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昌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生态
  • 4篇生态安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资源
  • 2篇景观
  • 2篇海岸
  • 2篇海岸带
  • 2篇安全评价
  • 1篇新区
  • 1篇新区建设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生态用地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滩涂围垦
  • 1篇土地管理
  • 1篇土地利用研究
  • 1篇评测

机构

  • 11篇宁波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杭州市夏衍中...
  • 1篇宝略科技(浙...

作者

  • 11篇尹昌霞
  • 7篇马仁锋
  • 5篇李伟芳
  • 3篇朱菲菲
  • 3篇袁敏杰
  • 1篇王腾飞
  • 1篇杨晓平
  • 1篇王奇
  • 1篇胡王玉
  • 1篇吴丹丹
  • 1篇夏然

传媒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被引量:16
2019年
耕地的生态安全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耕地生态安全现状,以宁波市南郊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人与耕地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改进的PSR模型从而构建出适用于研究区域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2005—2014年间宁波市南郊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 2005—2014年宁波市南郊耕地生态安全经历了"较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安全"的变化阶段。(2)从空间尺度上看,各乡镇街道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西部地区整体水平较高,东部地区次之,其中东部以北最低;2005—2014年宁波市南郊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小;宁波市南郊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聚类显著性较弱,低—低聚类显著性较强。
赵柯李伟芳毛菁旭寇相玮尹昌霞
关键词:耕地生态安全PSR模型
东海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及景观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以东海区海岸带为例,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2015年东海区沿岸县级陆域的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并运用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东海区海岸带的生态源地、廊道和核心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布局思路。结果表明:(1)林地、气候和地貌等自然要素及其质量对区域生态安全性有显著影响,植被覆盖度对生态安全的贡献率占38.8%,是影响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因子;此外,开发建设程度亦有影响生态安全的效果,此效果略小于自然要素;(2)东海海岸带的生态安全指数在1.61~5.89之间,表明东海区生态环境质量大体趋好,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南北分异和东西分异态势;(3)构建以"四片区、三组团、两廊道、多中心"为核心的东海区海岸带生态景观的优化布局方案,以期为海岸带地区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毛菁旭尹昌霞李伟芳寇相玮赵柯傅杰超王奇
关键词:海岸带生态安全
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异被引量:3
2016年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方法计量2002-2013年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的得分,并运用模糊数学法测度二者协调度。研究得出:(1)2002-2013年宁波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总体由双系统低水平的高度协调向双系统提质的高度协调演进,其中奉化、宁海协调程度向高水平趋近,宁波中心城区、象山协调程度呈波动状的逆向演进,余姚、慈溪的协调程度无显著变化;(2)2002-2013年宁波市县级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空间分异显著,即西北部趋稳,西南部正向演进,东部逆向演进;(3)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状态在2005、2007、2009、2011、2013年呈现显著的下降态势,且西北、西南、东部县际发展度存在一致性。
尹昌霞马仁锋吴丹丹王腾飞
关键词:县际人居环境经济发展
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海洋产业用地模式探究——基于定海区2000—2014年的实证数据分析
2018年
科学合理地评价海洋企业及其用地的时空耦合关系,将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并协调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采用核密度、双变量的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究海洋企业与土地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并提出三大转型模型。结果表明:1)定海区第二三产业中的海洋企业及其用地的集聚中心均位于城区和临城街道,并逐渐往东南和西北方向延伸形成沿岸集聚带;海洋服务产业及其用地则在金塘和岑港街道呈岛状分布;2)三种模式互补推动群岛新区建设:一是产业规划驱动模式,以港口物流和船舶修造为典型;第二为投资拉动型模式,以重化能源项目为核心代表;第三是均衡发展模式,主要以科教、海洋金融等服务业为主。建议舟山群岛新区考虑地区差异进行分功能、有重点的开发建设。
朱菲菲李伟芳李伟芳尹昌霞尹昌霞袁敏杰
关键词:土地资源
滨海地区三生空间冲突的时空评测及优化被引量:9
2021年
以浙江宁波市象山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估滨海地区三生空间冲突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实例查证,探讨其用地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5年象山县三生空间冲突整体保持良好态势,但呈现逐年逐级冲突增强的趋势;可控等级主要分布于县域西北部及外围边缘海岸带地区,失控等级分布于城镇中心和三生空间交错带;现状复核和实例查证中,人工侵扰、城乡建设与扩张、生境退化将激化空间冲突,生态保护和维持利于空间优化。
