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宁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动脉球囊反搏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比较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与IABP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共71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38例应用IABP(IABP组),33例应用IABP联合机械通气(IABP+MV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临床指标、并发症等的差异,并分析影响院内死亡的因素。结果 IABP+MV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治疗前的(36.4±5.2)%增加至治疗后的(43.8±5.3)%(t=5.761,P=0.000),IABP组由治疗前的(41.7±4.5)%增加至治疗后的(44.0±4.9)%(t=2.103,P=0.039),可见IABP+MV组比IABP组增加更显著(t=3.806,P=0.000)。IABP+MV组肺部感染(χ2=4.283,P=0.038)及肾功能不全(χ2=3.997,P=0.046)发生率明显高于IABP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与院内死亡的危险性呈正相关,为阳性预测因子;成功血运重建与院内死亡危险呈负相关,为阴性预测因子。结论 IABP联合机械通气,有益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改善,但并不能降低院内死亡率,降低院内死亡率主要依赖于成功血运重建。IABP联合机械通气可能会增加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二者也是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 刘宏伟吴雪萍赵晓宁朱平韩丽娜杨庭树
-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机械通气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 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西院233例行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再通组及未再通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史、置管相关信息、血栓相关数据、是否拔除导管以及是否抗栓治疗等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再通组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不通组;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其血栓完全再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现血栓后拔除导管组以及接受抗栓治疗组,其累积不通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ICC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拔除导管和接受抗栓治疗者其效果更优;出现PICC管相关性血栓的时候,对于导管仍有用途,没有感染迹象的老年患者,主张保留置管。
- 赵晓宁王玉堂
- 关键词:PICC抗栓治疗
- 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抑制剂米诺环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Lewis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Lewis大鼠60只,6~8周龄,体重150~170g。双足底注射心肌C蛋白片段和完全弗氏辅佐剂的油状混合物,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建立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模型。根据药物干预的时期不同将大鼠分为早期干预组、中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3组,每组20只,不同的干预组又分为米诺环素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早期干预组治疗组为腹腔注射50me/kg的米诺环素,1次/d,连续21d,免疫注射后第1~2l天。中期干预组治疗组为腹腔注射50me/kg的米诺环素,1次/d,连续21d,免疫注射后第8~28天。晚期干预组治疗组为腹腔注射50mg/kg的米诺环素,1次/d,连续21d,免疫注射后第15~35天。各对照组均为在相同时间给予与治疗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结束后,处死动物,心脏取材,进行系列检测。组织病理学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炎症分级,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实时定量PCR检测MMP-2、MMP-9的mRNA表达水平,冰冻切片用于原位明胶酶谱法检测明胶酶活性。结果 早期干预组和中期干预组的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石蜡切片显示心肌组织炎症积分均显著低于其相应对照组[分别为1.51±0.36比3.03±1.35(P〈0.05)和2.11±0.82比3.75±0.29(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心肌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数目均显著低于其相应对照组,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心肌间质纤维积分和纤维含量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分别为1.51±0.35比2.75±0.29(P〈0.01)和1.61±0.42比2.50±0.41(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MMP-
- 韩丽娜李铁岭张亚晶杨庭树丁宇赵晓宁郭树理
- 关键词:心肌炎米诺环素
-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横断面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的价值以及IMT与MS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男性患者132例,分为MS组65例及无MS组67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IMT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MT显著高于无MS组;HDL-C显著低于无MS组(P<0.05,P<0.01)。IMT与舒张压(r=0.306,P=0.000)和BMI(r=0.917,P=0.000)呈正相关,与HDL-C(r=-0.813,P=0.036)呈负相关。将IMT作为因变量,相关指标BMI(β=0.011,P=0.000)和MS病史(β=0.005,P=0.036)与IMT独立相关。结论 BMI和MS病史与老年男性MS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
- 王浩曹剑朱冰坡陶涛赵晓宁王海军
- 关键词:代谢疾病颈动脉疾病血管内膜C反应蛋白质
- 老年患者PICC置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研究
- 第一部分老年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老年患者PICC管置入术后血栓发生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老年患者PICC置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加强血栓的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赵晓宁
- 关键词:PICC置管术抗栓治疗
