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杀虫
  • 3篇杀虫单
  • 3篇水稻
  • 3篇土壤
  • 2篇稻田
  • 2篇毒死蜱
  • 1篇稻田水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稻田系统
  • 1篇植株
  • 1篇肉类产品
  • 1篇水稻田
  • 1篇水稻植株
  • 1篇准入
  • 1篇韭菜
  • 1篇检验检疫

机构

  • 5篇深圳出入境检...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龙勇
  • 3篇龚道新
  • 3篇闫彩红
  • 3篇彭小悦
  • 3篇刘强
  • 1篇魏增祥
  • 1篇冯倩
  • 1篇耿捷
  • 1篇韩华彬
  • 1篇聂晨
  • 1篇程思
  • 1篇张晓东
  • 1篇黎川
  • 1篇巨峰

传媒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农药科学与管...
  • 1篇口岸卫生控制
  • 1篇中国农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杀虫单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杀虫单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常规用药剂量和高剂量施于水稻田后,杀虫单最终残留量表现为:稻壳>稻田土壤>植株>糙米。建议杀虫单在水稻合理使用:按混剂用药剂量600、900ga.i./hm2(其中杀虫单为180、270ga.i./hm2)在水稻生长期施药,施药3次,2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14d,安全间隔期至少为14d,收获时杀虫单在稻田土壤、稻植株、稻壳、糙米中的残留量均<0.50mg/kg。
彭小悦龚道新龙勇刘强闫彩红
关键词:杀虫单水稻土壤
毒死蜱在韭菜和土壤中最终残留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毒死蜱及其制剂在韭菜园中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毒死蜱及其制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借助气相色谱检测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毒死蜱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实验结果表明,在韭菜生长期按常规用药剂量和高剂量喷施毒死蜱,毒死蜱最终残留表现为:韭菜<土壤,施药后3d、7d、14d后韭菜中的毒死蜱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1mg/kg,符合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Safety qualificat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afety requirements for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vegetable)规定的最大残留量1.0mg/kg和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0.1mg/kg。
龙勇冯倩
关键词:毒死蜱韭菜土壤
进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制度研究
耿捷龙勇巨峰张晓东程思韩华彬魏增祥聂晨林敏斯黎川
为进一步加强进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防止动物疫情传入国境,保障进口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需要探索、建立、完善我国的进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制度操作规程.该课题通过对国内的现行准入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并借鉴美国、日...
关键词:
关键词:肉类产品检验检疫
4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稻田系统中的残留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借助电子捕获检测器,田间试验研究了杀虫单在水稻-稻田系统中的动态残留,以了解杀虫单的降解与残留行为,合理且全面地评价其安全性并科学的指导其使用。结果表明,杀虫单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杀虫单在长沙和杭州两地水稻植株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11.06d,在土壤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9.48d,在稻田水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11.64d。
彭小悦龚道新龙勇刘强闫彩红
关键词:杀虫单水稻
4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残留行为研究
2009年
前言杀虫单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自发研制的一种仿生性农药产品,其化学名称为1-硫代磺酸钠基-2-二甲氨基-3-硫代磺酸基丙烷。结构式为:
彭小悦龚道新刘强闫彩红龙勇
关键词:杀虫单稻田土壤水稻植株稻田水毒死蜱水稻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