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小悦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水稻
  • 4篇稻田
  • 3篇杀虫
  • 3篇杀虫单
  • 3篇土壤
  • 3篇农药
  • 2篇农药残留
  • 2篇消解动态
  • 2篇苯噻酰
  • 2篇苯噻酰草胺
  • 1篇稻田生态
  • 1篇稻田生态系
  • 1篇稻田生态系统
  • 1篇稻田水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稻田系统
  • 1篇毒死蜱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机构

  • 9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深圳出入境检...

作者

  • 9篇彭小悦
  • 7篇龚道新
  • 3篇龙勇
  • 3篇闫彩红
  • 3篇刘强
  • 2篇张杰
  • 1篇张欢
  • 1篇李小娇
  • 1篇施文
  • 1篇何文博

传媒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农药学学报
  • 1篇农药
  • 1篇农药科学与管...
  • 1篇中国农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苯噻酰草胺在六种土壤矿物中的吸附及其机理
吸附是农药在土壤环境中行为和归宿的重要过程。农药在土壤矿物上的吸附直接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等过程。了解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对于预测和评价农药对土壤、地下水存在的潜在危害,开展土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
彭小悦
关键词:苯噻酰草胺土壤矿物
4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稻田系统中的残留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借助电子捕获检测器,田间试验研究了杀虫单在水稻-稻田系统中的动态残留,以了解杀虫单的降解与残留行为,合理且全面地评价其安全性并科学的指导其使用。结果表明,杀虫单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杀虫单在长沙和杭州两地水稻植株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11.06d,在土壤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9.48d,在稻田水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11.64d。
彭小悦龚道新龙勇刘强闫彩红
关键词:杀虫单水稻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在检测稻瘟酰胺残留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研究了稻瘟酰胺在水稻中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有效成分采用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用氮磷检测器进行检测,方法回收率在83.21%~118.67%之间,变异系数在1.37%~16.77%之间。
张杰龚道新彭小悦李小娇
关键词:水稻农药残留
稻瘟酰胺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研究
稻瘟酰胺是目前我国在水稻上推荐使用的一种杀菌剂。为评价它在稻田生态系统的行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稻瘟酰胺及其制剂在稻田中使用后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降解情况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研究为全面...
彭小悦
关键词:水稻消解重金属
文献传递
苯噻酰草胺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中的吸附行为被引量:2
2015年
吸附是农药在土壤环境中行为和归宿的重要过程,农药在土壤矿物上的吸附直接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等过程。了解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对于预测和评价农药对土壤、地下水存在的潜在危害,开展土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批量平衡试验,研究了苯噻酰草胺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中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苯噻酰草胺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中的吸附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平衡阶段,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 h。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线性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其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中的吸附行为,海泡石对苯噻酰草胺的吸附容量高于凹凸棒石。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苯噻酰草胺在海泡石和凹凸棒石中的吸附不仅发生在其表面层,还进入了其内层。机理分析推测:苯噻酰草胺主要是通过氢键、电荷转移和电荷-偶极键形式吸附在黏土矿物中。
彭小悦龚道新何文博施文
关键词:苯噻酰草胺海泡石凹凸棒石
杀虫单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杀虫单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常规用药剂量和高剂量施于水稻田后,杀虫单最终残留量表现为:稻壳>稻田土壤>植株>糙米。建议杀虫单在水稻合理使用:按混剂用药剂量600、900ga.i./hm2(其中杀虫单为180、270ga.i./hm2)在水稻生长期施药,施药3次,2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14d,安全间隔期至少为14d,收获时杀虫单在稻田土壤、稻植株、稻壳、糙米中的残留量均<0.50mg/kg。
彭小悦龚道新龙勇刘强闫彩红
关键词:杀虫单水稻土壤
2-(乙酰氧基)苯甲酸在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稻和稻田中2-(乙酰氧基)苯甲酸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稻田水样中残留的2-(乙酰氧基)苯甲酸用酸性三氯甲烷直接提取;而稻田土壤、水稻茎秆和稻壳样品则先用酸性乙醇和三氯甲烷的混合液提取,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糙米样品先用乙醇和三氯甲烷混合液提取,再用三氯甲烷萃取。各萃取液经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后,经ODS Hypersid柱分离,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0~3.06 mg/L范围内,2-(乙酰氧基)苯甲酸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在稻田水中添加0.1~1.0 mg/L,稻田土壤、水稻茎秆、稻壳和糙米中添加0.1~1.0 mg/kg的2-(乙酰氧基)苯甲酸,其平均回收率在80.8%~10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74%~6.11%之间,其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茎秆、稻壳和糙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10 mg/kg(或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乙酰氧基)苯甲酸在稻田样品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茎秆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2.44~2.60、4.44~5.21、3.95~4.04 d。在低剂量和高剂量(有效成分0.027和0.041 g/m2)下在水稻成熟期施药3次和4次,至水稻收获时,其在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未超过0.042 mg/kg。推荐我国对2-(乙酰氧基)苯甲酸在糙米中的最大允许残留水平(MRL)值为0.10 mg/kg。
彭小悦龚道新李宏于超平毛震杰
关键词:农药高效液相色谱
4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残留行为研究
2009年
前言杀虫单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自发研制的一种仿生性农药产品,其化学名称为1-硫代磺酸钠基-2-二甲氨基-3-硫代磺酸基丙烷。结构式为:
彭小悦龚道新刘强闫彩红龙勇
关键词:杀虫单稻田土壤水稻植株稻田水毒死蜱水稻田
稻瘟酰胺在水稻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被引量:7
2010年
在长沙、杭州和南宁3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GC-NPD法研究了稻瘟酰胺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动态残留和最终残留的情况。结果表明:稻瘟酰胺在水稻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添加量为0.05~5.00mg/kg水平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27%~97.60%、95.76%~108.67%和91.89%~96.07%,变异系数分别为1.37%~4.75%、0.54%~5.21%和0.87%~1.74%。稻瘟酰胺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0g,稻米中的最小检出质量分数为0.025mg/kg。稻瘟酰胺在水稻水、土壤和水稻植株的半衰期分别为6.76~9.35、10.22~14.22、7.13~7.91d。在使用推荐剂量和高剂量的条件下,收获的稻米中稻瘟酰胺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50mg/kg,拟推荐我国稻米中稻瘟酰胺的MRL值为0.5mg/kg。
彭小悦龚道新张欢张杰
关键词:水稻农药残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