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明
- 作品数:213 被引量:1,530H指数:22
- 供职机构: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一种装卸输送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卸输送机,包括上料机构、分选机构和传送装袋机构,传送装袋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分别设于第一支架两端的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套合于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上的闭合链条输送带、第一电机、以及控制器,闭合链条输送带包括闭...
- 唐海明肖小平李超汤文光石丽红程凯凯潘孝晨汪柯文丽
- 文献传递
- 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7
- 2006年
-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综述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近期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展望,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 唐海明陈金湘熊格生李瑞莲刘爱玉徐一兰
- 关键词:棉花种质资源
-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6年
-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不育特征、遗传特性及其近年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 徐一兰唐海明官春云
- 关键词: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
- 不同耕作方式及泥浆沉实时间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洞庭湖平原区是湖南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与泥浆沉实时间对晚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移栽晚稻(T1)、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移栽晚稻(T2)、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移栽晚稻(T3)和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移栽晚稻(T4) 4个处理对晚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养分积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年份均以T4处理的水稻植株最高,分别为100. 5和99. 4 cm; 2个年份均以T1处理全生育期最短,分别为101和98 d;均以T4处理全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06和102 d;植株茎、叶及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4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745. 05、1867. 35、14 932. 2 kg/hm2(2016年)和3681. 15、1861. 05、14 897. 25 kg/hm2(2017年);水稻产量高低顺序均表现为T4、T2、T3、T1。植株茎、叶、穗及地上部分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以T4处理最高,T4处理的地上部分氮、磷、钾素积累量比T3处理分别增加9. 7、2. 32、10. 3 kg/hm2(2016年)和9. 7、2. 22、10. 3 kg/hm2(2017年)。因此,综合考虑生育期、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等因素,以T4处理最佳。
- 潘孝晨唐海明肖小平肖小平李超汤文光汪柯程凯凯
- 关键词:晚稻耕作方式干物质
- 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氨基糖积累特征被引量:11
- 2019年
- 以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化肥(NPK)、秸秆还田+化肥(NPKS)、30%有机肥+70%化肥(LOM)和60%有机肥+40%化肥(HOM) 5种处理,分析水稻分蘖旺期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氨基糖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与CK和NP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有机物料(NPKS、LOM、HOM)显著增加了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有机碳、总氨基糖及其氨基单糖(胞壁酸、氨基葡萄糖和氨基半乳糖)含量.不同施肥处理下3种氨基单糖的积累规律不同,说明不同微生物对施肥处理的响应趋势和强度有所不同.受稻田翻耕等均匀化土壤的农事操作影响,各处理总氨基糖含量在根际土与非根际土间无显著差异.氨基糖碳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贡献范围为24.0~28.3 mg·g-1,且以NPKS处理最高,HOM和CK处理最低.真菌氨基葡萄糖/胞壁酸比值范围为24.4~36.6,说明该试验点所有处理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有机质的降解与转化过程以真菌为主导,且与NPK和CK相比,NPKS处理的真菌参与度提高,而施用HOM处理的细菌参与度提高.
