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小平

作品数:189 被引量:1,991H指数:26
供职机构: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9篇双季稻
  • 69篇季稻
  • 64篇稻田
  • 62篇土壤
  • 45篇水稻
  • 33篇双季稻田
  • 30篇施肥
  • 25篇作物
  • 24篇微生物
  • 21篇稻区
  • 21篇双季稻区
  • 20篇栽培
  • 20篇土壤微生物
  • 18篇还田
  • 18篇耕作
  • 15篇施肥模式
  • 15篇晚稻
  • 15篇干物质
  • 14篇覆盖作物
  • 12篇冬季覆盖作物

机构

  • 161篇湖南省土壤肥...
  • 3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7篇湖南省农业科...
  • 12篇南县农业局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7篇湖南生物机电...
  • 5篇湖南大学
  • 5篇湖南省气象科...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华容县农业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益阳市资阳区...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188篇肖小平
  • 130篇唐海明
  • 110篇汤文光
  • 80篇杨光立
  • 77篇李超
  • 74篇汪柯
  • 71篇程凯凯
  • 43篇郭立君
  • 31篇张帆
  • 23篇李微艳
  • 21篇罗尊长
  • 17篇孙耿
  • 13篇胡跃高
  • 13篇曾昭海
  • 12篇陈阜
  • 12篇石丽红
  • 10篇聂泽民
  • 9篇黄凤球
  • 9篇刘杰
  • 9篇孙继民

