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康

作品数:23 被引量:38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刑事
  • 5篇刑事诉讼
  • 5篇诉讼
  • 4篇侦查
  • 3篇刑事诉讼法
  • 3篇侦查证据
  • 3篇证明标准
  • 3篇社会
  • 3篇社会调查
  • 3篇社会调查报告
  • 3篇诉讼法
  • 3篇机关
  • 2篇刑诉法
  • 2篇刑讯
  • 2篇刑讯逼供
  • 2篇行政
  • 2篇新《刑事诉讼...
  • 2篇冷思考
  • 2篇律师
  • 2篇绩效

机构

  • 23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23篇马康
  • 1篇肖沛权
  • 1篇陈光中
  • 1篇汪海燕

传媒

  • 2篇铁道警察学院...
  • 2篇浙江警察学院...
  • 2篇安徽警官职业...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法学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犯罪研究
  • 1篇山西警官高等...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天水行政学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时代法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海峡法学
  • 1篇预防青少年犯...
  • 1篇中国法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安机关防范刑讯逼供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如何防范和遏制刑讯逼供是刑事司法的焦点所在。公安机关处于刑事诉讼的初始阶段,距离刑讯逼供最初发生的时间距离最近,具备防范和遏制刑讯逼供的可能性。应当完善公安机关绩效考核机制,从宏观上搭建防范刑讯逼供的平台,完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使之切实发挥遏制刑讯逼供的重要作用,并完善公安法制部门案件审核机制,有效发现并制裁刑讯逼供行为,构成公安机关防范刑讯逼供的综合体制,提升其防范刑讯逼供的能力。
肖沛权马康
关键词:绩效考核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论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以“快播”案为切入点被引量:2
2016年
当前以"快播"案为代表的大量网络色情犯罪进入刑事司法诉讼领域,而诸多关键证据系来源于行政证据。由于法律条文的粗疏,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适用面临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快播"案中。通过剖析诉讼法理和法律规定可知,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关联性应当以采纳适格证据为原则,符合"质"、"量"要求标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只是赋予了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瑕疵行政证据应适用《刑事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不应一概排除。在更为广阔的视野里,应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取证的程序。
马康
关键词:行政证据刑事证据非法证据排除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被引量:348
2016年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宽一面的体现。该制度虽然已实行于现有刑事司法中,但需要进一步制度化、体系化。详言之,该制度原则上适用于包括可能判处死刑在内的所有案件,贯穿于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其证明标准应坚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证据规则可以适度从简。在具体适用的设计上,建议认罪认罚从宽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载入《刑事诉讼法》总则,应当建立公安司法机关同被追诉人协商的制度,从宽处理不受被害人意见的约束;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认罪认罚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可考虑设立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审查程序。
陈光中马康
反腐败中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国际追赃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但域外刑事司法协助仍存在困难,对国内司法裁判多有质疑。作为国际追赃的重要法律依据,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亟待完善。立足于证明责任的基本框架,在遵循法解释和诉讼法理的立场上,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不宜采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应当针对检察机关的说服责任和提出证据的责任分别设置"清楚和有说服力"、"表面上成立"的证明标准;主张所有权的利害关系人也应当适用"表明上成立"的证明标准。
马康
关键词:反腐败证明标准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据问题研究
近年来,贪污贿赂等案件中被追诉人频繁以潜逃或者自杀等方式逃避侦查。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在普通诉讼程序外单独设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这对于完善刑事法律体系,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有着积极意义。但由于语词自身的多义性...
马康
关键词:证明标准
文献传递
新刑诉法中监听措施若干问题的完善——以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为参考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正将监听措施纳入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制,是促使侦查程序法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关规定仍然存在不完善、不科学之处。我国台湾地区的通讯监察制度经2007年修改后进一步得到完善,鉴于两岸的文化意识和法律传统有诸多相似之处,其在案件范围、适用对象、审批程序、监听通知、非法证据排除等方面,对我国大陆监听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康
关键词:监听新《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冷思考
2016年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是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重要部分,但社会调查报告所具有的量刑证据意义和刑罚个别化的预期功效并未得到充分实现。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的考察表明,调查方式主观性和调查方法的不科学导致大部分社会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借助于过程分析的方法,着眼于社会调查报告的制作主体和制作过程,发现刑事法律知识的缺乏已经成为社会调查报告的制度性缺陷,导致社会调查人员难以准确评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千人一面"的社会调查报告。因此,社会调查报告应当由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运用科学的评估体系,在主观经验和量化数据结合的基础上制作。
马康
关键词:社会调查报告
技术侦查证据认定中的辩护权保障——以审判中心为视角被引量:1
2016年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侦查中心主义长期盛行,"以审判为中心"需要通过具体诉讼措施来贯彻实施。技术侦查证据的庭审认定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理论界集中于批评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而当下问题主要是技术侦查证据认定中的粗糙,侵犯了被告方的辩护权,表现为流于形式的庭审和判决书说理。通过司法现状的考察和比较法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维护技术侦查措施秘密的同时,完全可以将部分证据在庭审中展示。因此,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通讯保障及监察法》,以出示书面文件为原则,以不出示为例外。在庭审中对于辩护方的质疑应当允许辩护方对"形式文件"进行质证,而在判决书中也应就是否采用"形式文件"和控辩双方的争议展开论述,并在未来的改革中确立"事后通知"原则。
马康
关键词:辩护权审判中心
新《刑事诉讼法》中特殊侦查制度的若干问题被引量:3
2013年
新《刑事诉讼法》将长期处于隐秘状态的"技术侦查"作为单独一节加以规定,体现了控制犯罪与人权保障的平衡,也是促使侦查程序法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得法律条文急需相关解释加以完善,但是最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和相关部门规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立法缺陷并未得到弥补。这不仅不利于特殊侦查措施的规范和限制,而且易导致特殊侦查措施成为侦查机关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工具。由此,本文对于特殊侦查措施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马康
关键词:特殊侦查新《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新刑诉法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但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该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也未能发挥进一步细化的作用。应当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制度范围内,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具体措施的相关规定进行解释,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社会调查主体,以及社会调查人员的选任等问题。
马康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