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道电生理检查在窦性心动过缓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食道电生理检查在窦性心动过缓(S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纳入342例经体检及门诊诊断为SB的患者,依据心率<50bpm(68例,占19.8%)及≥50bpm(274例,占80.0%)而分为二组,并按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症状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检查(DCG)、药物前后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 342例患者中检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58例,占16.9%,275例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占80%,窦房结伴房室结功能低下者9例,占0.02%。心率<50bpm及≥50bpm在窦房传导时间(SACT)无差异,而在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50bpm组迷走神经张力明显高于无症状组。随年龄增长,SACT、SNRT、CSNRT值越大,迷走神经张力渐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组其SNRT、CSNR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中年龄越大,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年龄越轻,则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仍然是SB的主要原因。单纯SB的程度对于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无明显临床价值,需结合患者年龄,通过食道电生理检查评价,此检查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临床价值,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王锐郝应禄郑丽凤管洪顾红梅曾雁云曹洪浩刘建平
- 关键词: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障碍
-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探讨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
- 李燕萍郝应禄陶此玲杨娴王锐钱宝堂
- 隐源性卒中患者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xAF)在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患者中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40例,完善心脏、血管超声,血常规、凝血常规、血脂、血糖、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或)头颈CT血管成像(CTA)等检查,并根据既往病史、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入院7d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或72hHolter。将患者分为CS组、PxAF相关性卒中组、持续性AF(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mAF)相关性卒中组,进而分析PxAF相关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CS患者伴发PxAF的危险因素。结果:340例患者中,CS 251例、PxAF相关性卒中45例、PermAF相关性卒中44例。PxAF相关卒中与PermAF相关卒中组患者出院3~6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大(OR=1.142,95%CI 0.017~1.065)、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OR=1.351,95%CI 1.035~1.763)、AF鉴别评分(STAF)高(OR=3.945,95%CI 1.650~9.431)、伴频发房性早搏(OR=8.034,95%CI1.014~63.646)、左房直径增大(OR=1.452,95%CI 1.109~1.901)、梗死灶数目多(OR=2.317,95%CI 1.289~4.163)、梗死累及左右侧(OR=10.362,95%CI 1.389~77.301)是CS患者检出Px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年龄大、入院NIHSS评分高、STAF评分高、伴频发房性早搏、左房直径增大、梗死灶数目多、梗死累及左右侧的CS患者,应延长心电监测时间,及时发现PxAF。
- 戴晓蓉王浩代玲张瑞刘建平王锐魏青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
- 碎裂QRS波评价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前常规行十二导心电图(ECG)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有无f QRS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术后1月、6月跟踪随访ECG及超声心动图,对比两组间fQRS变化及心脏形态功能改变情况,平均随访28±7月,随访两组生存时间,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 1fQRS波组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高于无fQRS组,且多支冠脉血管病变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QRS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与无fQR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fQRS组心率变异性(SDNN)值低于无f RQ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AMI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的心血管死亡事件,fQRS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4两组PCI术后1月有LVEF增大及LVEDd的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少数患者碎裂减轻或消失。结论 fQRS波为评价AMI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预后提供了另一种新的便捷方法。
- 王锐缪英郝应禄管洪郑丽凤刘艳超顾红梅钱宝堂刘建平
