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战永

作品数:36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缺血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家兔
  • 5篇脑缺血
  • 4篇丁苯
  • 4篇丁苯酞
  • 4篇烫伤
  • 4篇球结膜
  • 4篇微循环
  • 4篇结膜
  • 4篇苯酞
  • 3篇蛋白
  • 3篇严重烫伤
  • 3篇依达拉奉
  • 3篇微血管
  • 3篇高龄
  • 3篇TIA

机构

  • 30篇廊坊师范学院
  • 17篇廊坊市人民医...
  • 3篇南开大学
  • 3篇石油天然气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6篇李战永
  • 6篇王建桥
  • 4篇孔德强
  • 3篇张庆富
  • 3篇孔德强
  • 3篇郭红珍
  • 3篇高双苓
  • 3篇解春艳
  • 3篇张建伟
  • 2篇孟凤琴
  • 2篇杨卓
  • 2篇孙向军
  • 2篇王学仕
  • 2篇武桂平
  • 2篇王伟刚
  • 2篇王建军
  • 2篇李万刚
  • 2篇魏向东
  • 2篇张涛
  • 1篇杜娟

传媒

  • 7篇临床与病理杂...
  • 4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大鼠脑红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大鼠脑红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依达拉奉+假手术组、脑梗死组、依达拉奉+脑梗死组,每组12只。于造模前3 d开始,依达拉奉+假手术组、依达拉奉+脑梗死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3 mL/kg,假手术组、脑梗死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3 d后,脑梗死组、依达拉奉+脑梗死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梗死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脑红蛋白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脑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依达拉奉+假手术组(P均<0.05),依达拉奉+脑梗死组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中HIF-1α、VEGF、EPO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依达拉奉+假手术组(P均<0.05),且依达拉奉+脑梗死组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上调脑梗死大鼠血清中脑红蛋白水平,可能与上调海马区神经细胞中HIF-1α、VEGF、EPO的表达有关。
郭银玲武桂平徐彩娜高倩兰李战永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大鼠脑红蛋白
丁苯酞联合双抗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分析评估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109例高龄脑梗死患者,按给予治疗的药物不同分为2组,双抗组(55例):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组;丁苯酞组(54例):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组。分析丁苯酞组患者给药2w前后的心、肝、肾、凝血功能变化及空腹血糖变化,比较双抗组和丁苯酞组在住院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丁苯酞组给药前后患者心、肝、肾、凝血功能反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治疗1w后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升高,停药1w后可恢复正常;给药第2天偶发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未经药物处理2d内自行消失。结论应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短期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具有临床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可逆。
孔德强魏向东王建桥李秀云李战永
关键词:丁苯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死高龄患者
Lp-PLA2、hs-CRP和FIB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40例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梗组),以100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一般临床数据及检验结果,记录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估患者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重度脑梗死患者的Lp-PLA2、hs-CRP和FIB水平均高于轻度及中度脑梗死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梗组患者的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p-PLA2、hs-CRP和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显著相关(P<0.05)。Lp-PLA2、hs-CRP和FIB 3个指标中,Lp-PLA2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价值最高;Lp-PLA2、hs-CRP和FIB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率。结论联合检测Lp-PLA2、hs-CRP和FIB对判断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较高价值。
孟凤琴曹军石亚志李战永于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
国外烧伤微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李战永
关键词:微循环变化烧伤后
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龄老年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入院治疗的高龄老年(≥80岁)脑梗死病例221例,按治疗方法分为4组:单抗组、双抗组、丁苯酞+单抗组、丁苯酞+双抗组。分别观察各组患者治疗4周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血浆C反应蛋白(plasma 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对比4组间的NIHSS评分差值、CRP差值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血浆CR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NIHSS评分差值及血浆CRP水平差值变化趋势一致:丁苯酞+双抗组与其它3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丁苯酞+单抗组与双抗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丁苯酞+双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它3组(P<0.05),丁苯酞+单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抗组(P<0.05),丁苯酞+单抗组和双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丁苯酞能显著提高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龄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孔德强魏向东王建桥李战永
关键词:丁苯酞抗血小板脑梗死NIHSS评分C反应蛋白
L-精氨酸通过抑制NF-кB途径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4年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组、I/R组、L-Arg治疗(ARG)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I/R组、ARG组于缺血2 h再灌注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L-Arg,实验中监测大鼠血压。于再灌注72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测定大鼠缺血脑组织内NF-κB p65、IκB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各组大鼠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I/R组相比较,I/R后72 h,ARG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3与Sham组比较,I/R组NF-κB p65表达明显升高(P<0.01),IκBα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ARG组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R组、高于Sham组(P<0.05),ARG组IκB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组、低于Sham组(P<0.05)。结论 I/R后早期给予L-Arg可减轻脑组织损伤,其机制与一氧化氮(NO)抑制NF-кB激活有关。
缴克华丁俊丽贺婕银广悦李战永
关键词:L-精氨酸脑缺血-再灌注IΚBΑ
食药用菌多糖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天然活性物质食药用菌多糖提取工艺成熟,对机体毒副作用小,且具有较高的抗肿瘤药用价值。总结近十年来食药用菌多糖抗肿瘤机制的研究结果,分析了重要食药用菌的抗肿瘤特点、食药用菌抗肿瘤的调控机制及其功效,对多糖作为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进行了阐述,对促进食药用菌多糖抗肿瘤应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刘学娟张洁王晶尚校兰尚校兰李战永乔洁闫训友
关键词:肿瘤
构建“面向世界”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被引量:1
2005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遵循教育对家人心理和认知的发展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因人施教;创造实践机会,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在分析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经验的同时,提出构建我国“面向世界”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新思路、新举措。
刘治安李战永
关键词:道德教育体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因人施教教育经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与OSAS的严重程度呈非线性关系。影响OSAS患者认知功能的关键因素是睡眠片段和夜间低氧血症。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
孔德强李战永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氧血症
联合评分评估TIA后早期卒中风险的应用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联合评分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 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风险进行评估的效能。方法收集120例TIA患者,通过头DWI明确有无新鲜梗死。入院后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含量。在ABCD2评分基础上,结合血清hs-CRP、FIB结果形成联合评分,对比分析TIA后1周内ABCD2评分与联合评分两种方法的评估效能。结果 120例TIA患者中,39例(32.5%)在发病1周内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与联合评分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脑梗死发病率由高到低顺序为:高危>中危>低危。联合评分低、中危组人数减少,高危组人数增加。与ABCD2评分比较,联合评分低、中危组脑梗死发病率降低,高危组脑梗死发病率升高。联合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ABCD2评分(P<0.001)。结论结合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联合评分效能高于单纯的ABCD2评分,联合评分能更好预测高危人群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可用于临床指导TIA危险分层和治疗。
高双苓王建桥王学仕李战永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ABCD2评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