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秋林

作品数:34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文化
  • 5篇人类学
  • 5篇布依族
  • 3篇信仰
  • 3篇仪式
  • 3篇文化基因
  • 3篇民族
  • 2篇艺术
  • 2篇社会记忆
  • 2篇群体主义
  • 2篇仡佬族
  • 2篇傩文化
  • 2篇文化人类学
  • 2篇文学
  • 2篇苗人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侗族
  • 1篇新论
  • 1篇信仰结构

机构

  • 28篇贵州民族大学
  • 6篇吉首大学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贵州中医药大...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 1篇兴义民族师范...

作者

  • 33篇吴秋林
  • 1篇温佐吾
  • 1篇杨春艳
  • 1篇郎丽娜
  • 1篇吴晓梅
  • 1篇吴晓梅
  • 1篇杨春艳

传媒

  • 7篇贵州民族学院...
  • 3篇宗教学研究
  • 2篇民族研究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林业与社会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六盘水师范高...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兴义民族师范...
  • 1篇民族学刊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非物质文...
  • 1篇灾害人类学及...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记忆下的侗族“萨岁”崇拜被引量:1
2015年
侗族是一个有着共同信仰的民族,他们共同信仰的始祖就是"萨岁"。"萨岁"成为侗族人集体信仰的文化符号,在他们的社会中,"萨岁"既是生活化的人,也是侗人社会的保护神。侗人通过社会记忆中的多种形式把具有世俗性的"萨岁"变成他们的女英雄。不仅如此,还赋予了她神的灵性,使得"萨岁"具有神圣性。在社会记忆之下,运用仪式、传说、神话等方式将"萨岁"塑造成侗族信仰的主神。因此,可以说侗人运用社会记忆构建了他们自己的信仰体系。
吴秋林
关键词:侗族神灵崇拜社会记忆
民族碑刻:社会记忆、地方志、民俗的循环——以西南地区布依族碑刻为例
2020年
碑刻作为金石文化之一,是社会记忆的一种载体和方式,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但碑刻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此。它是一种文化运动的循环过程,即碑刻记忆了社会事件,久而久之便成了民俗,反过来又解释了碑刻的社会记忆,而地方志记载了碑刻和民俗,又为其上升为国家历史和国家性质的社会记忆做好准备。碑刻作为一种社会记忆的符号,与地方志之间是一种互证关系。但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碑刻这种社会记忆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它还具有文化再生产的能力,是民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同时,研究还发现,社会记忆、地方志和民俗三者之间的循环互动不是某一个地方的特例,它是东亚文化圈中传统文化生成的路径。
吴晓梅吴秋林
关键词:社会记忆文化再生产民俗
苗族文化的群体性研究
2017年
在苗人的社会组织结构中表现出其"群"和"群体主义"的思想,这样的"群"和"群体主义"又是源于其"鬼"文化信仰体系中以群体形式存在的崇信对象,我们称其为"鬼群"。"鬼群"的存在影响着苗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在民族志当中有许多例证。当把苗人的"鬼群"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群进行一番比较时,便发现了古代的"集体主义"、"儒家性集体主义"与苗人的"群体主义"的本质区别,以及苗人平权社会组织建构与中华集权社会组织所不同的文化基因建构。从而得出,平权社会与集权社会,只要与其文化相适应,都有其有效和合理性。
彭娜娜吴秋林
关键词:苗人群体主义集体主义
微信:结群革命与现代生存被引量:7
2018年
在人类的文化基因中,没有任何的人群能够摆脱结群这一人文进程。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结群而居的传统方式已经成为往事,居住的结群让我们"分布"到社区里,而原来结群具有的许多功能被碎片化到城市的各种馆站机构中。在结群方式上,微信群又提供了一种结群的革命方式。微信结群基本的群特征有:交流信息是微信群的第一功能,传播专业知识是微信群的第二功能;表达对于事物的意见和看法是微信的第三功能。微信结群在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也像城市里的各种馆站,碎片化地呈现了以前结群中的不同功能,把以前的结群中群体聚居分散在各种各样的结群中。这种结群一方面弥补了我们社区聚居中的缺陷,是一种结群革命,但它却进一步强化了社会陌生化的程度。
吴秋林
关键词:网络社会
水灾害的人类学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水环境为人类的生命和文化建立了水生态环境,它的存在直接导致或者说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形成,所以,任何的水灾害出现,就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会使人类的文化发生变化。旱灾在三种水灾害中时间长度最长,作用力慢而持久,对文化的影响力也慢而持久。中国西南地区的旱灾对西南地区的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最大。中国西南地区的旱灾使西南地区的经济损失巨大,但在文化影响方面是良性的。
吴秋林
关键词:水灾害人类学意义
文化基因与社区营造——兼及中国社区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的国家社区营造是从21世纪初叶开始的,是顺应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而来的新的社会结群和国家的“元治理”方式,但它延续和“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一系列的原始结群遗产,故中国的社区营造目前大致有八种方式。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社区营造一样,社区带有一系列现代性社会建设的“公共服务”特征,文化基因作为重要的历史性遗存,也在各自的社区营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一种历史文化标志。这在中国的社区营造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文化基因的多形态,使得中国的社区营造比之具有更多的多样化特征和意义。
吴秋林吴晓梅
关键词:文化基因
原始文化基因论被引量:31
2008年
原始文化基因论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论题。一是提出原始文化基因论这一观点,认为"原始文化基因"是指原始文化上的一个基本单位。二是认为文化人类学中的这个最基本的原始文化基因在其内部运动中对文化有根本性的影响。三是认为原始文化基因论能改变现存的文化人类学中的某些概念和认识,以利于更好、更准确、生动地叙述文化人类学上的一些问题。四是原始文化基因论从根本上就肯定了原始文化的现实意义,能促进我们发展更为良好的人类文化空间。
吴秋林
关键词:人类学文化基因原始文化
仪式与傩戏的神性空间被引量:11
2007年
贵州傩文化主要表现在傩戏的演出中。贵州的傩戏主要是一种酬神戏,它的演出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神性空间。在贵州,普遍存在的傩戏一般而言有三种类型:一是威宁的原始傩戏撮泰吉;二是铜仁地区以土家族为主的傩堂戏;三是安顺市以屯堡人为主的军傩地戏。每一种傩戏所建立的神性空间性质不同,并且与其傩戏的性质相吻合。在这些神性空间实现时,一般都依赖的是一系列的仪式来实现从世俗空间向神性空间的转换。由于傩戏的种类不同,其仪式与神性空间的关系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吴秋林
关键词:仪式傩戏
中国影视民族学历史缘起、功能和分类
2024年
影视民族学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中已经是一个“显学”,是一个代表现代性的学科,中国的影视民族学也在百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其学科地位与自己的贡献不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梳理现当代中国关于影视民族学的概念,认为中国从概念起就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了影视民族学的概念,并且在其后追索了影视民族学的历史缘起。在中国百年的影视民族学实践中,还从拍摄原则、功能和作用认知、影视民族志影视片的分类等方面发展了自己具有特色的实践理性认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影视民族学的研究和拍摄。
李君怡吴秋林
歌唱的生存——羊场布依族盘歌综论被引量:4
2012年
羊场布依族是处于中国西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族区域边缘的一个群体,其各类歌唱保存得十分完整,且意象古老。我们可以把羊场布依族盘歌分为四个类型:丧祭仪式歌、婚礼仪式歌、友情仪式歌和"户外歌"。其歌唱内容无所不包,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间文学、民族文学、民俗学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吴秋林
关键词:综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