- 关键词:碎裂QRS波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 中国成人晕厥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多中心 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晕厥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连续纳入2018年6月25日至2021年3月1日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37家三甲医院急诊、老年科、心内科门诊或晕厥单元就诊且初步诊断为晕厥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4950例,年龄(56.3±16.8)岁,男性2604例(52.6%)。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为神经介导性晕厥[2345(47.4%)],其次为心原性晕厥[1085(21.9%)],而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则相对少见[311(6.3%)],此外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有1155例(23.3%)。与≥65岁的患者比较,<65岁的患者中有诱因者更为多见[2066(72.4%)比786(27.6%),χ^(2)=136.5,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患者比较,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中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1972(79.0%)比1908(73.9%),χ^(2)=17.523,P<0.001]。女性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男性[1837(80.0%)比1863(73.0%),χ^(2)=33.432,P<0.001]。<65岁的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65岁者[2482(77.8%)比1218(73.4%),χ^(2)=11.756,P=0.001]。与<65岁的患者比较,≥65岁者伴紫绀的比例较高[271(18.2%)比369(12.7%),χ^(2)=23.235,P<0.001],伴大小便失禁的比例亦较高[252(15.2%)比345(10.8%),χ^(2)=19.313,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的患者比较,心原性晕厥患者有家族史者更为多见[264(24.3%)比754(19.5%),χ^(2)=11.899,P=0.001]。晕厥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依次为高血压[1480(30.5%)]、冠心病[1057(21.4%)]、心房扑动/颤动[359(7.2%)]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36(4.8%)]。心原性晕厥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晕厥患者[417(38.4%)比640(16.6%),χ^(2)=241.376,P<0.001]。此外,合并症还包括脑血管病[551(11.1%)]和糖尿病[632(12.8%)]。结论中国成人晕厥以神经介导性晕厥最为常见,有诱因、先兆的患者较为年轻,女性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心原性晕厥患者中有家族史、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较高。
- 杨丰菁李旭梁鹏刘中梅刘彤吴云信栓力张高星闫世林许岭平王立新胡波岳文伟浦介麟黄织春王锐文雯蔺佩鸿李莉余再新王晓东刘喜久阿迪拉·阿扎提张洁曲秀芬Gary TSE潘懿坤洪葵朱洁明李丽华潘文伍勇王敏宋昌军王增帅董剑廷杨新春胡喜田王福军刘文玲
- 关键词:直立性低血压神经介导性晕厥心房扑动不明原因晕厥老年科
- 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价值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 (Pd)与阵发性 (含特发性 )心房颤动 (AF)及房性心律失常 (AR)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 5 2例AF和 5 0例AR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 (Pmax)并与5 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 ,以上三组均按年龄分为≥ 60岁及 <60岁。结果 两年龄段的AF组、AR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则Pmax、Pd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AF和AR组在年龄、各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Pd≥ 40ms,预测Af的敏感性为 65 % ,特异性为 88% ,阳性预测准确度为 85 % ,Pmax≥110ms ,预测AF敏感性为 75 % ,特异性为 60 % ,阳性预测准确度为 66% ,而当Pmax≥ 110ms+Pd≥ 40ms时 ,预测AF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 44 %、92 % ,阳性预测准确度为 85 %。结论 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是预测AF。
- 普平王锐管红曹洪浩郑丽凤郝应禄刘琼芬
- 关键词:P波离散度阳性房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阵发性房颤敏感性
- 心率漂移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 2004年
-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室性早搏后心率漂移进行分析,并与心率变异性(HRV)、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期进行比较,揭示心率漂移是一种强有力的AMI恢复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报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AMI恢复期患者,提取心率漂移指标:室性早搏后最初两个RR间期的均值(R1R3)与早搏前的最后两个RR间期的均值(R-1R-3)之差除以早搏前最后两个RR间期的均值所得,以百分率表示。HRV指标:24小时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LVEF(%)。结果死亡组心率漂移多数≥0与存活线存在明显差异(P<0.05),SDNN降低、LVFE降低(P<0.05)。在Logistic单因素分析中,LVEF及心率漂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SDNN则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心率漂移可作为独立的AMI恢复期死亡率预报因子(P<0.001),LVEF次之(P<0.01)。结论室性早搏后出现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慢是缺血性心脏病低危病人的一种现象,而室早后上述现象迟钝或缺如,致心率漂移≥0,是AMI恢复期一种非常有力的独立预报死亡因子,其预报价值大于目前已知的其他因素。
- 王锐普平郝应禄管洪曹洪浩郑丽凤范昆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 心电散点图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总结分析心电散点图在诊断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6例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心电图Lorenz-RR散点图特点,并结合t-RR(时间-RR间期)散点图、逆向技术来分析心律失常情况。结果:经软件分析,生成的心电数据中IAT散点图具有明显规律性,能从中直接观察到186例患者房速的Lorenz-RR散点图的分布规律特征,在时间散点图、逆向技术综合分析后能进一步准确、清晰的分辨诊断房速频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房室传导比例等。诊断准确率达到96.77%。结论:深入了解IAT患者的心电散点图特点有助于整体诊断IAT发作时心室率及房室传导情况,对血流动力学评估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王锐管洪曾雁云
- 关键词:心电散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