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艳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信仰
  • 2篇凝固
  • 2篇农耕
  • 2篇农耕文明
  • 2篇灵魂
  • 1篇信仰观
  • 1篇仪式
  • 1篇仪式研究
  • 1篇游牧
  • 1篇游牧文明
  • 1篇中国生态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博物馆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研究
  • 1篇簸箕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形式
  • 1篇文明
  • 1篇交融

机构

  • 5篇贵州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杨春艳
  • 1篇吴秋林

传媒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 1篇第八届人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生态博物馆的“生态”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生态博物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关系的建立和表达。其主要的路径是把社区区域等同于生态博物馆区域,并且使用布展方式在区域内建立标牌,以实现博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建立。中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全景式地实践了这一过程,并且在早期的“六枝原则”中明确了这一理论。早期的“生态”表现中确立了博物与环境关系的经典范式,后期多元化“生态”表现中,还实现了生态学与生态博物馆的融合。最后其生态理念融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缘政治关系中,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之一。
吴秋林杨春艳
黔西北苗族“解簸箕”仪式研究
本文是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黔西北苗族“解簸箕”仪式的初步研究。以黔西北苗族独特的灵魂信仰方式为论题的切入点,遵循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对黔西北苗族“解簸箕”仪式的构架、信仰观念及其文化内涵作解析,试图从这个仪...
杨春艳
文献传递
祖灵筒——在农耕文明中凝固的草原灵魂
以生存方式来研究文明形式是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基本惯例,我们所说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就属于这样的节点界定。亦然同理,有什么样的文明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信仰内涵和信仰形式,因为它们表现了在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中所呈现的灵魂...
杨春艳
文献传递
方法与文化形式
2008年
方法是从工具中演绎出来的理性认识,或者说是一个从工具的理性认识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方法是从人类的工具形式——工具形式的认识和思考中而来的。它在进入人类文化的构建时,与其他因素一起,成为人类文化中文化形式的重要因素。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多样性和相似性在这里有一定的解释,人类文化的相似性主要由文化内容决定的,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主要由文化形式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的形式,因此,文化形式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春艳
关键词:文化文化形式
祖灵筒—农耕与游牧交融的文明凝固被引量:2
2009年
彝族的祖灵信仰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彝族祖灵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祖灵筒信仰,而祖灵筒独特形制的形成与彝族族群先民的经济文化类型密不可分,是彝族信仰文化在游牧文明形式与农耕文明形式冲突下的凝结。
杨春艳
关键词:游牧文明农耕文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