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汶洋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牵张
  • 3篇牵张成骨
  • 3篇成骨
  • 2篇下颌
  • 2篇下颌牵张成骨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治疗
  • 2篇IN_VIV...
  • 2篇BFGF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信息资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药物
  • 1篇乳铁蛋白
  • 1篇市民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李汶洋
  • 3篇胡静
  • 2篇蒋校文
  • 2篇宋冬惠
  • 2篇祝颂松
  • 2篇王雪梅
  • 1篇黄静
  • 1篇赵芮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bFGF-in vivo基因治疗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下颌牵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牵张结束的最后1d,对实验组的牵张间隙内注入转染重组腺病毒(Ad5-bFGF),而对照组的牵张间隙内则注入生理盐水。并于牵张结束后4周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将取下的下颌骨标本分别进行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影像学、组织学以及三维CT重建结果证实: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能X线(DXA)分析也显示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bFGF-in vivo基因治疗可有效地促进DO过程中的新骨形成。
李汶洋蒋校文祝颂松宋冬惠王雪梅胡静
关键词:牵张成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
bFGF-in vivo基因治疗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治疗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兔下颌牵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在牵张结束的最后1d,对实验组的牵张间隙内注入转染重组腺病...
李汶洋蒋校文祝颂松宋冬惠王雪梅胡静
文献传递
四川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建设路径研究——以物联网模式为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角度看,四川省面临着技术、管理和制度三重困境,具有典型性,而物联网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路径。将物联网运用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应着眼于提升基础教育智能化水平,实现教育云端"整合、分析、管理"三位一体,落实云教育应用端,从而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差距,全面推动四川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发展。
唐迩丹李汶洋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
乳铁蛋白对牵张成骨促进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LF)对牵张成骨的作用。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20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对照组自延迟期第2天开始每日灌胃0.9%氯化钠溶液(1 ml/kg),相同时间内,将LF(85mg/kg)溶解于相同容积的0.9%氯化钠溶液中对实验组进行灌胃。于牵张结束后8周处死所有实验动物,收集标本进行X线、Mirco-CT、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动物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的量优于对照组,并显著改善了新生骨痂的显微结构及生物力学强度。结论:LF能够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的形成。
赵芮李汶洋胡静
关键词:牵张成骨乳铁蛋白骨再生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体制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成渝地区的现实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随着成渝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有序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为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成渝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三大体制困境:牢固的户籍制度、难以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及排斥性的社区管理制度。破局成渝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困境需要从开创体制新格局、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构建农民工社区服务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入手,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打造有力的外部环境,奠定坚实的内生土壤。
黄静李汶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他汀类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2013年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以下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PubMed(1966年1月至2011年8月),CENTRAL(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2011年第3期)和EMBASE(1984年1月至2011年8月)。两个独立的评审系统通过审核随机对照试验,提取、处理数据。确定他汀类药物对RA患者的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共包括7项对照试验,共279例患者。RA炎症水平由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进行评估。他汀类药物使用对降低CRP产生积极影响[均数-0.58×标准差(x-0.58s),95%CI为(-1.08,-0.09),P=0.02],而没有降低ESR水平[x-3.62s,95%CI为(-12.15,4.92),P=0.41]。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RA对患者炎症因子部分降低具有积极作用。建议进行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周窈佳李汶洋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C-反应蛋白质红细胞沉降率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