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广正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真菌
  • 4篇小煤炱科
  • 4篇煤炱
  • 4篇煤炱科
  • 3篇种群
  • 2篇镰孢
  • 2篇镰孢霉
  • 2篇镰孢霉属
  • 1篇地理
  • 1篇新记录种
  • 1篇烟草
  • 1篇演替
  • 1篇营养
  • 1篇真菌种群
  • 1篇致病力
  • 1篇中分化
  • 1篇中国烟草
  • 1篇天麻
  • 1篇子囊
  • 1篇子囊壳

机构

  • 1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2篇姜广正
  • 4篇郑是琳
  • 2篇王立新
  • 1篇时呈奎
  • 1篇王智发
  • 1篇薛玲
  • 1篇张修国
  • 1篇李越中
  • 1篇董汉松
  • 1篇吴洵耻
  • 1篇丁兆龙

传媒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真菌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山东科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第三届全国真...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簧顶孢霉属中国一新记录种
1995年
1990年2月作者在山东省泰安市采集到板栗病害标本。通过对病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孢子萌发试验,致病性测定及形态鉴定,确认该致病菌为板栗簧顶孢霉(Acrospeira mirabilis Berke & Br.)。国外最早研究的国家英国,美国,西班牙,报道该菌可寄生在板栗仁上,有时可引起相当大的损失。而我国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
丁兆龙时呈奎姜广正郑是琳岳风荣
关键词:真菌新记录种
毛白杨落叶的分解及叶上小型真菌种群的演替被引量:15
1992年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在我国以黄河中、下游为分布中心。它作为绿化树种而广为种植。其落叶主要在地表层的土壤(5—15cm)中分解。各种不同的土壤微生物参与落叶的实质性分解,其中真菌起主要作用。落叶分解的研究在国内报道较少。落叶分解过程中叶上小型真菌种群的研究,国内尚无完整的工作。本文报道了毛白杨落叶在一年内的分解和叶上小型真菌种群的演替,并探讨了温度和湿度对分解的影响。
李越中郑是琳姜广正
关键词:毛白杨真菌种群演替
中国的小煤炱科五微形真菌
1996年
本文报告我国亚热带与热带地区植物叶片上小煤炱科真菌菌落中生长的微形菌6属,7种,这些菌类分布广泛,生活方式不同,重寄生半知菌是:梭孢旋痕霉(Spiropescapensis(Thum.)Elis),加里生旋痕霉(Spiropesguareicola(Stev.)Cif.)小煤炱生雪霉(Chionomycesmeliolicola(Cif.)Deight.etPirozynski).刺绣球霉(IsthomosporaspinosaStev)。另外还有寄生纺锤小束霉(Atracilinaparasitica(Wint.)DeightonetPirozynski),四胞斯氏霉(Spegazziniatessarthra(Berk.etCurt.)Sacc)和细胞箕孢(Sporidesmiumleptosorum(Sal.etRoum.)Hughes),这几种真菌的生活方式不明。本文报告微形真菌,6属7种。
姜广正
关键词:小煤炱科
中国的小煤炱科Ⅲ.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报告小煤炱属29个分类单位。元江小煤炱Meliola yuanliangensis Jiang;槠小煤炱圆枝胞变种M. cyolobalanopsina Yama. var. globopodia Jiang和柯小煤炱勐养变种M. lithocarpina Yama. var. mengyangensis Jiang为新变种。平截小煤炱,萝摩小煤炱,三角小煤炱,棍棒小煤炱甘薯变种,崖豆藤小煤炱,西米里马小煤炱和钩豆小煤炱为我国新记录。
姜广正
关键词:小煤炱科小煤炱属
中国的小煤炱科
姜广正
关键词:真菌小煤炱科
小麦煤污病菌的种群组成与分布研究被引量:4
1993年
对山东省7个小麦主要产区的小麦煤污病样品进行了分离培养,共获得1458个分离物,经鉴定分属11属14种真菌。其中属于煤污菌范畴的有5属8种: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odosporioides),尖孢枝孢(C.oxysporrium),草本枝孢(C.herbarum),球孢枝孢(C.sphaerosporum),出芽短梗霉(Auroeobasidium pullulans),黑附球菌(Epicoceum nigrum)和葡柄霉菌(Stemphylium botryosum)。各地的优势种群均为 Alternariaalternata 和 Cladosporium spp.两者的分离频率之和均在60%以上,但枝孢属中的具体种因地而异。对泰安市小麦不同生育期煤污病的种群变化进行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小麦煤污病菌的种群组成不同,灌浆后期种类最多,成熟期则减少,灌浆前期种类也较少,优势种群基本保持稳定。
