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大刚

作品数:137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哲学宗教
  • 29篇文化科学
  • 29篇历史地理
  • 15篇文学
  • 3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儒学
  • 20篇文化
  • 20篇经学
  • 19篇蜀学
  • 11篇儒藏
  • 11篇儒家
  • 9篇教育
  • 9篇传统文化
  • 8篇《儒藏》
  • 7篇儒学文献
  • 7篇孝悌
  • 7篇孔子
  • 6篇孝经
  • 5篇优秀传统文化
  • 5篇中华优秀传统...
  • 5篇十三经
  • 5篇史部
  • 5篇周易
  • 5篇历史文献
  • 5篇《孝经》

机构

  • 136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省人民政...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宜宾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人民教育出版...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7篇舒大刚
  • 4篇李冬梅
  • 4篇申圣超
  • 3篇舒星
  • 2篇黄修明
  • 2篇李东峰
  • 1篇于建福
  • 1篇吴龙灿
  • 1篇廖名春
  • 1篇邓绍基
  • 1篇潘斌
  • 1篇霞绍晖
  • 1篇陈尚君
  • 1篇曾枣庄
  • 1篇任利荣
  • 1篇张尚英
  • 1篇朱汉民
  • 1篇汪舒旋
  • 1篇蒋宗许
  • 1篇王水照

