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蕾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角膜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毒性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英文
  • 1篇有效性
  • 1篇源性
  • 1篇弱视
  • 1篇散光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源性
  • 1篇手术源性散光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6篇席蕾
  • 2篇赵峰
  • 2篇谢彬彬
  • 2篇程冰
  • 1篇全大萍
  • 1篇刘炳乾
  • 1篇曾骏文
  • 1篇林明楷
  • 1篇王迎军
  • 1篇任力
  • 1篇刘卅
  • 1篇王家鸣
  • 1篇葛坚
  • 1篇刘奕志
  • 1篇龙玉宇
  • 1篇王涛
  • 1篇刘昳
  • 1篇叶瑞芬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弱视筛查软件的有效性测评研究(英文)
2019年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弱视筛查软件的有效性。方法:2017年,在门诊招募了324名3~6岁学龄前儿童。儿童的家长独立使用弱视筛查软件判断他们是否可能患有弱视,然后所有儿童都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以眼科医生的诊断做对照,对弱视筛查软件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共324名儿童(176名男性,148名女性)完成了整个试验流程。专科诊断了4名弱视患儿,弱视筛查软件发现了其中3名。软件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90%。专业诊断确诊一名弱视需要607美元,而软件筛查除了开发外,几乎0成本。结论:本研究表明,弱视筛查软件是一种新型简单,有效且性价比高的弱视筛查手段,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
席蕾赵峰赵峰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弱视
MMC的PTMC-F127-PTMC温敏型水凝胶缓释剂对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4
2014年
背景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抗青光眼术中单次应用丝裂霉素C(MMC)并不能满足术后抗滤过区瘢痕化的需求.构建MMC载药缓释系统可维持术区MMC的有效药物浓度和持续抗瘢痕化作用,同时减少药物对眼组织的不良反应,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化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使用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F127-PTMC温敏型水凝胶作为MMC的药物载体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瘢痕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10 ~ 14周龄的新西兰白兔60只行小梁切除术,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术后注射含0.05、0.10、0.20 g/L MMC的PTMC-F127-PTMC组以及空白PTMC-F127-PTMC组,均注射0.1ml.于术后第3天、第7天随机选取0.05、0.10、0.20 g/L MMC的PTMC-F127-PTMC组实验兔各2只眼,用30 G针头从角膜缘进针,取0.1 ml房水送至广州市分析测试中心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分析(HPLC-MS)检测房水内MMC质量浓度;于术后第1、3、5、7、10、14、28天用卡尺测量滤过泡的宽度和长度,半定量估测滤过泡的高度以及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实验眼眼压,术前和术后28 d用角膜内皮计数仪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上述检查后处死动物并摘除眼球,制备眼球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检查眼球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PTMC-F127-PTMC水凝胶在体外可缓释MMC达20 d以上.术后单纯小梁切除术组,空白PTMC-F127-PTMC组,0.05、0.10、0.20 g/L MMC缓释组兔眼滤过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3±0.4)、(5.5±0.4)、(12.2±1.0)、(25.1±0.9)、(26.7±0.7)d,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200,P=0.000).0.05g/LMMC PTMC-F127-PTMC组的滤过泡生存时间长于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和空白PTMC-F127-PTMC组(均P=0.000).0.10 g/L MMC和0.20 g/L MMC的PTMC-F127-PTMC组滤过泡的生存时间长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00),此两组术后眼压降低趋势与其余各组的差异
席蕾赵峰王涛刘炳乾全大萍葛坚
关键词:丝裂霉素C缓释小梁切除术
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渗透性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渗透性能是角膜修复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采用溶液共混法,以EDC为交联剂制成不同比例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以研究复合膜的渗透性能。采用自制渗透性能测试装置测定了膜对氧气、葡萄糖、色氨酸、氯化钠的渗透性。实验表明,随着渗透物质尺寸的降低,复合膜的渗透性提高;随着胶原含量的提高,复合膜的渗透性提高;随着交联剂用量的提高,复合膜的渗透性降低。通过比较,发现胶原含量、交联剂对复合膜的渗透性的影响主要与复合膜的平衡含水量变化有关。
王家鸣任力龙玉宇刘卅王迎军季培红林明楷席蕾
关键词:壳聚糖胶原复合膜
扭动模式下旋转碎核与快速劈核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自内障摘除术分别采用旋转碎核与快速劈核技术的效果。方法全部患者168例(180只眼)行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根据术中碎核方式,分为快速劈核组82例(90只眼)及旋转碎核组86例(90只眼)。记录超声时间和超声能量,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对于Ⅱ、Ⅲ、Ⅳ级核,平均超声时间快速劈核组为23.24、38.74和63.89s,旋转碎核组为6.94、28.15和50.4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超声能量快速劈核组为11.87、16.26和28.86,旋转碎核为6.85、10.91和1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厚度:各级核术后1d旋转碎核组均低于快速劈核组,术后7d,Ⅱ、Ⅲ级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级核旋转碎核低于快速劈核组,术后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各级核术后1d旋转碎核组较快速劈核组高;术后7d,Ⅱ、Ⅲ级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级核旋转碎核组高于陕速劈核组。术后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内皮丢失:术后7d及30d,各级核旋转碎核组低于快速劈核组。结论扭动模式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运用旋转碎核技术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谢彬彬程冰席蕾黄国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建立不同感染时期HSK小鼠动物模型,为HSK的深入研究建立基础。方法:Balb/c小鼠125只麻醉后在显微镜下用刀片背面尖端于角膜"#"字划痕,其中100只小鼠接种HSV-Ⅰ病毒,另25只小鼠不接种病毒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每天用10g/L荧光素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取角膜表面泪液进行HEK293T细胞检测以确定裂隙灯显微镜下有无病毒复制。对潜伏感染期小鼠模型采用紫外线B光照射以诱导HSK复发。结果:接种HSV-Ⅰ病毒的小鼠模型眼于接种后3d内全部出现急性上皮性角膜炎表现。经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1wk后角膜炎症消失,但角膜和三叉神经节中PCR检测病毒仍为阳性。潜伏感染期小鼠模型经紫外线B光照射后也都在1wk内复发,并表现为以基质型角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角膜病变。结论:采用角膜划痕法对Balb/c小鼠接种HSV-Ⅰ病毒和紫外线B光照射可以成功地制作出原发感染期、潜伏感染期和复发感染期等不同感染时期的HSK模型,而且操作相对简单、方便易行。
聂爱芹席蕾席兴华雷璐贇程芳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动物模型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切口大小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后角膜屈光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160例(160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2.2mm透明角膜切口)78例(78只眼),B组(3.0mm透明角膜切口)82例(82只眼),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A组的散光度高于B组(P〈0.05);术后1个月,A组的散光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散光度仍高于B组;术后3个月,A组与B组比较,两组的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较硬核的白内障双手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比2.2mm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早期角膜屈光改变更小。
刘昳程冰刘奕志席蕾叶瑞芬谢彬彬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透明角膜切口屈光手术源性散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