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s在宫颈癌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C,D以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Prox-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的关系,以及VEGF-C/VEGF-D/VEGFR-3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 ptase-polymerase chain,RTPCR)及Real-time RT-PCR法分析100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A,C,D以及Prox-1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A,D和Prox-1的表达水平在淋巴转移组织和未发生淋巴转移的组织中有统计学差异,VEGF-C在癌症组织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但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呈一定的增高趋势。结论 VEGF-A,C,D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从多方面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 李亮陈滢汪晶王晶李少蓉
- 关键词: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结转移
- NDRG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NDR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分化程度Ⅰ级9例,Ⅱ级8例,Ⅲ级13例)、20例宫颈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DRG1 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到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直到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DRG1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NDRG1 mRNA的表达与NDRG1蛋白的表达相一致,即相比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在宫颈鳞癌组织中NDRG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NDRG1 mRNA与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下调表达提示NDRG1基因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 李亮汪晶谢守珍王晶
- 关键词:宫颈癌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 两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两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6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种途径NACT前后的局部宫颈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D(VEGF-A,C,D)的表达量,并分析两种NACT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VEGFA,C,D在癌症组织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经静脉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VEGF-D治疗后的表达量低于治疗前(P<0.05),VEGF-A,C在治疗前后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经动脉灌注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VEGF-C,D治疗后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VEGF-A的表达量在治疗后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静脉化疗和动脉灌注化疗均降低了宫颈癌组织内的LMVD,动脉灌注化疗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4两组患者均达到明显的近期临床缓解,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静脉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静脉化疗疗效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有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均无关;动脉灌注化疗总的有效率高达93%,但其疗效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结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宫颈癌近期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 王晶陈滢汪晶童明杨赛花
-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静脉化疗微淋巴管密度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管新生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e-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A,B,C,D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及免疫组化分析57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DGF-A,B,C,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的相关性。结果 PDGF-A,B,D在各期癌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PDGF-C在正常组织与癌症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PDGF-A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呈增高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3个因子在这三组中的表达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中LMVD明显低于宫颈癌组织(P<0.05),且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中的L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宫颈癌组织中PDGF-A,B,D的表达与LMVD呈正相关性(P<0.05),但是三个因子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 PDGF-A,B,D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PDGFs的表达也促进癌组织中淋巴管的新生,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新生又是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阶段,因此通过阻断PDGFs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一个新靶点。
- 汪晶宋成文魏华芳王晶
- 关键词:宫颈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新生
-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联合利凡诺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在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研究较热门,但尚无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报道。作者科室近两年采用子宫颈扩张双球囊联合利凡诺引产,并与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两种方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两种引产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
- 魏华芳汪晶宋成文王晶
- 关键词:双球囊利凡诺瘢痕子宫引产
- 绝经后妇女取环单独应用补佳乐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取环单独应用补佳乐的可行性。方法将2011-05/2013-02月在作者医院门诊取环妇女12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为40例,取环术前1周每日口服补佳乐3 mg;观察2组为40例,除术前1周每日口服补佳乐3 mg外,术前2 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为40例,术前不用任何药物。记录3组取环术中宫颈软化、疼痛程度、出血、取环时间和取环结果,以及服用补佳乐后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子宫内膜情况。结果①观察1组及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宫颈软化好,术中疼痛程度轻,取环成功率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1组及2组服用补佳乐后,E2水平明显增高,追踪1月后E2降至服药前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用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电话随访患者均无乳房胀痛、阴道流血情况。③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取环单独应用补佳乐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取环的成功率,比联合用药简单,适用人群更广泛。
- 宋成文汪晶童明田文秀张红张鹏王国珍王晶
- 关键词:补佳乐绝经取环术米索前列醇
- 轻度子癇前期孕妇AGT基因多态性及分娩方式探讨
- 2015年
- 目的研究轻度子癇前期孕妇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M235T多态性及分娩方式,探讨如何降低轻度子癇前期孕妇剖宫产率。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75例轻度子癇前期患者和75例正常妊娠妇女的AGT基因M235T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基因型分为TT型和非TT型组,记录4组子宫动脉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剖宫产原因。结果 1轻度子癇前期患者的TT基因型比例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剖宫产率与TT型比率呈正相关。3轻度子癇前期TT型患者子宫动脉的S/D值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但PI、RI值无差别;轻度子癇前期TT型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下降,产后出血量增多,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轻度子癇前期TT型组经阴道分娩的的新生儿窒息率较剖宫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TT型组无显著变化。5轻度子癇前期剖宫产原因中社会因素占第一位,医源性因素不容忽视。结论 AGT M235T多态性与轻度子痫前期发生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轻度子癇前期的易感基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轻度子癇前期非TT型患者,可以试产,母婴预后好。
- 宋成文汪晶梁琳魏华芳田金华袁璐王晶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围生儿预后剖宫产
- 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联合双球囊用于中晚期死胎引产42例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联合双球囊在中晚期死胎引产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3月—2014年3月84例因中晚期胎死宫内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治疗组42例,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联合双球囊引产,对照组42例,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引产。观察两组引产成功率、宫颈成熟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引产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 h后宫颈成熟总有效率(92.9%)明显优于对照组(54.8%,P<0.01);治疗组引产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1%,P<0.05);宫缩发动时间[(17.2±3.2)h]明显短于对照组[(26.2±4.3)h];总产程时间[(4.6±2.3)h]明显短于对照组[(7.2±3.2)h];住院时间[(4.2±2.1)d]明显短于对照组[(6.5±1.9)d]。治疗组42例未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引产并发症,两组引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联合双球囊用于中晚期死胎引产,能明显提高宫颈成熟度,缩短引产时间,提高引产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引产并发症。
- 魏华芳汪晶宋成文王晶
- 关键词:双球囊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