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不同复合全麻策略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RP、BNP、B细胞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抽样便利法将其分为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B组(静脉复合吸入全麻),各61例。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时长、恢复自主呼吸时长、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长、术后住院时长)、疼痛情况、生命体征(MAP及心率)、血清CRP及BNP、B细胞及NK细胞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A组麻醉时长长于B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长、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术后12 h、24 h、48 h A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腹后MAP高于B组,气腹后、术毕心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麻醉前,两组术后1 d、术后3 d血清CRP、BNP水平均出现上升,但A组术后1 d、术后3 d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30 min B细胞及NK细胞均升高,但A组术后30 min NK细胞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0 min B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镇痛、生命体征、抗炎护心、免疫及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静脉复合吸入全麻,可为麻醉策略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BNP、MPO、IMA在诊断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SMI)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CHD合并SMI的337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阳性组(n=215例)和阴性组(n=122例)两组,对所以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其相关参数[24 h QT间期变异性(24 h QTV)、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RR Intervals Averaged for All 5-Minute Segments of a 24-Hour Period,SDANN-index)以及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 SDNN)],并对其血清BNP、MPO、IMA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相关参数联合血清BNP、MPO、IMA水平预测老年CHD合并SMI的诊断效能。结果 阳性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相关参数指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血清BNP、MPO以及IMA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MPO以及IMA为老年CHD并发SMI的危险因素,24 h QTV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24 h QTV、BNP、IMA以及MPO水平诊断老年CHD并发SMI的AUC值分别为0.719、0.904、0.915以及0.895,而联合检查的AUC值为0.991;阳性组ST段压低共发生236阵次,阴性组ST段压低共发生749阵次,其发作时间主要集中在06︰01~12︰00,两组发作时间分布比较无差异(Z=5.958,P=0.114)。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BNP、MPO以及IMA指标对老年CHD合并SM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鉴别其性质,可作为CHD合并SMI的诊断指标,且联合检测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降低了误诊和漏诊率,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此外,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降低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B型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对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间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2例,根据是否并发CCS分为ACI组58例和CCS组34例,另选取同时期本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50名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患者血液,检测NT-proBNP、BNP、CK-MB、D-D水平并计算NT-proBNP/BNP值;统计分析上述指标与ACI患者并发CCS的关系和预测价值。结果各组的NT-proBNP、BNP、NT-proBNP/BNP、CK-MB、D-D水平均有CCS组>ACI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BNP、NT-proBNP/BNP、CK-MB、D-D、吸烟、嗜酒、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为发生ACI的危险因素,NT-proBNP、BNP、NT-proBNP/BNP、CK-MB、D-D、吸烟、嗜酒为ACI并发CCS的危险因素(P<0.05);NT-proBNP/BNP、CK-MB、D-D联合诊断ACI并发CC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优于单一检测(P<0.05);NT-proBNP、BNP、NT-proBNP/BNP、CK-MB均与D-D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NT-proBNP/BNP、CK-MB、D-D水平的升高与ACI患者并发CCS相关,对ACI患者并发CSS均具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