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和
- 作品数:28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α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本文旨在进一步探究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对肝纤维化的疗效,证实IFN-α的抗纤维化作用;同时从分子水平来探讨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的机理,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技术测定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后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含量。结果实验组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经IFN-α治疗后,其血清CⅣ、HA、LN、PDGF-BB含量下降非常显著(P<0.01),血清PⅢP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患者组随着肝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PDGF-BB水平亦随之上升,且血清PDGF-BB水平与PⅢP、CⅣ、LN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FN-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性是肯定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DGF-BB水平升高,且其升高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观察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的指标。IFN-α抑制PDGF-B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纤维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张宇陈焕永朱思和卢宝玲蔡华枫王菲
- 关键词:肝纤维化干扰素Α肝炎病毒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4年
-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诊断意义。分别用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及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测定了 35例肝细胞癌 (HCC)、16例肝硬化 (LC)和 16例慢性肝炎 (CH)及 10例正常对照者 (NC)的血清VEGF、IGF -Ⅱ水平。HCC患者血清VEGF、IGF -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各病组 (P <0 0 1或P <0 0 5 ) ,二者对于AFP阴性的HCC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6 3 6 %和 5 4 5 % ,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达 94 3%。有远处转移的HCC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 周慧马英骥杨宝山朱思和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癌
- α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03年
-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最主要特征是慢性化,肝纤维化是这一慢性化过程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病变,因此,及早阻止肝纤维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张彬彬朱思和蔡卫民
- 关键词:Α干扰素慢性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抗病毒
- 黑龙江省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以ELISA法检测黑龙江省临床各型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PHC)共259例患者血清中抗-HCV。阳性者49例,阳性率18.9%。急肝、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的阳性率依次增高。而PHC的阳性率为25%,各组间差异显著。其年龄分布显示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P<0.05)。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刘茂才朱思和耿宏光黄桂荣尹德铭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肿瘤丙型肝炎病毒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12检测结果被引量:9
- 2004年
- 实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非甲~非戊型肝炎(NA~NE)3部分人群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γ干扰素(IFN γ)及白细胞介素-12(IL-12)3种细胞因子水平.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非溶细胞性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机制.
- 李志群朱思和陈焕永李志恒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
-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实验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73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HB)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检测并做基因型别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李志群李志恒王菲陈焕永郭伟朱思和
-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IL-15和sICAM-1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 2003年
- 陈国林朱思和马英骥蔡华枫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IL-15SICAM-1血清极期
- 非细胞毒性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清除HBV而引发的细胞免疫病理损伤,涉及到病毒和机体两方面因素,而非细胞毒性机制在清除HBV中发挥主要作用。
- 李志群朱思和李志恒成军马英骥
- 关键词:细胞因子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毒性T细胞
- 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血清IL-10、IL-12、sIL-2R、TNF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IL 10、IL 12、sIL 2R、TNF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观察IFN抗病毒治疗对于上述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检测 14例正常人及 30例慢性肝炎患者 (包括IFN治疗前后 )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且其值与ALT显著正相关 ;经IFN治疗后上述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 ,抗病毒无效组治疗前血清中sIL 2R、IL 10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 (P <0 .0 5 )。结论 上述因子共同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 ,并可用于评价IFN对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 ;且sIL 2R、IL 10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 王岩马英骥杨宝山蔡华枫朱思和
- 关键词:IL-10IL-12SIL-2RTNF
- 白细胞介素-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及体外对转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HepG2.2.15)细胞HBV DNA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试验办法检测其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收集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与已培养了24 h的HepG2.2.15细胞共孵育,经过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培养96h后,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的含量。结果 PBMC在HBcAg联合0.2、1.0、5.0ng/ml的IL—18刺激下,慢性肝炎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0.2ng/ml组:t 11.7,P<0.01;1.0ng/ml组:t-16.19,P<0.01;5.0ng/ml组:t-20.12,P<0.01);在HBcAg联合IL-18和IL-12刺激下,慢性肝炎IFN-γ的水平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1313.20±187.76)pg/ml和(390.75±43.23)pg/ml,t—23.94,P<0.01;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中,单独HBcAg刺激组与HBcAg联合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组相比,联合刺激组的IFN-γ的水平均较单独刺激组增高;HBcAg联合IL-18刺激组与联合IL-12和同一浓度的IL-18刺激组相比。
- 孙颖陈焕永王菲张新姜宏齐邵凤娟朱思和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