尹昌霞尹昌霞马仁锋
关键词:土地利用时空分异
基于滩涂围垦的海岛城市时空扩张特征研究——以舟山本岛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以舟山本岛为研究单元,利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采用生态学分析、空间统计学分析、城市扩张指数等方法来探究舟山本岛滩涂围垦活动和城市用地扩张的特点,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在1995—2015年的20a间,滩涂围垦的面积不断扩大。(2)1995—2005年的滩涂资源利用以近陆域的海涂为主,2005—2015年逐渐向浅海发展。(3)1995—2015年间,城市用地面积前10a增长强度为0.53,增长速度为3.01km^2/a,后10a增长强度为1.46,增长速度为8.11km^2/a。(4)舟山本岛的城市发展重心在20a间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移动而后向北跳跃的过程,各区域间协同发展,使舟山本岛经济整体性和城市功能合理性得到提升。(5)滩涂围垦形成的土地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从研究数据来看两者之间发生自然演替需要时间,大约为8~10a,人工干预可以大幅缩短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羊大方李伟芳马仁锋杨晓平夏然朱菲菲袁敏杰尹昌霞
关键词:滩涂围垦遥感影像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海岸带土地利用研究——以东海区海岸带为例
20世纪以来,沿海开发建设被视为沿海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但沿岸用地变化及其引起的严峻生境问题持续发生。为规范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众多沿海国推行相关海洋保护政策、法律乃至规划。这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研究着重于...
尹昌霞
关键词:海岸带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功能区划
基于生态安全的宁波四明山区景观格局调控被引量:8
2019年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择取宁波四明山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重要性、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抑制性层面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测度区域生态安全程度,实现景观调控。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程度整体较好,呈现南中北逐步削弱的趋势;区域生态安全的驱动因子为经济强度、地貌变异度、环境优势度、环境侵蚀度、水资源保持度和景观分离度;据生态安全趋势将区域划分为南部高度安全的禁止建设区、中部中等安全的限制建设区以及北部非安全的倒U型适宜建设区。提出构建贯穿四明山镇、章水镇和溪口镇的主要生态廊道,以及延伸到北部乡镇的次级廊道,在主要廊道和次要廊道连接处布置生态关节点,以利于联系南部与北部的生态空间,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
尹昌霞尹昌霞马仁锋
关键词:土地管理生态用地生态安全
浙江设计服务业的空间态势及驱动因素
2017年
文化创意产业的异军突起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浙江设计服务业占据文化创意产业比重快速增长.运用统计、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方法分析了浙江省设计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探索设计服务业群集的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2008~2014年,浙江省设计服务业呈增长趋势,其中建筑设计业占据设计服务业重要地位,文化软件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专业设计服务业的增长趋势相对平缓;(2)浙江省市域设计服务业呈现集聚效应,但集聚趋势较弱;(3)杭州市是浙江设计服务业园区群集的核心,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表明,浙江全省设计服务业园区群集受科技支撑、政府支撑的正向作用,且杭州市的效果尤为显著.
尹昌霞马仁锋
海岛县土地资源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研究进展
2016年
系统梳理国内外海岛县土地资源、经济和产业发展等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的土地资源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的用地模式、特征、因素和定量方法,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实现土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等领域。总体而言,各领域的基本认识是:1海岛县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渔业、工业、港口码头和旅游四种用地模式,且模式间的转换向高收益的趋势发展;2海岛县产业发展过程中锁定海岛县的滩涂等优势土地资源,并在有限土地资源约束下,呈现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最后向第二产业发展的跃迁式演进特征;3现有海岛县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关联的研究方法中,既未考虑海岛县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又缺少空间分析技术深入挖掘企业视角的土地利用演变,还缺少综合性的动态测度模型。本研究认为海岛县土地资源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对于海岛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逆向阻碍作用的双重特征,并围绕国家海洋战略、创新战略与土地政策,展望了海岛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联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方法创新。
朱菲菲李伟芳马仁锋尹昌霞羊大方袁敏杰江汪奇
关键词:土地资源相互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