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宇弘

作品数:20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10篇翻译
  • 4篇译学
  • 4篇英译
  • 4篇语言
  • 4篇汉语
  • 4篇翻译学
  • 3篇隐喻
  • 3篇哲学
  • 3篇哲学意义
  • 3篇通感
  • 3篇欧化
  • 2篇典籍翻译
  • 2篇修辞策略
  • 2篇译本
  • 2篇英汉
  • 2篇英汉语
  • 2篇语言学
  • 2篇认知语言学
  • 2篇体验性
  • 2篇文化

机构

  • 16篇沈阳师范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20篇王宇弘
  • 2篇潘文国
  • 1篇冯智强

传媒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语与翻译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外语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双语教育研究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目的论指导下的诗歌翻译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以《飞鸟集》郑振铎和冯唐译本为例
2023年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情感,体现特定的文化特色,因此诗歌翻译在翻译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诗歌独特的语言及表现形式也对译者的翻译提出挑战,成为展现译者主体性的重要场所。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著《飞鸟集》作为英文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以其语言简练而内涵隽永闻名于世。该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飞鸟集》的郑振铎及冯唐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阐述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中起到的作用。
焦兆宇王宇弘
关键词:《飞鸟集》目的论译者主体性
辜鸿铭《论语》英译的文章翻译学解读被引量:2
2023年
辜鸿铭英译《论语》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语》译本之一,为儒家思想的西传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考察,辜译《论语》的成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因素:译者的经历和学识等为其《论语》翻译实践奠定基础,译者的翻译思想与严复的“信、达、雅”不谋而合,译者的语言表达从整体上保障了译文与原文的“义合”“体合”与“气合”。文章翻译学将“文章”的概念从一种语言和文化延伸到另外一种语言和文化,拓展了人们对翻译本质和翻译原则的理解。从文章翻译学角度解读辜译《论语》,可为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实践与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王宇弘
关键词:辜鸿铭《论语》
从现代汉语词法的欧化看语言渗透的限度
本文首先从形态学角度对现代汉语词法在英语影响下所发生的主要变化一一进行甄别,指出其中的"欧化"现象及其对现代汉语词法影响的有限性,进而从"语言世界观"的哲学视角论证了不同语言之间语言渗透的有限性及其对普通语言学研究以及人...
王宇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法欧化
文献传递
追溯·整合·融通——英诗汉译中的翻译“达合”方法论初探
2024年
为进一步探究国内译论发展前景,摆脱“盲人摸象”式的百家译论,文章追溯了译论历史、整合了各家分说、融通了英诗汉译,并基于已有具体方法,提出“形而上”层面的“道”术构建——翻译“达合”方法论,即融通达合,以“无”胜有之法,尝试提出崭新的方法论体系,为未来译论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全新可能。
高玥王宇弘
关键词:英诗汉译
从形态学角度看现代汉语词法的欧化
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考察,对汉语词汇和词法在英语影响下所发生的主要变化一一进行甄别,明确指出哪些变化属于“欧化”范畴,哪些变化只是所有语言接触中所发生的共有现象,因而不是汉语的“欧化”。
王宇弘
关键词:形态学欧化
文献传递
论葛浩文的层级式文化翻译策略——读莫言《檀香刑》译本被引量:1
2017年
《檀香刑》是莫言小说中一部较为特别的作品,其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从"信"与"顺"的视角出发,分析葛浩文译本对原作的韵律特点、文化内涵和修辞风格的处理方式,将其翻译策略总结为"取之以信,舍之以顺",即在内容和形式上尽量贴近原作,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层级式的调适和取舍,以确保文本的可读性。这一翻译策略体现了葛浩文对原作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的充分尊重,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宇弘
关键词:翻译策略《檀香刑》
通感隐喻的认知基础和哲学意义被引量:43
2008年
从认知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其源域和目的域都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通感隐喻的产生并不是任意的,构成通感的不同感觉具有某种相似的跨感官特征,在隐喻映射的过程中保持不变,该特征的心理表征就是意象图式。本文通过两个具体的意象图式(“强度图式”和“节奏图式”)探讨通感隐喻的认知基础,对体验哲学框架下的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并且进一步揭示了通感隐喻所蕴含的人类心智的体验性以及其所具有的哲学意义。
王宇弘
关键词:通感隐喻意象图式体验性
以中国语言文化助力新时代外语教学——潘文国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2023年
采访者就中国语言文化与新时代外语教学的关系对潘文国教授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潘文国教授分析了在外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语言文化学习的原因:解决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回归中国外语教育的优良传统,深化对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认识,回应当代世界形势的发展对外语教育的新要求;同时解读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内容:中国语言的密钥是“字”和“文章”,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治”学体系;最后指出了外语专业进行中国语言文化教学的关键是好的教材、好的教师、好的教法。
王宇弘潘文国
关键词:中国语言中国文化
“家族相似”与范畴的本质——论“家族相似说”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的哲学意义
"家族相似"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对于系统解释范畴内部的"原型效应"、多义范畴的结构和扩展方式以及语言本身的范畴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范畴化"可以说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种认知活动,是指人类...
王宇弘
关键词:家族相似共相范畴化
文献传递
英汉语通感认知模式对比研究
本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形式—通感(synaesthesia),即运用有关某一感官印象的词语来描述其它感官印象的隐喻。通感隐喻的特殊之处在于,在隐喻映射的过程中,其源域和目的域都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从古至今,通感似...
王宇弘
关键词:通感隐喻文化个性感知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