- 宁赵陈香碧唐海明葛体达何红波胡建良苏以荣邓扬悟
-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土氨基糖有机碳
- 不同种植模式对南方丘陵旱地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不同坡地类型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差异,探索适宜南方丘陵旱地最佳效果的种植模式。【方法】在上坡地设春玉米-饲草(SPD1)、红薯-饲草(SPD2)、红薯//春玉米-饲草(SPD3)3种模式;中坡地设春玉米-马铃薯(ZPD1)、大豆-马铃薯(ZPD2)、大豆//春玉米-马铃薯(ZPD3)3种模式;下坡地设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XPD1)、西瓜-秋玉米-马铃薯(XPD2)、西瓜//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XPD3)3种模式。连续3年测定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WC)、水分利用效率(WUE)、作物周年生产力及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结果】上坡地上,2008、2009和2010年SPD3较S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22.8%、21.6%和24.1%,WUE分别提高9.7%、17.8%和15.6%,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8.3%、16.1%和14.8%,较SPD2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6.1%、11.0%和14.5%,WUE分别提高61.9%、60.6%和62.5%,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62.4%、61.6%和64.8%;中坡地上,3年中ZPD3较Z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2.9%、13.3%和20.9%,WUE分别提高17.9%、22.5%和20.3%,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17.2%、21.4%和19.6%;下坡地上,3年中XPD3较X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5.1%、17.6%和12.9%,WUE分别提高47.5%、44.6%和38.5%,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41.5%、43.3%和37.6%,上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3种间作模式中,LER以XPD3模式最高,3年中较ZPD3分别增加15.70%、12.45%和13.94%,较SPD3分别增加10.32%、6.31%和5.65%,达显著差异(P<0.05)。3种坡地类型之间,3年中的土壤含水量,XPD1分别较ZPD1增加5.5%、27.3%和17.3%,较SPD1分别增加77.3%、56.9%和50.9%,ZPD1较SPD1分别增加68.0%、23.3%和28.7%;XPD3的WUE较ZPD3分别提高105.4%、101.2%和102.3%,较SPD3分别提高238.2%、230.2%和246.2%;3年周年经济产量,XPD3较ZPD3分别增加195.9%、104.1%和101.2%,较SPD3分别增加230.6%、224.4%和236.3%,ZPD3较SPD3分别增加62.0%、62.8%和67.2%,�
- 汤文光肖小平唐海明杨光立
- 关键词:丘陵旱地水分利用效率
-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根系形态建成及适应机理研究
- 我国在棉花育苗上已经发展了营养钵育苗、芦管育苗、无土育苗和穴盘育苗等技术,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以种子直播为主,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杂交棉,而采用育苗移栽技术。目前,在棉花育苗移栽上存在出苗、成苗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最近...
- 唐海明
- 关键词:棉花根系育苗细胞学生理生化特性
- 文献传递
- 发展高效农作制种植模式,促进湖南粮油作物生产安全
- 本文从湖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制度的演变过程、现有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采用比较分析,对现有稻田、旱地、棉田高效农作制度种植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为促进湖南粮油作物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促进农作制度改革、提...
- 汤文光肖小平黄凤球唐海明汤海涛汪柯杨光立
- 关键词:农作制粮油作物生产安全
- 文献传递
- 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双季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以紫云英-双季稻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RTO,对照)4种土壤耕作处理),于2016-2017年取样,应用常规试验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各处理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水稻植株的群体根系和地上部总干质量及茎、叶、穗群体干质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质量占总干质量的比例均表现为CT>RT>NT>RTO;齐穗期和成熟期,茎的比例均以RTO处理最高;苗期和分蘖期,叶比例均以NT和RTO处理最大,CT处理最小;早稻和晚稻的成熟期,穗的比例分别以RT和NT处理最大。不同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2个不同年份CT、RT和NT处理早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733.3,534.1,300.5kg/hm^2和731.1,556.9,276.2kg/hm^2;晚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582.5,399.8,282.9kg/hm^2和717.6,558.9,345.1kg/hm^2。总的来说,土壤翻耕和旋耕结合秸秆还田的综合措施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 唐海明李超肖小平汤文光郭立君程凯凯潘孝晨汪柯孙耿
- 关键词:水稻双季稻区干物质
-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1年
- 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设置免耕-免耕(NT-NT)、翻耕-翻耕(CT-CT)、翻耕-免耕(CT-NT)、旋耕-旋耕(RT-RT)和旋耕-免耕(RT-NT)5个耕作处理,以连续免耕(NT-NT)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轮耕技术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连续免耕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均呈现表层(0~5 cm)富集的现象;CT-CT、RT-RT处理较对照趋向于提高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与CT-CT、RT-RT相比,CT-NT和RT-NT均有利于提高表层0~5 cm土壤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降低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各处理早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0.4×104、16.82×104、32.04×104和28.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85%、21.58%、3.0%和19.38%。各处理晚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43.46×104、9.12×104、17.13×104和27.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8%、8.25%、4.69%和7.68%。CT-NT处理有利于增加早稻和晚稻的产量。
- 唐海明孙国峰肖小平汤文光陈阜张海林杨光立
- 关键词:轮耕稻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