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晨光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缺血
  • 4篇白质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视神经
  • 3篇视神经脊髓炎
  • 3篇髓鞘
  • 3篇谱系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疾病
  • 3篇脊髓炎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血性
  • 2篇炎症
  • 2篇少突胶质细胞
  • 2篇髓鞘少突胶质...

机构

  • 14篇郑州大学第五...
  • 6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6篇周晨光
  • 12篇王建平
  • 4篇何远宏
  • 4篇蒋超
  • 4篇王梦涵
  • 4篇王新新
  • 3篇韩伟
  • 3篇卢宏
  • 3篇马兴荣
  • 3篇付晓杰
  • 3篇余列
  • 2篇陈明
  • 2篇赵源征
  • 2篇朱迎慧
  • 2篇欧春影
  • 2篇晁志文
  • 1篇崔可飞
  • 1篇陈宁宁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与脑梗死后大鼠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比正常与梗死后大鼠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Nor—BMMNCs;Isch—BMMNCs)移植治疗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的疗效及对血管新生效应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梯度离心法分别提取Nor—BMMNCs及Isch—BMMNCs;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常氧及低氧条件下体外培养BMMNCs的上清液中VEGF、bFGF、Ang-1的表达水平;MCAO1d后行股静脉1×10^7BMMNCs或PBS输注并行mNSS;细胞移植后14d行TTC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低氧条件下培养1d后,Isch—BMMNCs组分泌促血管因子的量[VEGF:(114.24±10.6)pg/ml,bFGF:(133.6±19.7)pg/ml,Ang-1:(131.3±21.9)pg/m1]明显高于Nor—BMMNCs组[VEGF:(96.04±12.6)pg/ml,bFGF:(107.1±19.6)pg/ml,Ang-1:(103.04±17.0)pg/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SS评分显示,在细胞移植后10d,Isch—BMMNCs组神经缺损症状明显改善,与Nor-BMMNCs组及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移植14d后,Isch—BMMNCs组微血管数目及脑梗死体积[(372.5±40.1)支/mm^2,(18.7±4.5)%]与Nor—BMMNCs组[(314.0±40.1)支/mm^2,(26.5±7.2)%]及PBS组[(222.3±56.7)个/mm^2,(34.5±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ch—BMMNC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明显高于Nor—BMMNCs,可能与其分泌促血管因子能力增强有关。
王建平余列蒋超陈明王梦涵欧春影王新新周晨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细胞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血管新生细胞因子
AQP4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侧脑室白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AQP4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侧脑室白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同时期就诊的63例AQP4阳性的NMOSD和55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急性期行脑磁共振(MRI)显示有侧脑室白质损伤。对2组临床资料及侧脑室白质损伤的分布、形态、强化方式等影像特点进行比较,总结AQP4阳性的NMOSD侧脑室白质损伤的MRI特点。结果与MS相比,NMOSD患者发病年龄、EDSS评分更高(P<0.05)。NMOSD患者病灶好发于侧脑室体部(69.8%)和后角(61.9%),但发生率低于MS,比MS更易发生单侧(42.9%)病灶和线或条带状(42.9%)病灶,更少发生道森指型(17.5%)病灶,Fazekas评分中的PVH分级更低[3(2,3)](P<0.05)。行增强扫描时,NMOSD(45.5%)比MS强化率低,出现环状或结节状强化(6.7%)更少,更多出现线状强化(46.7%)(P<0.05)。仅在NMOSD发现云雾状(13.3%)和脑膜强化(6.7%),仅在MS(6.3%)发现边缘强化,2组斑片状病灶、斑片状强化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OSD具有特征性的侧脑室白质损伤表现,好发于体部和后角,比MS更易出现单侧损害且损伤程度更轻。线或条带状病灶、线状强化、强化率低是其特异性表现,云雾状强化和脑膜强化虽有特异性但发生率低,而对诊断MS特异的道森指型病灶和环状强化在NMOSD中也可发生。
刘勤王建平周晨光杜娟李明月秦晶晶马兴荣
血清胆红素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总负担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总负担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龄≥60岁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35例,根据CSVD影像学总负担评分分为0分组48例、1分组53例、2分组59例、3分组38例、4分组37例,使用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SVD影像学总负担及各影像学标志物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结果各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与CSVD影像学总负担、腔隙性脑梗死、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总胆红素、年龄、男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可增加CSVD影像学总负担(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24,OR=1.133,95%CI:1.046~1.226,P=0.002)。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CSVD影像学总负担呈正相关,这可能主要与EPVS的进展有关。
李谦周晨光杜娟赵凯王建平卢宏崔可飞
关键词:胆红素
