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永新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主义
  • 5篇马克思主义
  • 3篇哲学
  • 3篇教育
  • 2篇视域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高校
  • 1篇异化劳动
  • 1篇哲学观
  • 1篇中国化研究
  • 1篇中国教育
  • 1篇人学
  • 1篇社会革命
  • 1篇生存论
  • 1篇释学
  • 1篇视阈
  • 1篇通识
  • 1篇通识教育
  • 1篇通识教育理念
  • 1篇人工智能

机构

  • 1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谷永新
  • 1篇康渝生
  • 1篇赵艳茹

传媒

  • 2篇黑龙江教育(...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2010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中国化,也包括其基本原理的中国化,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谷永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被引量:5
2006年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创造性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谷永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
教育理念及通识教育理念探析被引量:11
2005年
康德说过:"一切知识都需要一个概念,哪怕这个概念是很不完备或者很不清楚的.但是,这个概念从形式上看,永远是一个普遍的、起规则作用的东西."[1]理念、教育理念,近年来在中国教育文本中的使用愈来愈高.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念逐渐被我国大陆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并在部分高校开始实践.本文从理念,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三个方面说明通识教育实施的理论依据.
谷永新
关键词: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中国教育教育实施教育界
“共同活动方式”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唯物史观的实践前提及其价值旨归被引量:1
2018年
把握唯物史观理论真谛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切入点及其实践依据。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概括中,蕴含着"能够生活"的价值判断,浸润着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致思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路向决定了理论对于社会的强烈观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谓实践,实际是指代"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而不是某个人的单独行为。遵循唯物史观的致思逻辑,人类的"共同活动方式"无疑是彰显社会发展根本性质的理论焦点。只有通过把握人类的"共同活动方式",理论才得以厘清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唯物史观关于"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的理论结论诠释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奠定了生产力范畴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人类的"共同活动方式"在两个不同的实践维度上体现着对于社会发展的这种决定作用,即"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与"生活本身"。生产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生活的需要,作为既定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生活生产"只有通过革命的改造,才能进一步满足"生产生活"即生活本身新的需要。正是遵循如此的实践逻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协调共进问题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康渝生谷永新
康德物自体学说的含义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批判哲学中最为重要、难解因而最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如何理解感觉材料、外部客观实在内容的来源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如何解决近代西方哲学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的问题。费希特取消物自体,他认为,无论是客观外部实在存在,还是主观的思想内容都要从这个先验的能动自我最高原理出发推演出来。谢林意识到费希特取消物自体的局限,提出绝对同一哲学但又陷入了神秘直观。黑格尔看到物自体的积极意义,把物自体和先验自我合并扩展为精神,并成功地解释了物自体的含义及其意义。
谷永新
关键词:物自体本体自我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探析
本文主要阐述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形成的理论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的内容,并对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论证和分析其当代意义。本文认为,一方面柯尔施通过对第二、第三国际理论家和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
谷永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柯尔施社会革命
文献传递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研究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一条线索和路径。本论文以古希腊哲学、古典经济学等为背景,从古希腊劳动概念的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概念再到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劳动概念的演变,阐述...
谷永新
关键词:异化劳动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方法研究
2021年
新时代下高校教师应该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论述。文章探讨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专题教学研究的指导意义。高校教师应该把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新思想的内容与教材体系结合,体现出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专题教学方法的当代价值。
谷永新
关键词:教学方法
生存论视域下的哲学和人工智能的内在关系
2023年
人工智能自身就包含着一种哲学理解,即把智能当作人的本质,旨在研究人类思维、心智和认知规律的认知科学,处在哲学和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的内在联系和核心地位上。认知科学属于认识论范式,它始终带有近代哲学“我思”的意识哲学和理性主义的痕迹,无法解决主观的思维如何通达和思维之外的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把认知科学作为哲学和人工智能的内在联系实质上是把人工智能建立在了一个并不牢靠的根基之上。哲学在根底上作为关于对人之存在方式进行自觉反思的学说,其和人工智能的最根本的联系是在生存论层面上,即对人的存在的认识。人工智能诸范式的形成都依赖于如何理解智能,而人们对于智能理解的偏差归根结底在于对人的存在的认识的不同。
谷永新赵松
关键词:人工智能哲学生存论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探析
2011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必须坚持基础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施教者与受教者相统一、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谷永新赵艳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