传媒

  • 19篇湖南农业科学
  • 10篇作物学报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农业现代化研...
  • 8篇作物研究
  • 8篇生态环境学报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6篇中国农业科技...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杂交水稻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2篇2021
  • 14篇2020
  • 19篇2019
  • 14篇2018
  • 9篇2017
  • 15篇2016
  • 16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调理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冷浸田因长期受冷泉水浸渍,土体封闭,通气不良,土壤Eh值和有效养分低下,水稻产量偏低。本研究以单施化肥为对照,设置增施生物稻糠、脱硫灰、石膏、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定期观测,探究了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比较,施用生物稻糠和石膏土壤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52%和30%,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氧化性能;土壤细菌数分别提高200%和96%,真菌数分别下降16%和10%,进而提高土壤供氮能力。而施用脱硫灰和石膏调节了土壤养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增加83%,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0%和13%,水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和5%。施用石膏、生物稻糠和脱硫灰水稻分别增产13.0%、10.1%和5.1%。研究认为,施用土壤调理剂能消减冷浸田还原物质毒害,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养分供应,促进水稻增产,并以生物稻糠、石膏和脱硫灰效果最佳。
刘杰罗尊长肖小平瞿德明罗贤树罗志勇孙耿洪曦余崇祥
关键词:冷浸田土壤调理剂土壤特性水稻生长水稻产量
论中部崛起中的水稻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中部地区辖湘、鄂、赣、皖、豫、晋六个省,跨越亚热带、暖温带两个气候带,为我国内陆腹地,地形复杂,既有平原、丘陵,又有岗地、山地.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青先国杨光立肖小平叶桃林
关键词:水稻产业水稻栽培区位优势现代农业
文献传递
一种装卸输送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卸输送机,包括上料机构、分选机构和传送装袋机构,传送装袋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分别设于第一支架两端的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套合于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上的闭合链条输送带、第一电机、以及控制器,闭合链条输送带包括闭...
唐海明肖小平李超汤文光石丽红程凯凯潘孝晨汪柯文丽
文献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被引量:39
2006年
以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晚稻期间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区、化肥区、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并计算了其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习惯性施肥区和无肥区插秧15d达到最高峰,化肥区和秸秆还田区则推迟5 d到来;晒田期间稻田表现为甲烷的汇。无肥区和秸秆还田区N2O在整个测定期只有一个排放高峰,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排放有两个峰值,分别在插秧后15和35d。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温室效应较大,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温室效应较大,其中综合温室效应以秸秆区最大,习惯性施肥区和化肥区次之,无肥区最低。
李琳胡立峰陈阜肖小平杨光立
关键词:甲烷氧化亚氮稻田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以湖南省典型双季稻区的土壤-水稻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田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水稻系统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还田(NTS)。结果表明:NTS处理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降低了粉粒的比例。NTS处理土壤总镉和离子交换态镉含量分别为(0.48±0.01)mg·kg^(-1)和(0.39±0.01)mg·kg^(-1),与CTS和RTS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CT处理。NTS处理早稻和晚稻糙米总镉含量分别高达(0.30±0.04)mg·kg^(-1)和(0.60±0.07)mg·kg^(-1),超过0.20 mg·kg^(-1)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2762—2017),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糙米中总镉含量和土壤总镉、碳酸盐结合态镉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含量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耕作强度越弱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越高,秸秆还田相对于不还田处理增加了镉的生物有效性。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通过影响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水稻镉含量,免耕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和水稻糙米中的镉,带来了镉超标的安全问题。
龙泽东孙梅罗尊长孙耿李超肖小平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双季稻生物有效性
不同耕作方式及泥浆沉实时间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洞庭湖平原区是湖南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与泥浆沉实时间对晚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移栽晚稻(T1)、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移栽晚稻(T2)、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移栽晚稻(T3)和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移栽晚稻(T4) 4个处理对晚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养分积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年份均以T4处理的水稻植株最高,分别为100. 5和99. 4 cm; 2个年份均以T1处理全生育期最短,分别为101和98 d;均以T4处理全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06和102 d;植株茎、叶及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4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745. 05、1867. 35、14 932. 2 kg/hm2(2016年)和3681. 15、1861. 05、14 897. 25 kg/hm2(2017年);水稻产量高低顺序均表现为T4、T2、T3、T1。植株茎、叶、穗及地上部分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以T4处理最高,T4处理的地上部分氮、磷、钾素积累量比T3处理分别增加9. 7、2. 32、10. 3 kg/hm2(2016年)和9. 7、2. 22、10. 3 kg/hm2(2017年)。因此,综合考虑生育期、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等因素,以T4处理最佳。
潘孝晨唐海明肖小平肖小平李超汤文光汪柯程凯凯
关键词:晚稻耕作方式干物质
不同种植模式对南方丘陵旱地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分析不同坡地类型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差异,探索适宜南方丘陵旱地最佳效果的种植模式。【方法】在上坡地设春玉米-饲草(SPD1)、红薯-饲草(SPD2)、红薯//春玉米-饲草(SPD3)3种模式;中坡地设春玉米-马铃薯(ZPD1)、大豆-马铃薯(ZPD2)、大豆//春玉米-马铃薯(ZPD3)3种模式;下坡地设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XPD1)、西瓜-秋玉米-马铃薯(XPD2)、西瓜//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XPD3)3种模式。连续3年测定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WC)、水分利用效率(WUE)、作物周年生产力及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结果】上坡地上,2008、2009和2010年SPD3较S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22.8%、21.6%和24.1%,WUE分别提高9.7%、17.8%和15.6%,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8.3%、16.1%和14.8%,较SPD2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6.1%、11.0%和14.5%,WUE分别提高61.9%、60.6%和62.5%,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62.4%、61.6%和64.8%;中坡地上,3年中ZPD3较Z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2.9%、13.3%和20.9%,WUE分别提高17.9%、22.5%和20.3%,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17.2%、21.4%和19.6%;下坡地上,3年中XPD3较X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5.1%、17.6%和12.9%,WUE分别提高47.5%、44.6%和38.5%,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41.5%、43.3%和37.6%,上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3种间作模式中,LER以XPD3模式最高,3年中较ZPD3分别增加15.70%、12.45%和13.94%,较SPD3分别增加10.32%、6.31%和5.65%,达显著差异(P<0.05)。3种坡地类型之间,3年中的土壤含水量,XPD1分别较ZPD1增加5.5%、27.3%和17.3%,较SPD1分别增加77.3%、56.9%和50.9%,ZPD1较SPD1分别增加68.0%、23.3%和28.7%;XPD3的WUE较ZPD3分别提高105.4%、101.2%和102.3%,较SPD3分别提高238.2%、230.2%和246.2%;3年周年经济产量,XPD3较ZPD3分别增加195.9%、104.1%和101.2%,较SPD3分别增加230.6%、224.4%和236.3%,ZPD3较SPD3分别增加62.0%、62.8%和67.2%,�
汤文光肖小平唐海明杨光立
关键词:丘陵旱地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及其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2%和1.9%~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7%,收获指数提高0.2~0.4个百分点。
陈恺林刘功朋张玉烛刘洋李超杨光立汤文光肖小平
关键词:水稻干物质积累缓释肥
一种双季稻田晚稻少耕机插方法
本发明属于双季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季稻田晚稻少耕机插方法,晚稻及时播种;早稻按期收获;晚稻少耕灭茬,对全田只旋耕一遍,将稻茬及稻草旋入表层泥土即可;晚稻适龄机插,合理密植;晚稻机插后灌水。本发明通过少耕即全田只旋耕...
李超肖小平程凯凯汪柯郭立君汤文光唐海明潘孝晨黄颖博
文献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和不同量稻草还田对晚稻综合效应的研究
南方稻作区晚稻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一犁一耙或一犁多耙,而少耕、免耕和秸秆还田技术是发展稻田保护性耕作的基础.为了探索稻田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不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的综合效应,为发展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进行了不同耕...
肖小平李琳李永伍芬琳袁跃之杨光立
关键词:耕作方式稻草还田保护性耕作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