王立新王向积姜广正
关键词:小麦煤污病种群
镰孢霉属(Fusarium)真菌鉴定方法被引量:14
1984年
镰孢霉属(Fusarium)的真菌习惯上称为镰刀菌。镰刀菌的生态适应性强,分布广阔,营养方式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常为害植物而在田间发生萎蔫、根腐、皮腐、穗腐;在产品运输贮藏中发生干腐、湿腐等病。因此,历来人们一直重视这类真菌。由于本属真菌的分类学研究是镰刀菌生物学各个领域研究的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国镰刀菌分类工作者经大量地研究和改进。
阮华芳姜广正
关键词:FUSARIUM子囊壳
栝楼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近几年来,栝楼根腐病在栝楼主产地长清一带普遍发生。田间调查、组织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发现,该病主要由镰孢霉属Fusarium的两个种引起。两种菌的性状区别为:(1)分生孢子梗极短,小孢子圆柱形或卵形有弯曲,大小为6.6~23μm×2.2~3.7μm,大孢子具3~5个隔膜,呈镰刀形,基部具小柄,大小为13.2~47.8μm×2.2~4.4μm;厚垣孢子壁多粗糙,经鉴定为尖镰孢F.oxysporum Schlecht。(2)分生孢子梗较长,小孢子卵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为4~6μm×5~23μm;大孢子稍弯曲,两端钝圆,具3~4个隔膜,大小为18~33μm×4~6.5μm;厚垣孢子壁光滑或粗糙,经鉴定为腐皮镰孢F.solani (Mart.) Sacc。
薛玲吴洵耻姜广正段益平李长友
关键词:栝楼根腐病镰孢霉属
天麻生长过程中体内物质的变化被引量:2
1990年
采用显微组织化学及含量指数法对天麻生长过程中体内的核酸、蛋白质、多糖三类物质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不同时期三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两两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接菌后生长0—5个月的天麻体内多糖与蛋白质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多糖与核酸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蛋白质与核酸含量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但不显著。在接菌后生长5—6个月的天麻体内各物质含量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且多与前一阶段各物质的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接菌5个月前后是天麻—蜜环菌共生关系发生阶段性变化的关键时期。
孙士青王立新郑是琳姜广正
关键词:天麻蜜环菌
中国叶围煤污菌初探被引量:14
1990年
近年来,对以华东地区为主的29科38属42种种子植物叶围煤污菌进行了研究。其中,属于煤污菌11种: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umcladospolioides)、多主枝孢(Clodosporium herbarum)、大孢枝孢(Cladospotium macrocarp-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炱壳小圆孢(Chaetasbolisia microglobulosa)、烟长壳色格孢(Fumagospora capnodioides)、阿西炱束梗孢(Leptoxyphium axillatum)、麦提多绺孢(Tripospermum mytti)、直立枝顶孢(Acremonium strictum)和灰腐质霉(Humicola grisea)。不同地区植物上煤污菌种群组合不尽相同,不同植物上的优势种也不尽相同。出芽短梗霉(Aur.pullulans)和多主枝孢(Cla.herbarum)在南北方都有分布;芽枝状枝孢(Cla.clado-sporioides)在北方更为普遍;链格孢(Alt.alternata)分布较广,麦提多绺孢(Tri.myrti)也是一些地区常见种。据相关系数及 t 值测定,出芽短梗霉(Aur.pullulans)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在青岛和泰安地区分布无明显差异,孢子在叶片上呈不均匀分布。煤污菌的生长发育常与昆虫蜜露和叶片分泌物有关。出芽短梗霉(Aur.pullulans)与枝孢属的多种(cladosportum spp.)经常同时存在,共同生活。分析结果证明,毛白杨叶片上蜜露和分泌物内有多种碳源和氮源,出芽短梗霉(Aur.pullulans)和多主枝孢(cla.herbar-um)在碳、氮源的利用上基本一致。前者的胞外多糖不能被后者所利用,后者的代谢物对前者也无作用。
姜广正郑是琳李荣禧孙秀英
关键词:种群营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