- 高脂血症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间的111例患者,按其血脂水平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Ⅰ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Ⅱ组),高胆固醇血症组(Ⅲ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Ⅳ组)。抽取空腹肱静脉血进行血脂测定,同时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分别获取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将结果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测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率的高度排列依次为:(1)Ⅱ、Ⅲ、Ⅳ组的股浅动脉的PI;(2)Ⅱ、Ⅳ组的股动脉PI;(3)Ⅳ组的足背动脉的PI;(4)Ⅱ、Ⅳ组的胫后动脉RI;(5)Ⅳ组足背动脉的V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股浅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较易受高血脂的影响而发生动脉硬化。
- 赵晓宁李燕
-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液动力学现象动脉硬化血管阻力
-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模型血清HA和LN的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Lewis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6组,其中5组采用心肌C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足底注射,百日咳毒素腹腔内注射制作EAM大鼠模型。在免疫注射后1w、2w、4w、6w和8w,取心脏,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心肌炎症积分,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积分,同时行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HA和LN。另外1组不予免疫注射,作为空白组。结果:EAM大鼠心肌炎症积分在免疫注射后1w较空白组大鼠无明显改变,2w后迅速升高,高水平状态维持到第4w,以后逐渐下降;心肌间质纤维化积分在免疫注射后第1w、2w较空白组大鼠无明显改变,第4w后迅速升高,并维持高水平状态到第8w;血清HA和LN在免疫注射后第1w、2w水平较空白组大鼠无明显改变,第4w迅速升高,并维持高水平状态到第8w,同心肌间质纤维化积分变化一致。结论:血清HA和LN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和活动性,且能作为预测心脏病转归方向的指标。
- 韩丽娜李铁岭张亚晶杨庭树丁宇郭树理赵晓宁
- 关键词:心肌炎层黏连蛋白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方法被引量:18
- 2007年
- 近些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在国内外发病率均明显上升。其诊断方法很多,包括动脉造影、彩色超声多普勒、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和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等。动脉造影做为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因其价格相对昂贵,技术复杂,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临床应用较多,但不能直观的提供病变血管的形态;新近发展的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无创伤、可重复、分辨率高,且可直观的提供病变血管的形态,发展前景广阔;PVL作为一种无损伤血管检查,可进行多普勒血流图形描记和节段性测压,在判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方面与彩色超声相关性好,准确性高,可在LEASD病人的门诊初步筛选、病情估计和随访等方面推广应用。
- 赵晓宁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和出血等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接受择期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年龄≥60岁患者共3458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用药和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临床病史、用药、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OR=5.58,95%CI:1.81~17.23,P=0.003)、高血压(OR=3.51,95%CI:1.28~9.62,P=0.015)和心房颤动(OR=1.58,95%CI:1.01~5.88,P=0.021)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既往大出血病史(OR=10.15,95%CI:1.37~75.36,P=0.024)和心房颤动(OR=3.82,95%CI:1.36~10.72,P=0.011)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既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均是老年人群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大出血病史为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发生出血事件的强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既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浩陶涛王海军赵晓宁郭豫涛王玉堂
- 关键词:手术中并发症血栓形成出血
- 老年男性慢性心衰患者在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心衰患者在经过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后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高干病房心内科65例老年男性慢性心衰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入院后检查结果及药物治疗情况,包括:年龄、有无心衰相关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入院时心率、血压,入院后血肌酐、电解质、胸片有无肺淤血、超声心动图指标(ESV,EDV,EF)、出院前血浆BNP水平以及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情况(主要指β-受体阻滞剂,ACEI或者ARB,强心剂、利尿剂等)。住院期间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并在出院前检测血浆BNP水平,按BNP水平将患者分成高BNP组(BNP>463 pg/ml)和正常BNP组(BNP≤463 pg/ml),比较两组间各研究因素分布有无差异,并对BNP水平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出院时高BNP组患者44例(67.69%),这部分患者更多的伴有血压低、心率快、高肺动脉压、肺淤血的胸片表现。同时还发现高BNP组的患者中房颤及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偏高。对BN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房颤、低收缩压、肺淤血、高肌酐为出院时高BNP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不同BNP分组中多个研究因素的分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老年男性慢性心衰患者伴有低血压、房颤、高肌酐、肺淤血是出院时高血浆BNP的危险因素,需要给予密切的医疗关注和治疗。
- 赵晓宁郭晓东张帏潘静坤王玉堂
- 关键词:心衰BNP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