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琪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Cyt-C、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 Cyt-C)、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新生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 HI)组和HI+IGF-1组,改良Rice法制作新生小鼠右脑 HIBD模型。 HI+IGF-1组于HI后即刻予腹腔注射IGF-1(50μg/kg),HI组及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各组皮质、海马、丘脑0、3、6、12、24和48 h Cyt-C、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① HI组Cyt-C、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出现在皮质术后3 h,海马术后6 h,丘脑出现在术后12 h,明显迟于皮质及海马;② HI+IGF-1组Cyt-C、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在HI组表达明显增加的相应时间点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较HI组表达明显降低,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 HI组皮质Cyt-C、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于术后3 h表达明显增加,6 h有所下降,12~24 h达到另一高峰,峰值时间点HI+IGF-1组的表达较HI组均降低(P〈0.05)。结论 IGF-1可能通过抑制Cyt-C释放,减少caspase-3表达,发挥对新生小鼠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IGF-1对皮质的保护有两个时间点。
- 陈琪步仰高王杨陈志武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小鼠
- 1992年-2012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回顾性调查及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各种围产期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的可能影响,寻求预防HIE发生及改善其预后的方法。方法:对302例HIE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临床表现、母亲孕期病史及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同时随机抽取128例同期住院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患儿作对照,应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HIE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中10个围产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应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羊水污染、胎膜早破、脐带异常、Apgar评分异常等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增强孕妇医学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产科质量、根据不同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个体化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儿HIE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 王杨陈琪步仰高王琍琍曹秀菁
-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氧婴儿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2010年至2012年单中心报告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早产儿真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0例真菌脓毒症早产儿,回顾性分析真菌脓毒症患儿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30例早产儿中极早产儿14例(46.7%),早期早产儿20例(66.7%);真菌脓毒症的发病时间为6 ~42 d,平均(15.70±9.02)d;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83.3%,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3.3%).6例早产儿在真菌感染前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9例早产儿经外周中心且置管(PICC)且置管时间≥7 d;5例早产儿使用抗生素时间≥14 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反应差及吃奶差或拒乳,各25例(各占83.3%),其次为氧饱和度波动20例(66.7%);真菌感染时,27例(90.0%)早产儿CRP升高;5例白细胞计数<5.0 ×10^9/L,5例白细胞计数>15.0×10^9/L;20例(66.7%)继发血小板下降.除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外,剩余28例(93.3%)中有4例(13.3%)因氟康唑疗效不佳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4例(80.0%)单纯采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治疗的28例中,4例(13.3%)好转,24例(80.0%)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在早产儿真菌脓毒症中所占比例较高,出生2~3周的高危早产儿,出现反应差、吃奶差及氧饱和度波动等症状时,须考虑存在真菌脓毒症的可能.高发季节对高危早产儿实施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真菌脓毒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 徐豆豆王杨藏建业吴叶娟金珍珍陈琪
- 关键词:脓毒症真菌感染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探讨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损伤早产儿(男25例,女8例),随机分为EPO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EPO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EPO治疗,每次250IU/kg,每周3次,总疗程2~4周。所有患儿专科门诊随访至6~12个月,纠正胎龄40周时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定期行头颅MRI、头颅B超、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①EPO治疗组NBNA评分正常者占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出生后纠正胎龄3月龄时两组间患儿ABR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纠正胎龄6月龄时,EPO治疗组ABR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EPO治疗后期ABR异常程度减轻。结论:应用EPO可保护受损伤的神经细胞,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预后。
- 王杨金珍珍陈琪王琍琍罗智花张敏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脑损伤婴儿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