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文婧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非体外
  • 2篇干细胞
  • 1篇单倍体
  • 1篇移植后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诱导分化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脂肪源间充质...
  • 1篇植物抗宿主病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亲缘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造血干...

机构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薛文婧
  • 2篇段显琳
  • 2篇王一淳
  • 2篇江明
  • 1篇王新有
  • 1篇徐建丽
  • 1篇毕晓娟
  • 1篇袁海龙
  • 1篇李玲
  • 1篇刘颖
  • 1篇曲建华
  • 1篇温丙昭
  • 1篇马艳
  • 1篇田猛
  • 1篇张荣耀

传媒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57小鼠脂肪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研究发现,脂肪源干细胞具有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样的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克隆特性,并具有向骨、脂肪、软骨等多系分化的能力。目的:比较C57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方法:在无菌的条件下分别从C57小鼠的脂肪和骨髓中获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并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进行细胞形态、表面标记、生长动力学分化潜能测定和Notch信号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相似,第3代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CD29、CD105、Sca-1,不表达CD34、CD133,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表达CD45;生长曲线和细胞克隆分析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更易向成骨诱导;Notch相关基因检测显示脂肪源干细胞的Jagged-1表达水平明显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而Hes-1的表达水平脂肪源干细胞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水平。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能力更强,更易向成骨分化,可能与Hes-1表达水平有关。
张荣耀毕晓娟马艳段显琳薛文婧王一淳江明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
IL-17、IFN-γ和IL-2与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7、IFN-γ、IL-2在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RHNT-PSCT/)后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21例患者采用我们设计的RHNT-...
薛文婧
关键词:单倍体IL-17IFN-ΓIL-2
文献传递
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分析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RHNT-PB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2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RHNT-PBSCT移植模式进行移植的104例患者,分析aGVHD发生率、发生部位以及危险因素,并与同期行同胞HLA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MSNT-PBSCT)的103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单倍体(RH)组aGVHD的累计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MS)组[(56.2±4.7)%对(34.0±3.6)%,P<0.05],但Ⅱ~Ⅳ度、Ⅲ~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9.5±2.9)%对(21.2±5.4)%,P>0.05;(12.6±4.1)%对(10.8±2.4)%,P>0.05].②皮肤型GVHD的累计发生率RH组明显高于MS组[(42.3±3.2)%对(17.5±2.3)%,P<0.05],而肝脏型和消化道型aGVHD的累计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2.1)%对(12.6±3.4)%,P>0.05;(16.3±4.5)%对(10.3±2.5)%,P>0.05].③RH组与MS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3.0±5.5)%、(65.2±4.7)%及(74.2±5.4)%、(77.4±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P=0.05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aGVHD的发生与HLA配型(P=0.003)、相合位点数(P=0.002)有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HLA配型是发生aGVHD的危险因素(HR=1.891,P=0.003).结论 采用RHNT-PBSCT移植模式,虽然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MSNT-PBSCT,但重度aGVHD发生率无明显增高,发生部位以皮肤为主,表明此种移植模式是可行的.
薛文婧江明田猛段显琳曲建华袁海龙徐建丽温丙昭李玲王一淳刘颖王新有曹海州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