传媒

  • 12篇儒藏论坛
  • 10篇西南民族大学...
  • 9篇四川大学学报...
  • 7篇孔子研究
  • 6篇周易研究
  • 6篇社会科学研究
  • 6篇文史杂志
  • 5篇孔学堂
  • 4篇文学遗产
  • 4篇西华大学学报...
  • 3篇湖湘论坛
  • 3篇走进孔子(中...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史学集刊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国际儒学(中...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风易俗:两汉“孝治天下”国策综述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实现全国大统一的王朝。古今学人都爱说"汉承秦制",也就是说汉代继承和推行的是秦朝创立的一套"大一统"制度。但是,何以在同一个制度下,汉朝与秦朝的效果却迥然不一?秦朝的统治在统一后仅仅维持了...
舒大刚
文献传递
沉潜丰富古籍 立足百家学术 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
2022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可以为今天的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值得深入挖掘、认真取。
舒大刚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思想宝库古籍
“庙学合一”:成都汉文翁石室“周公礼殿”考被引量:17
2014年
建立于西汉景帝末年的成都文翁石室,是当时最早由地方政府建立的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同时又是祭祀孔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场所。东汉后期,高又在石室旁重建周公礼殿,用来祭祀孔子、孔门弟子、历代名儒,以及自盘古、伏羲、神农以下的历代圣君贤臣和治蜀有功的历代先贤,正式形成"庙学合一"体制,是当时全国第一所由政府建立的祭祀先圣、先师、先贤的专门建筑。这一体制在成都一直保持着,中间虽然在宋末元初、明末清初遭到破坏,但不久又得以恢复。文翁石室以及周公礼殿,是成都地区传授知识的最高学府,也是当地最权威的寄托精神信仰的神圣家园。"庙学合一"的格局对后世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建制影响甚大,对历史上的教育制度、礼乐制度以及地方文化建设,曾起到过重要推动作用。
舒大刚任利荣
关键词:府学
学统四起 百花齐放
2017年
中华传统的学术文化,在古代有三教(儒、释、道)九流(儒、墨、道、法、名、农、阴阳、纵横、杂、小说)等学术分派,和经、史、子、集等文献分殊,当代又有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史学、文学、科技等学科分类.此外还有以区域文化为背景、以地域名称来命名的学术文化,如齐学、鲁学、蜀学、洛学、闽学、浙学、徽学、黔学等等.前者代表学术的内涵和特性,后者则代表学术的归属和个性,都是从事中华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下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
舒大刚
关键词:百花齐放学术文化传统文化学术史研究创新性发展区域文化
“蜀学”主体精神论
2017年
蜀学的主体精神的内核包括以"三才皇""五色帝"为主的信仰体系;"阴阳""三才""五行"等构成的哲学观念;"道德仁义礼"为主的核心精神;"七经""十三经""十八经"等不断发展演变的经典体系和"孝悌"为主导的伦理观念,也是蜀学主体精神之内核。解读蜀学主体精神,方能对当下传统文化的发扬有所启示,继承蜀学经典体系的大度包荒、不断发展的演进模式,才能构建适合当下文化传承和学术创新的经典体系;借鉴蜀学独特而兼容的"三才皇""五色帝"以及庞大的"周公礼殿"祭祀系统,才能重新构建巴蜀传统的信仰体系;梳理"阴阳合和""三才一统"的观念,构建终极关怀和信仰,为当代国人提供心灵栖息之所;利用"蜀学"儒道兼治而形成的"道德仁义礼"核心价值,才能重新构建适合当代儒学普及与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及实践纲领;运用"阴阳、三才、五行"等哲学观念,方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学科话语体系。
舒大刚尤潇潇Wang Keyou
关键词:蜀学儒学
蜀学简议
2020年
中华学术丰富多彩、历久弥新。以文献来分,有经史子集;以地域来划分,有齐学、蜀学、关学、浙学、湘学、黔学、徽学等。可以说各个地区由于自己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传统历史的不同,在文化的构建、学术的创造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地域文化又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为中华文化的大传统。本刊邀请蜀学、湘学、黔学、关学研究的四位资深教授,围绕“地域”“文化”进行交流,并以“文化笔谈”的形式刊出,期望能进一步推进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开展。
舒大刚
关键词:地域文化研究徽学浙学湘学蜀学经史子集
《中庸》成书新探——从范畴诠释的角度被引量:3
2014年
《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儒家心性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中庸》的成书问题是《中庸》研究的首要和基础的问题。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把《中庸》中最重要的范畴——"天命"与"性"、"慎独"、"中和"、"诚"与出土的竹简和帛书所涉及的相关范畴进行比较分析,或可能够揭开《中庸》成书问题的面纱。
张卉舒大刚
论宋代的《古文孝经》学被引量:3
2004年
《古文孝经》在宋代复出并得到广泛注意和研究,宋代《古文孝经》学成果较多,为其他朝代所无。本文通过对《古文孝经》在宋代的流传与研究历史之考察,清理了《古文孝经》的真实面貌,纠正了南宋以来关于《古文孝经》的错误认识,为澄清历史上和现实中《古文孝经》真伪问题作了论证。
舒大刚
关键词:经学宋代
从“三统”到“三本”:中华信仰的形成与普及被引量:1
2015年
《荀子·礼论》有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三本”观念非常重要,它事关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追求,“天地君亲师”曾经在历史上成为中华各族共有精神家园,对维系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价值判断,特别是趋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具有重要作用。
舒大刚
关键词:精神信仰共有精神家园道德追求文化心理先祖
道德仁义礼:“蜀学”核心价值观论被引量:3
2017年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自孔子形成"仁智勇"三达德和"仁义礼"的修身模式以后,子思、孟子以下诸儒随时变迁,各有构建。子思托其圣祖力倡"仁义礼智圣"五行,孟子私淑孔门开启"仁义礼智"四端,荀子常用的则是"仁义礼乐忠信"的搭配,至董仲舒最终形成"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儒家的核心价值以其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方式,深入人心,影响中国社会达两千余年。儒家学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其思想内涵不仅兼收并蓄、取百家之长,而且因地变迁、各呈意态。地处西南的巴蜀地区,自古具有法天则地、重道贵德的传统,蜀中学人将道家思想与儒家理念结合,创造性地构建和发展了"道德仁义礼"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原儒者"仁义礼智信"之外别开一枝,独具特色。这一观念从西汉严君平开其源,扬雄扬其波,中经唐之赵蕤、宋之张商英、苏东坡,明之来知德,直至晚近刘沅、段正元等前贤的继志绍述,形成了持久一贯的"蜀学"核心价值体系。相较于正统儒学的价值观念,"蜀学"的核心价值具有"形上与形下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功能,正可弥补儒家对本体性终极关怀和道家对实践性现实关怀等方面的缺失。厘清这一价值体系,对于促进儒道互补、知行合一等新儒学体系构建,不失为可以备选的学术路径。
舒大刚申圣超
关键词:蜀学核心价值观五德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