原发性震颤合并帕金森病与单纯帕金森病或单纯原发性震颤的震颤特征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震颤(ET)合并帕金森病(PD)与ET、PD的震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分为A组(ET合并PD,34例)、B组(ET,33例)、C组(PD,33例)。采用震颤评分量表(TRS)与肌电图仪收集患者静止、姿势与任务状态下的TRS评分、震颤振幅及峰值频率。结果3组患者静止状态、姿势状态、任务状态下的T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别不同状态下比较,3组患者姿势状态与任务状态下的TRS评分均高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患者各状态下的TRS评分均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各状态下的TR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静止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姿势状态、任务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别不同状态下比较,A、B组患者姿势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高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任务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高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B组姿势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任务状态下的震颤峰值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静止状态、姿势状态、任务状态下的震颤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别不同状态下比较,3组患者姿势状态下的震颤振幅小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任务状态下的震颤振幅大于本组静止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各状态下的震颤振幅均大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姿势状态下的震颤振幅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静止状�
李金凤何远宏周晨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神经内科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合并抗体重叠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总结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合并抗体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MOGAD合并抗体重叠综合征患者,其中7例合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IgG阳性、2例合并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IgG阳性、1例合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IgG;男女比例为1∶2.33,平均发病年龄20.70岁;5例有前驱感染史;首发症状以头痛、发热最常见;入院时平均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为2.40分。5例颅内压升高,8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加,无一例合并肿瘤。9例头部MRI异常,可同时累及幕上和幕下,以皮质下白质、脑干、丘脑、小脑常见;增强扫描可见点片状、结节状强化,部分伴脑膜线样强化;6例脊柱MRI异常,尤以颈胸髓常见,表现为长节段脊髓损伤;2例累及视神经。经免疫调节治疗后部分或完全缓解,出院时EDSS评分下降1~3.50分,平均随访12.80个月,3例复发,再次经免疫调节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MOGAD合并抗体重叠综合征可同时或先后检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与其他类型自身免疫抗体,但可仅表现为其中一种疾病症状,对免疫调节治疗反应良好。
秦晶晶王梦涵周晨光杜娟李明月王建平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N-甲基天冬氨酸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极后区:从解剖、生理到临床疾病谱
2020年
19世纪中叶Giannuzzi曾假设大脑中可能有呕吐中心;1881年,Thumas描述了一个位于第四脑室底部中线两侧的区域,如果在动物身上被破坏,可以阻止阿扑吗啡的呕吐作用;1896年,著名瑞典神经解剖学家Magus Gusta Retzius在人类神经解剖学一书中首次描述此区域并命名为极后区(area postrema,AP);20世纪20年代早期,Wislocki and Putnam注意到该区域有大量的血液供应;Borison and Wang证实了它是呕吐相关的化学感受器激发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1]。
孙若楠周晨光杨卓滢苑和平(综述)何远宏
关键词:生理功能
硫唑嘌呤与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比较硫唑嘌呤(AZA)和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LO-NMO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可能与LO-NMOSD复发和残疾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04—2020-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符合2015年《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的初发年龄≥50岁的患者94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AZA组和MMF组,比较组间和组内年复发率(ARR)、拓展残疾状态(EDSS)评分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O-NMOSD复发和残疾的潜在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94例患者,MMF组首发症状表现为视神经炎的患者高于AZA组(P<0.05),余组间基线变量无显著差异。AZA组(n=47)、MMF组(n=47)治疗后分别有55.3%、63.8%的患者无复发,2组ARR和EDSS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01)。AZA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M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在2组间从免疫抑制治疗开始到第一次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907)。多变量COX模型分析表明,治疗前严重发作史可能是免疫治疗后首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2.289,95%CI 1.123~4.663,P=0.023)。结论AZA和MMF对LO-NMOSD患者均有效,与AZA相比,MMF引起的不良事件更少更轻微。维持无复发状态的概率AZA和MMF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治疗前严重发作史可能是LO-NMOS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明月王建平周晨光杜娟刘勤秦晶晶马兴荣
