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发生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绝经前后病理特点(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细胞分化程度、宫颈受累、淋巴转移、附件受累、ER阳性率、PR阳性率)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5年存活率绝经前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似,绝经后患者也应积极治疗。
- 钟倩杜敏魏继红温宝宁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绝经
-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复发情况的多因素探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患者577例,其中病灶切缘阳性151例(阳性组),切缘阴性426例(阴性组)。统计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并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腺体受累、病理免疫组化P16强阳性、高危HPV感染、术前碘不着色区域最大直径<2 cm均与术后切缘阳性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复发率高,危险因素多,应在术前积极排查,合理调整术式,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 王嵘李明伟陈媛张悦娇魏继红詹雪梅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意义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分析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25、CA199、TNF-α和TSGF测定对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科和肿瘤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卵巢肿瘤患者(恶性74例,良性82例)和健康女性体检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CA125、CA199、CEA、TSGF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三组资料诊断效果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前与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后和健康体检组CA125、CA199、CEA、TSGF值之间有差异,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前四个检测值水平最高。结论CA125、CA199、CEA、TSGF值联合检测能指导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有效的手术切除能使CA125、CA199、CEA、TSGF在体内水平均降低,有利于手术效果的评价及监测患者的预后。
- 魏继红
- 关键词:卵巢癌肿瘤标志物手术治疗
- 肿瘤直径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子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低、中、高危险群的分类方法及其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广泛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11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例,回顾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SCC、CA-125、CA-199、CEA值及肿瘤直径,以Logistic回归确定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ROC曲线确定各指标的cut-off值,并据此进行宫颈癌低、中、高危险群分类,以χ2检验、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危险群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SCC、CA-125、CA-199、肿瘤最大直径(max)是相互独立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子。其cut-off值分别为2.75ng/mL、20.5U/mL、17.5U/mL、2.05cm。定义超出cut-off值的肿瘤标志物个数为N,则低危险群(N:0~1≤2cm)的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57%(1/28)、中危险群(N:0~1>2cm或N:2~3≤2cm)为21.82%(12/55)、高危险群(N:2~3>2cm)为79.41%(27/34)。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SCC、CA-125、CA-199和肿瘤直径是独立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联合测定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房昭杨爱莲詹雪梅魏继红
- 关键词:淋巴转移
- 两种新辅助化疗治疗Ⅱ_B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治疗的83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途径分为两组,动脉灌注介入化疗组(49例)和静脉全身化疗组(34例)。比较两组化疗疗效及手术率、毒副反应、手术出血量、术后病理情况。结果:介入化疗组手术率61.2%。静脉化疗组手术率64.7%,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介入化疗组(369±96.96)ml,静脉化疗组(461±140.21)ml,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介入化疗组术后病理盆腔淋巴转移占33.3%,静脉化疗组术后病理盆腔淋巴转移占18.1%,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常见的化疗毒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盆腔疼痛是介入治疗中较常见出现的,静脉化疗组无盆腔疼痛者。术后3年生存率动脉介入组81.63%,静脉化疗组75%(P>0.05)。结论:两种新辅助化疗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均较好,副反应较轻。介入化疗有更好的止血效果,静脉化疗经济简便。两种新辅助化疗均有临床应用价值。
- 詹雪梅杨爱莲房昭魏继红
- 关键词:宫颈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
- 联合检测CA_(125)和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中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患者43例,术前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A125,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测ER、PR。结果单一检测CA125,CA125阳性率与手术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单一检测ER、PR,ER的阴性率与手术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PR阴性率与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都有关(P<0.05);联合三项在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均明显高于三项单独检测值(P<0.05),三项均阳性(CA125值阳性、ER和PR阴性)时提示患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手术分期中浸润深肌层或附件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结论联合检测三项在判断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优于单一检测。
- 钟倩卢雅苹李冬梅魏继红
- 关键词:CA125子宫内膜癌
-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手术技巧的改良与发展、禁忌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发生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 h下床活动,进食。手术时间42~110 min;平均76 min;术中失血量40~320 ml,平均失血量180 ml;术后住院3~6 d,平均4.5 d。术后出现发热3例,体温最高为38.5℃,经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腹痛,阴道有少量出血,观察3 d后好转出院,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术前有月经异常的18例患者术后均基本恢复正常,无出血等远期并发症。有生育要求的31例患者,18例在术后1~2年内怀孕。B超常规检查无腹壁粘连后遗症,无显性及隐性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并且具有能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的优点。
- 魏继红
-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治疗
- 血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对盆腔炎性粘连的预测价值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症与不孕、异位妊娠的关系,探讨HCMV抗体检测对盆腔炎性粘连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142例患者的腹腔镜术前HCMV抗体检测结果和术中情况,比较不孕、异位妊娠组和卵巢囊肿组HCM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巨细胞病毒感染症与盆腔粘连的关系,研究盆腔炎性粘连程度与血清HCMV抗体阳性率的关系。结果不孕与异位妊娠组HCMV抗体阳性率(51.25%)明显高于卵巢囊肿组(14.29%,P<0.001)。盆腔粘连发生率HCMV抗体阳性病例(93.88%)明显高于HCMV抗体阴性病例(31.18%,P<0.001,随盆腔炎性粘连程度加重,血清HCMV IgG抗体阳性率增加(P<0.001),盆腔炎性粘连程度与血清HCMV IgG抗体阳性率之间关系较密切。随粘连程度增加,IgA抗体阳性率增加不显著(P=0.023),盆腔粘连炎性程度与血清HCMV IgA抗体阳性率之间关系不密切。结论异位妊娠及不孕的发生与HCMV感染有较密切的联系。感染巨细胞病毒较易引起输卵管异常、盆腔粘连。在预测盆腔炎性粘连程度时,IgG抗体较之IgA抗体更有价值。
- 房昭杨爱莲詹雪梅魏继红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抗体不孕症异位妊娠
- 阿托伐他汀与安慰剂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效果对比观察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安慰剂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3个月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后6个月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后两组体重、BMI、腰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内治疗前后两组体重、BMI、腰围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前两组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I、TT、FINS、HOMA-IR、hs-CRP、TNF-α、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HBG水平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AI、TT、FINS、SHBG、HOMA-IR、hs-CRP、TNF-α、IL-18水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70.00%显著性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安慰剂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性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王嵘李明伟陈媛王海清魏继红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安慰剂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