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奎栋
- 作品数:126 被引量:43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4
- 2013年
- 深海的海山生态系统支持着独特的生物群落,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种扩散和进化的重要节点。由于研究的欠缺和认识的不足,国际间对于海山的区系和生物多样性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存在海山特有种假说、物种源汇假说、孤岛假说、绿洲假说等各种假说,且均有争议。综述了海山生物区系和多样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就我国未来有关海山生物区系和多样性研究提出了建议。
- 张均龙徐奎栋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区系深海底栖生物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表层水体纤毛虫多样性评估方法比较与优化
- 2024年
- 基于扩增子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于微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不同的测序手段和数据分析流程,影响着微型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本研究以易于形态鉴定的砂壳纤毛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DNA测序、RNA测序和形态学方法检获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等,探究序列分析流程中关键步骤:嵌合体处理、可操作分类单元分析方法选择、合并相似分类单元以及去除稀有类群等对多样性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基于DNA还是RNA的分子手段与形态学方法检获的主要物种基本一致,与DNA测序相比,RNA测序检获的物种数少,但差异不显著。基于97%以上相似度聚类和单核苷酸变异所得群落结构相似,无显著差异;且所有分析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然界中不同类群的相对丰度。相较于单核苷酸变异和其他相似度阈值,99%相似度下聚类所得多样性更为接近形态学结果。去除嵌合体和稀有类群(去除阈值:DNA测序0.05%;RNA测序0.07%),可明显改善分子多样性虚高的问题。本研究为纤毛虫等真核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分析流程,对未来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万圆圆赵峰王超锋张越徐奎栋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纤毛虫分子多样性
- 菲律宾蛤仔鳃寄生触毛类纤毛虫——厚鱼钩虫(Ancistrum crasum)的形态学研究(原生动物,纤毛门,盾纤目)被引量:2
- 1997年
- 报道了采自青岛胶州湾的菲律宾蛤仔鳃丝上寄生的一种触毛类纤毛虫,经鉴定为厚鱼钩虫(AncistrumcrassumFenchel,1965)。本文运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法对其活体形态及纤毛图式进行了详细描述。此为我国新记录,同时也是触毛亚目纤毛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 徐奎栋孟凡林曹金祥宋微波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
- 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山的金相柳珊瑚属(珊瑚虫纲:软珊瑚目:金柳珊瑚科)二新记录种
- 2019年
- 为探究热带西太平洋海山生物多样性, 2016 年利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 M2 海山进行了采样调查,其中获得了 3 个深水金相柳珊瑚样本。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其为黑发金相柳珊瑚 Metallogorgia melanotrichos (Wright & Studer, 1889)和长刺金相柳珊瑚 Metallogorgia macrospina Kükenthal, 1919。这两种金相柳珊瑚均为该区域的新记录种,对其作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依据特征性状对该属所有物种作了分类检索。
- 徐雨李阳徐奎栋
- 关键词:OCTOCORALLIA
- 深海“铠甲勇士”——多鳞虫
- 2019年
- 多鳞虫是深海十分常见的多毛类,具有很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鳞片是它们与生俱来的'铠甲',可保护柔软的身体不受恶劣环境和天敌的侵害。它们既是身披'铠甲'、威风凛凛、来去自如的'勇士',也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隐士。
- 吴旭文徐奎栋
- 关键词:多毛类深海环境多毛纲热液喷口
- 海山不同水层的八放珊瑚多样性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 2024年
- 海山是深海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地,而八放珊瑚是其中多样性高且占优势的类群,是海山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指标类群,但迄今对其在全球海山的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尚未报道。研究整理分析了全球341座海山的24352条八放珊瑚记录,探讨了八放珊瑚在200~1000 m和1000 m以深的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1000 m水层八放珊瑚属级记录最多的网格分布在夏威夷群岛海域,1000 m以深为夏威夷群岛海域和西北大西洋。使用层级聚类分析海山群落相似性与Infomap Bioregions网络分析,可将200~1000 m的八放珊瑚划分为9个生物地理区,且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州海域、夏威夷群岛海域与热带太平洋海域分区明显;1000 m以深的水层可划分为11个生物地理区,加利福尼亚海域、太平洋中部与东南海域分区明显。Mantel test分析显示200~1000 m水层温度与生物地理区内的生物组成差异显著相关,层级聚类和网络分析显示溶解氧含量和流速亦为显著因子。通过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表明200~1000 m和1000 m以深的部分八放珊瑚属对温度、溶解氧含量、盐度及流速等特定环境因子存在显著偏好,这可能是导致不同生物地理区八放珊瑚组成差异的重要原因。
- 王婷婷韦杰鸿徐雨窦方坤徐奎栋赵峰
- 关键词:网络分析大数据
- 黄渤海常见经济贝类及鱼类的危害性纤毛虫原生动物
- 研究涉及黄渤海沿岸常见的25种经济贝类和18种鱼类的38种危害性纤毛虫原生动物,包括6新种:竹蛏楔盘虫(Sphenophrya solinis n.sp.)、大粘叶虫(Myxophyllum magnum n.s...
- 徐奎栋
- 黄海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定量蛋白银染色(Ludox-QPS)方法,对2010年7月和11月获自黄海海域沉积物中的底栖纤毛虫进行了群落结构研究,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浒苔暴发期间,纤毛虫现存量以北黄海、南黄海近岸和长江口外海域较高,南黄海离岸站位较低;11月的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7月,南黄海近岸站位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且向外海随水深增大呈减少的趋势。11月丰度和生物量前三位的类群与7月一致,前口类丰度所占比例最高,核残迹类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肉食性纤毛虫均是两个月份的最优势摄食类群。11月纤毛虫的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高于7月,且均以南黄海近岸海域较高,而离岸海域较低;纤毛虫丰度、生物量、物种数、Margalef和香农-威纳指数与底层水温度和沉积物中值粒径呈显著正相关。冷水团对底栖纤毛虫群落结构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且是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两个月份纤毛虫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值高于单个月份南北黄海和冷水团内外的系数值,表明黄海底栖纤毛虫的物种组成在季节间的差异可能小于不同海域之间的差异。7月南黄海近岸较高的纤毛虫现存量和多样性表明,浒苔的死亡和降解可能通过级联效应促进了近岸站位纤毛虫的生长。
- 周百灵维妙李菊赵峰徐奎栋
- 关键词:群落结构
- 基于多基因联合分析缘毛亚纲纤毛虫单系性问题
- 18S rRNA基因已被公认为一个较为有效重建纤毛虫系统发育关系的分子标记,然而仅凭该基因不足以解决所有类群的亲缘关系问题,如本研究关注的缘毛亚纲纤毛虫单系性问题.基于该基因序列信息,之前不同的研究组运用不同的序列比对方...
- 詹子锋徐奎栋
- 原生动物生态学与多样性专题研讨
- 徐奎栋龚骏宁应之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