关键词:硫唑嘌呤年复发率
伴癫痫发作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描述伴癫痫发作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或脑脊液MOG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了解病程中出现癫痫发作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MOG抗体阳性患者中15例(21.4%,15/70)首次发病时出现癫痫发作,其中儿童11例,成人4例,平均发病年龄17.4岁(3~53岁)。临床表现为ADEM样6例,单侧皮质脑炎5例,孤立性癫痫发作3例,抗NMDAR脑炎1例。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0例,局灶性运动性发作3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临床上除了伴随头痛、发热以及对应皮质相关症状外,亦可累及脑干、视神经及脊髓。急性期脑电图多见异常,受累侧对应皮质区域呈慢波改变。头部MRI多见皮质受累,表现为局部皮质肿胀,脑沟变浅,FLAIR呈高信号,增强可见脑膜线样强化。急性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或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好,经过2~31 m随访,6例患者出现复发,5例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0例患者延长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癫痫发作在MOG抗体相关疾病中常见,多出现于ADEM和单侧皮质脑炎临床表型中,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脑电图受累侧皮质呈慢波改变。头部MRI多累及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部分孤立性癫痫发作患者随后可出现典型脱髓鞘改变。急性期免疫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需联用免疫抑制剂及延长抗癫痫药物治疗。
秦晶晶王建平周晨光杜娟刘勤李明月卢宏马兴荣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癫痫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诊断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共116例,根据术后斑块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4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9例。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FAR及其他检验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FA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R(OR=1.448,95%CI:1.216~1.723,P=0.000)、红细胞分布宽度(OR=1.642,95%CI:1.075~2.507,P=0.022)和血尿酸(OR=1.007,95%CI:1.001~1.012,P=0.03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A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672~0.862,P=0.000),0.709(95%CI:0.608~0.810,P=0.000),0.631(95%CI:0.526~0.736,P=0.017)。FAR的ROC曲线下面积虽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尿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R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09,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66.0%。结论FA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斑块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苑和平赵源征朱迎慧晁志文周晨光孙若楠杨卓滢何远宏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疾病血清白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记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改善脑缺血小鼠白质损伤的机制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脑白质损伤的改变及其产生的机制。方法线栓法将成年雄性小鼠制成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组)、溶剂组(vehicle组)、BMMNCs移植组(BMMNCs组)。梯度密度离心法提取分离BMMNCs,BMMNCs组24h经尾静脉移植入0.5ml含1×106个BMMNCs细胞悬液,vehicle组给予等体积的PBS溶液,神经功能学评分(mNSS)评价小鼠神经损害严重程度,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法评估梗死周围脑白质损伤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梗死周围小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与MCAO组及vehicle组相比,BMMNCs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明显降低,LFB着色减少百分比明显减小,白质损伤周围区检测到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MNCs移植显著改善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且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减轻缺血后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脑白质损伤程度,这可能是白质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王建平王新新蒋超王梦涵陈宁宁周晨光付晓杰韩伟
关键词:脑缺血骨髓单个核细胞脑白质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